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飞狐

【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找回密码
 手机注册
查看: 238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0612大连期货市场资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12 11:4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站台玉米价格持稳,市场需求有限

  上海站台东北玉米成交价格在1660-1670元/吨,较上周同期略涨10月/吨。据贸易商反映,目前当地饲料需求有限,主要由于养殖业恢复情况并不乐观,饲料厂大多随用随采,大批量采购较为少见。
虽然近期禽畜价格较高,养殖利润比较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疫情、养殖成本等因素影响,目前养殖风险较大,养殖户补栏热情不高,观望情绪浓厚。饲料需求没有明显起色。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46:15 | 只看该作者

吉林榆树地区玉米市场平静

  据本网最新了解,目前吉林榆树地区玉米市场变化不大,现当地玉米收购价格在1450元/吨,市场购销活动较为平淡。目前贸易商大多持粮观望,主要由于成本支撑,现在的市场价格,贸易商无利可图。另据了解,目前农民手中余粮不多,但是粮质普遍较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46:46 | 只看该作者

漳州港玉米价格平稳,市场购销依然平淡

  今日漳州港玉米价格在1660-1670元/吨,有焦糊粒或质量稍差的在1620-1630元/吨,目前港口库存在40-50万吨左右。当地养殖市场变化不大,养殖户大多趁猪价较高时提前将养殖生猪出栏,加上前期疫情影响,目前存栏量明显不足,饲料需求有限。目前港口玉米购销平淡。
4#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47:24 | 只看该作者

锦州港玉米价格平稳,港口交易清淡

  今日锦州港玉米平舱价在1550-1560元/吨,与昨日价格持平。现港口库存30万吨左右。据了解,目前港口交易清淡,基本处于有价无市状态。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南北价格倒挂,加上船期少,贸易商无利可图,发运热情不高。
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47:47 | 只看该作者

4月份合成树脂出口快速增长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4月份合成材料进出口情况保持稳定,但合成树脂出口增长较快。4月份,合成树脂进口量213.9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聚乙烯进口量40.2万吨,同比下降5.2%;聚丙烯进口量27.3万吨,同比下降5.4%;聚氯乙烯进口量11.2万吨,同比下降18.6%。4月份,合成树脂出口量27.3万吨,同比增长73%,达到前4个月的最高值。其中,聚乙烯出口1.79万吨,同比增长118.4%;聚丙烯出口0.28万吨,同比增长21.9%;聚氯乙烯出口9.3万吨,同比增长170.5%。4月份,合成橡胶进口18万吨,同比增长33.6%,其中,丁苯橡胶进口量5.5万吨,同比增长2.7%;丁基橡胶进口1.8万吨,同比增长36.3%。合成橡胶出口0.65万吨,同比增长15.2%。
  橡胶制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增长。4月份,橡胶制品进口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出口贸易额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其中,新充气橡胶轮胎出口2690.9万条,同比增长19.6%;橡胶内胎出口3724.4万条,同比增长36.8%;出口胶鞋67.1万双,同比增长5.4%。
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48:05 | 只看该作者

国内塑料制品市场未来几年需求状况

国内塑料制品市场未来需求主要集中在农用塑料制品、包装塑料制品、建筑塑料制品、工业交通及工程塑料制品等几个方面。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我国园艺设施栽培所用地膜,加上氨化膜、青贮膜和缠绕膜的饲草用膜、塑料育苗容器、遮阳网、捕捞网具、泡沫塑料板材等,每年约需塑料制品300万吨。
    此外,农用塑料节水器材的需求量也很大,每年需要各种塑料节水器如各类管材与管件、灌水器、喷头、防渗用薄膜、土工编织布等170万吨。
    塑料包装作为主要包装材料是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水泥包装50%以上使用复合编织袋,还有矿产品、合成树脂、原盐、食糖、棉花和羊毛等也大量使用塑料包装。
    另外,我国粮食的小包装每年至少需要各种塑料基材110万吨。
    食品、饮料、药品、洗涤用品、化妆品、化工产品等在我国迅速发展,它们对复合膜、包装膜、容器、周转箱、塑料托盘等包装制品有很大的需求。还有方便食品、乳制品、罐头、食品、味精、糖果、饼干等需要各种包装材料几百万吨。药品包装也有很大市场。综合起来,包装材料制品总需求量每年约为550万吨。
    塑料建材主要包括塑料管、塑料门窗、建筑防水材料、隔热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村镇建设以及工业建设中用途十分广泛。塑料建材不仅能替代木材、钢材等传统建材,而且还具有节能节材、保护生态等优越性。预计'十一五'期间塑料建材将保持15%的年均增长速度。
    工程塑料是目前塑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类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和数量不断增加。该领域的产品包括交通、运输业用塑料,电子、电气、信息产业用工程塑料等。
7#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49:46 | 只看该作者

