【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找回密码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58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光飞狐社区我喜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31 22:2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利用放假这几天我到处逛了一下 ,论坛里各个版块办得都不错,最值得表扬得当然数江恩理论交流了.虽然各个版主都不希望有水帖,可是大多数得帖子还是以水帖为主,是不是想点措施,凡是回答问题或者提问的,就多加分,水帖的不但不加分还要减分,这样虽然帖子少了,可是翻起以前的东西能省不少时间呢,还能养成一个好得习惯,提问和回答为主会更吸引人们浏览和学习的.
2#
发表于 2009-2-1 08:14:18 | 只看该作者
当太多人想享用高潮时,预示阶段性高潮已过!

[ 本帖最后由 yay 于 2009-2-1 00:25 编辑 ]
3#
发表于 2009-2-1 13:2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ay 于 2009-2-1 08:14 发表
当太多人想享用高潮时,预示阶段性高潮已过!


当太多人想享用高潮时,
预示阶段性高潮已过!
......
4#
发表于 2009-2-1 15:31:18 | 只看该作者
想法很好,但符合客观现实的方法更重要
5#
发表于 2009-2-1 17:03:38 | 只看该作者
  犹太民族由于在公元73年祖国被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到处遭受迫害,只好四处逃避。在近两千年的恶劣环境下,犹太人逐渐形成了一种生活哲学,逐步积累经验,变得尤为聪明,更能适应环境,因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下去,乃至发财致富。
  犹太人认为,宇宙与生活是相依生息,相容无悖的。因此,他们把这一看法,视作自己生活的法则,并把它活用到谋生、做生意,使其有了前进的方向的精神的支柱。
据犹太人人说,他们视作生活法则就是“78:22法则”,它是犹太人成功致富的根本。所谓“78:22法则”,严格地说,应是“78.5:21.5”,由于小数赘口,故称作“78:22”。这个比数很有哲理,它是以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关系计算出来的。假设一个正方形面积是100,那么,它的内切圆面积78.5,剩下的面积即21.5。以整数计算表达,便是78:22。
说来也巧,空气中的气体比例中,氮气占78%,而氧气占22%。人体的比重中,也是由78%的水及22%的其他物质所构成的。这个78:22的数据,成为人力不可抗抿的宇宙大自然的法则,人类不能违背这种法则而生存发展,试想,如果空气中氮气占20%,氧气倒过来占80%,人类能在这样的空气中生存下去吗?又如,若把人体的水份降至占60%,那定然会干枯而死。因此,犹太人认定“78:22”是个永恒的法则,没有互让的余地。
  犹太人本着这样的法则指导自己的生活,获得了常胜不败的结果。
  哈佛,剑桥等一些世界知名学府我们一般都比较了解,但我们可能不知道以色列国民教育程度总体素质是全球第一的,这离不开国家对教育机构及大学师资力量的投入与重视,犹太人普遍注重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不管条件怎么恶劣,他们都教育和供养自己的子女读书。有的犹太人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允,则半工半读坚持读完大学。更有突出者,则利用业余一切时间学习科学和技术。为什么犹太人那么注重学习呢?他们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不是人类天生而有的,人类只有付出努力代价才能得到,这是法则,正如“78:22”一样,没有妥协余地。这种法则驱使着犹太人辛勤地学习,使他们知识文化高人一筹,使犹太人获得比例最多的诺贝尔奖金,使他们在各行各业处于竞争的优势。
又如犹太人做生意,他们同样本着“78:22”法则去经营运作。经商是为了赚钱,这是法则。他们认为,不嫌钱的经商,是不符合“78:22”的法则的,因而不能生存下去。欲要赚钱,在经营中就必须懂得核算,这正如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一样,投入的资本,起码要达到一定的利润回报率才合算,如达不到这个比率,就不合算乃至亏本,这样的生意就不能做;放贷赚钱法是犹太人起家的一招,他们在英国和欧洲产业革命之时,瞄准了企业发展急需资金的状况,以高利率把钱借给那些企业,得到的回报率比自己办企业赚钱还多,而风险相应减少,这是运用“78:22”的法则的一种表现。 
后来,犹太人又注意到各国经济在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发展大项目,而以分散的放高利债形成不了力量。于是他们又想出办法,把犹太人分散的财富积聚起来,设立正式的金融机构,集中力量投资耗资多的,回报率高的大项目。这样做,既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又解决了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难题,自己可从中渔利。正是这样,犹太人在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成为金融寡头,华尔街的银行家中不少是犹太人。18世纪末办起中欧大金融市场的就是犹太人约瑟夫·门德壮。拥有上百亿美元资产的罗思柴尔德金融世界,也是犹太人。