猪源紧缺短期难消 肉价彻底回落周期或延长

有预测称下半年的大量生猪供给将控制肉价大涨局面,但真正平衡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养猪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产业,具有‘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意义。”农业部在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中开宗明义。        
    近一个月以来,继房价、股价之后,猪肉价格成为中国市场上又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随着温家宝总理在陕西等地一系列的考察和指示后,稳定猪肉价格更成为相关部门严阵以待的最大政治任务之一。央行行长周小川于5日专门就此表态,称粮肉价格可能将5月CPI带入历史新高的迹象已引起央行的关注,此举被市场视为进一步加息的信号。相关部门表态称,受夏季需求下降和供给补足的双重影响,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有望小幅回落。而记者从市场一线了解的情况是,要缓解猪源紧缺的根本矛盾,在供应上实现真正的平衡,进而促使肉价回落,周期可能要一年以上。      
    从养猪业整个产业链条的反应来看,猪肉价格此轮上涨,既体现了部分管理部门在常态宏观调控方面的把握不足,也有粮食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以及对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格局变动的影响,其发展趋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渗透不容小觑。        
    对于未来猪肉价格走势,有官员曾预测,仔猪生长周期为4至6个月,因此,这一批集中补栏将在今年下半年形成大量的生猪供给,肉价大涨的局面将得到控制。        
    但是,一些猪农却另有判断。多数被采访者认为,猪肉供给大幅增加可能出现在一年之后。“现在猪源紧缺,补栏并不是立刻就可以实现的。因为好多家都把母猪宰杀了,现有的母猪产下猪仔的时间也不确定。”一位猪农介绍。        
    而对于猪肉价格的长期走势,部分市场人士称,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可能性很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此前明确表示,火爆的资本市场彰显了流动性泛滥的巨大能量,作为终端消费品的猪肉价格出现反季节上涨,正是通货膨胀由原材料链条传递到消费品环节的特征体现。加上中国以猪肉为主的肉食消费结构,以及城市居民和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中国社会消费力增强,有可能导致猪肉涨价如上一轮食用油涨价一样,走出一个螺旋上升的通道。        
    专家总结,养猪业是一个低技术壁垒的行业,我国目前仍属于分散养殖为主的行业阶段,令养殖者预测市场和平衡风险的能力十分局限。这一特征将带来两个双重效果,一是市场不会有很长时间的供给空白,凭借简单的供求意识,养猪业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兴盛起来。但从长久来看,如果没有政府有效的引导和疏通,凭借散户猪农有限的预测市场和平衡风险能力,这种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再所难免。
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50:08 | 只看该作者

信息闭塞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在各地猪肉价格飞涨的同时,海南香蕉价格却持续暴跌。人民日报记者在徐闻县龙塘镇香蕉交易市场了解到,目前最好的香蕉每公斤仅售0.4元。差一点的,每斤价格只能卖上3分钱。而去年同期的香蕉甚至卖到了一公斤3.2元,今年3月20日之前也曾卖到了每公斤3元。有的蕉农把成熟的香蕉当成猪料喂猪。有的蕉农干脆让成熟的香蕉烂在蕉园里,这样可少赔收获后上市的工钱。         
    无论是猪肉涨价还是蕉价下跌,其暴露出来的风险化解机制的缺位,都使得农民自己不得不无奈地承担全部损失,这必然会损害到相关农产品价格的供应平衡,进而给公众利益带来伤害。猪肉今年大幅涨价,源于去年许多地方养猪农户大面积亏损,由于没有一种机制来分担风险,所有的风险都由农民自己承担,许多人不敢再继续养猪,这导致生猪供应量的骤然减少,许多地方饱受肉价上涨之苦。可以想象,今年的香蕉大幅下跌引发的亏损效应,将使农民种植香蕉的积极性大为降低,明年香蕉涨价的局面将难以避免。         
    猪肉涨价和香蕉下跌,都暴露出农民对市场信息一无所知的弊端,这既是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根源,也是农民最大的风险所在。倘若农民提前能够了解到相关市场信息,依据这种信息来指导自己的种植和养殖选择,那么,他们就能和市场保持大致相同的节拍,既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也基本上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比如,当前年养猪户增多的时候,倘若一部分农户知道这一信息,就有可能主动退出转而进行其他投资,以规避风险。         
    遗憾的是,我们目前却缺少这样一种信息收集和传播机制,本来就分散的农户处在一种孤立的状态,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感觉来决定种植和养殖的品种,等于将其与市场的真实需求完全割裂开来。而在发达国家,尽管农民集约化发展已经多年,政府依然在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尽可能地为农民提供最接近市场真实的参照。         
    为了确保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客观、公正,美国政府通过立法授权形式,将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工作纳入美国农业部的政府职能,美国政府每年用于农产品市场信息调查和搜集的年度预算达到2200万美元,按品种分为牲畜和种子、蔬菜和水果、棉花、奶类、家禽、烟草等6个项目,由农业部农产品销售局相应的6个处分别执行。全国各地市场新闻办公室将每天收集、整理的信息报送美国农业部总部,同时,直接将这些信息在1nternet上发布,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提高使用效率,这使得各地的农业经营者有了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决策参考。         
    由于相关信息是由美国政府收集和发布的,排除了相关利益集团通过散布虚假信息干扰市场,人为制造风险的可能性。而我国海南香蕉价格此次大跌,就与相关虚假信息的传播密切相关。有媒体报道说,香蕉大面积感染了巴拿马病毒,这种谣言使得很多人误以为吃香蕉会得癌症而拒买,海南香蕉销量急剧下降,价格猛跌。         
    面对谣言,当地政府却保持着沉默,直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服丛教授站出来进行澄清,谣言才渐渐散去,但此时已经错过最佳良机。原来,得“巴拿马病”的香蕉植株在结果前就已经死亡,即使能结果,其果实也很小,根本不能成为商品果。反过来推理,海南品质优良的香蕉根本不可能感染巴拿马病毒。倘若政府及时地找农业专家询问,并及时地将信息发布出来,香蕉每斤售价3分钱的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         
    信息闭塞使得农民无法把握市场,而信息的不畅通又为谣言提供了土壤,政府应当吸取这些教训,尽快建立起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以化解由于信息梗阻而导致的农业风险,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增加更多保障。
9#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50:30 | 只看该作者

粮价上涨加大通胀压力 央行很可能再次加息

在我国的CPI商品构成和权重中,食品类商品权重占33.6%,故决定着CPI运行的基本趋势。历史资料显示,我国CPI走势与食品价格走势的相关程度很高。而粮食又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乃食品价格的基石,因此,研究粮食供需状况及其价格走势对预测CPI运行态势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我国上一轮的CPI上涨始于2003年10月,主要是由粮食供需失衡引起的。受粮食政策和市场价格影响,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从2000年开始大幅度调减,粮食产量也明显下降,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4.31亿吨,创下1990年以后的最低产量水平,粮食价格开始走高,到2004年达到近十年的最高水平,成为带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虽然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7亿吨,但受滞后因素影响,粮食价格仍同比上涨26.2%,并拉高了整个食品价格,在2004年CPI3.9%的涨幅中,3.3%是由食品价格拉动的。         
    在各项政策的共同推动下,200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继续上升,达4.84亿吨,在加上库存和进口因素的情况下,2005年我国粮食市场基本保持供大于求的态势,由粮价及食品价格主导的CPI上扬行情基本告一段落。2005年我国粮食价格同比只上涨了1.4%(涨幅比上年回落24.8个百分点),实际上还主要是上年翘尾因素的影响。相应地,2005年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年降低7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0.9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故以粮食为主的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减小,是2005年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过,从2006年二季度开始,我国粮价不断攀升,尤其在四季度呈现加速上涨之势,2006年我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7%,比2005年粮价涨幅加快1.3个百分点。进入2007年以后,我国粮价继续在高位盘整,并带动食品价格和CPI快速上升,加大了通胀压力。
        为什么我国在粮食连续三年增产的情况下,粮价仍然出现较快上涨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因素:         
    1、虽然我国粮食连续三年增产,但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尚未达到1998、1999年的水平,因此我国粮食总体供求关系还处在基本平衡状态,并没有出现供大于求的格局;         
    2、受粮食减产、库存下降等因素的推动,去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小麦、稻谷、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2.7%,而世界粮食总需求却增加了1%,导致世界粮食库存连续三年下降,1999年谷物库存率为31.6%,2006年则下降至15.5%。国际粮食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使得我国进口粮价上涨;         
    3、由于原油等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各国政府加大对替代能源的研究开发,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的高速发展,导致对作为其原料的玉米、棕榈油、食糖等粮食作物的需求急剧增长,并推动这些粮食品种的价格大幅上涨。如美国是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目前生物乙醇生产对玉米的使用量占美国玉米产量的20%,预计2007年将继续上升到25%。近年来,我国也在各地兴建了一批粮食深加工企业生产替代能源。         
    4、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及其利益,我国对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进行“托市收购”。近几年我国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逐步上升,造成粮食生产成本抬高,政府有意推动粮食价格的实际上涨(即粮食相对于其它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一项政策手段。         
    正是在上述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粮价出现了新一轮上涨,并带动猪肉、鸡蛋、食用油等食品价格快速上升。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5月前三周,中国大中城市的猪肉平均批发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43.1%,鸡蛋零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1.6%,而作为猪肉替代品的家禽和牛羊肉等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扬。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报告也显示,5月份36个大中城市的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0.5%,鸡蛋价格环比上涨5.6%。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只能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状态。在需求方面,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和养殖业对粮食的需求是不断上升的,而且替代能源的用粮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因此,粮食需求是刚性、稳定增长的。在供给方面,粮食生产则要受到气候、水资源、耕地面积、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制约,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不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强,所以,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和压力都较大。受此影响,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等主要副食品的价格也将保持稳中渐升的态势,消费者将面临较为长久的食品价格高企时期。         
    由于以粮食为主的食品价格占我国CPI的权重达1/3,近期粮食、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必然在相当程度上推高CPI涨幅,预计5月份的CPI同比涨幅将继续突破3%,而且这种局面将延续数月。如果国家统计局本月12日公布的5月份CPI涨幅确实偏高的话,央行很可能再次加息。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50:55 | 只看该作者