  犹太人善于运用资金,靠筹集的钱增多增值,把其用到最佳的配置位置上,这就是“78:22”法则的活用。犹太人近二千年来四处受到排挤和迫害,他们运用巧妙的处世哲学,以杰出技艺在狭缝中生存、发展,使整个民族不但保存下来,而且成为世界有影响的民族。
据李汉昭撰文(见《知识文库》)介绍,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柏累托在从事经济学研究时,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分所得和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发现了两件他自认为非常重要的事实:某一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该族民所享有的总收入或财富之间,有一项一致的数学关系。还有就是这种不平衡的模式会重复出现——在对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度的考察中都曾发现过这种现象。
柏累托的研究归纳出这样一个结果:即如果20%的人享有80%的财富,那么就可以预测,其中10%的人享有65%的财富,而50%的财富,是由5%的人所拥有。重点还不是百分比,而在于一项可预测事实:财富在人口的分配中是不平衡的。
由此,“8020”便逐步成为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否恰好是80/20)。后来,这个发现开始有了不同的命名,诸如法则、原则、定律等等。
“8020”法则主张:以一个小诱因或小投入或小努力,通常可能产生大结果或大产出或大收益。通俗地说,个人所完成的80%的工作成果,来自其20%的付出(亦即4/5的努力或是说大部分付出,是与成果无关的)。于是,后来有了“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的管理定律。这个定律或者说是法则,显然与一般人的期望相距甚远。正如李汉昭文所指出:“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以及努力和回报之间,本来就不平衡。”而典型模式显示:80%的产出,来自于20%的投入;80%的结果,归结于20%的起因;80%的成就,产生于20%的努力。
  日常生活中,这种“8020”法则效应随处可见:
   ——20%的商品和20%的客户,往往涵盖了80%的营业额;
   ——20%的企业产品或销售渠道,常常占了企业80%的盈利;
   ——20%的罪犯,实施了80%的犯罪活动;
   ——20%的驾车人,造成了80%的交通事故;
   ——20%的孩子,实现了80%的教育目标;
   ——个人在80%的时间里,穿着了自己20%的服装;
   ——能源的80%耗费在了过程中,只有20%真正用在了工具上;
   ——世界80%的资源,是被约20%的人口耗尽的;
   ——社会上80%的疾病源自心理,只有20%是真正身体疾患;——20%的人所患疾病的20%,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
   ——拼命跻身20%行列的人,有80%却不得不站进80%的行列;反之,要想占据80%的优势,结果费尽心机也只占了不到20%……
  总之,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以及努力和回报存在的不平衡之间,大致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多数,只会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能够造成主要且重大的影响。
6#
发表于 2009-2-1 17:28: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阳3光6飞0狐 于 2009-2-1 17:03 发表
  犹太民族由于在公元73年祖国被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到处遭受迫害,只好四处逃避。在近两千年的恶劣环境下,犹太人逐渐形成了一种生活哲学,逐步积累经验,变得尤为聪明,更能适应环境,因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下去 ...

帖子内容给予我们的一个启发是:
80%的水帖固然让人厌恶,但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健康的生态系统,那80%的水帖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在这里申明:我不支持水帖,但理解水帖的存在有其客观存在的依据,他是一个自然属性,换句话说缺失了那80%部分,其余的20%也将不复存在.
理想与现实总有距离,而这个距离得看您用何种的辨证观去认识他理解他.
江恩正因为遵守并顺应着宇宙的自然法则,而获得了成功,而自然法则在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的人,事,物里.
学习江恩,得从江恩的标准开始.尽管说标准并不一定马上让您见到钱,但她是你见到钱的基础,必须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 本帖最后由 阳3光6飞0狐 于 2009-2-1 17:29 编辑 ]
7#
发表于 2009-2-1 17:33:50 | 只看该作者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8#
发表于 2009-2-1 19:50:04 | 只看该作者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飞狐】 ( 网站ICP编号:京ICP备06013475号-7 )

GMT+8, 2025-7-7 00:55 , Processed in 0.1434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