振兴大豆我们该做些什么?如何拯救龙江大豆

黑龙江大豆走到今天,衰落过程是渐进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访中有专家直言不讳,“就是因为十几年来‘到底种不种’的争论从来没停过,中国大豆才有今天的地步。如果我们早能觉醒,并采取措施,根本不至于输这么惨。”这句话,点出了大豆衰落的人为因素。争论也好,不争论也罢,也权且不说争论的有用无用;严峻的现实是,我们今天必须增强振兴大豆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并付诸实施。到底如何拯救龙江大豆?我省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人士基本达成共识。
    救大豆快伸扶持手       
    “中国人以素为主的饮食习惯及大豆全营养的特点,决定了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不可或缺。”我国著名大豆专家刘忠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并不是因为我是搞大豆的,就说大豆好。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国外大豆对中国市场的进驻,是经过深谋远虑的战略之举,绝不是冲着表面的点点市场小利来。”     
    据了解,从2002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大豆生产、销售。如利用转基因管理政策延缓大豆进口,推动“大豆振兴计划”和订单农业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始终无法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困局。面对已超3000万吨、并仍在不断扩大的大豆年进口量,业内人士在不断呼吁拯救大豆的同时,分析认为,“振兴大豆一定要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市场和整个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台全方位、大力度的扶持和鼓励政策。”     
    长期关注大豆市场形势的国际商务师、天琪期货公司总经理韩正辉说,我省大豆的振兴,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国家伸出援手,在政策层面和市场环境方面给予扶持。如制定鼓励大豆种植、收购、加工、出口的政策。扩大对农民的补贴数量,对种大豆的农民,像种水稻一样给予全面积补贴,种一亩补一亩,并将补贴额度由现行的每亩10元提高到15元,与水稻拉齐等。扶持龙头企业,鼓励国内企业使用国产大豆加工。对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收购量达到一定规模,储存一定期限,就可以比照和享受国家专储粮的补贴政策。     
    “我省也应该向吉林学习。吉林的玉米也曾是个大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财政不增税,企业不增效。但该省不但对玉米种植给予补贴,在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收购环节,在资金和运输等方面也给予扶持。”韩正辉说。
    兴大豆必树天然牌     
    在目前我省已处劣势的市场条件下,振兴大豆,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拥有的竞争潜力和发展机遇。对我省大豆来说,非转基因的天然牌无疑是最大的竞争力。高油高蛋白的品种优势突出,并且由于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我省的大豆又多了一张绿色有机牌。     
    为此,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非转基因大豆的保护力度,实行标识认证制度。建议国家在我省设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禁止转基因大豆进入我省,避免基因污染。同时,依据我省地域优势,在省内主要大豆产区和商品集散地建立大豆出口基地,专品种收储,统一对外签订出口合同,扬长避短,拓宽国际市场。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振兴大豆产业,我省有关方面正在组建两个专家团:一个是由大豆科研专家、农业气象专家等组成的大豆种植专家团,主要工作就是帮助豆农科学种豆,提高单产;另一个专家团由大豆价格研究、信息咨询和期货方面专业人士组成,核心工作就是指导豆农把大豆卖一个好价格,并帮助有能力的农村经纪组织设计套期保值方案,以此实现增收的目的。     
    除此之外,必须把解决豆农的“无组织状态”问题提上日程。孙魁文强调,对我省来说,目前种植中存在的规模小、品种杂、标准低等诸多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农户的分散经营,把他们组织起来,把耕地连成片机械化作业是根本的出路。“从目前情况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主要应是依托省大豆协会在各地组建大豆专业协会或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此外,应注意通过龙头的集中供种、技术指导及订单收购等来扩大生产规模。”
    立大豆需先壮龙头     
    没有加工的产业链是残缺的,没有龙头带动的大豆产业自然难以振兴。长期以来,龙江人已有太多“原字号”出省的痛苦,而今振兴大豆,同样面临做强做大加工环节的重要课题。而现实,给我们的却是遗憾多过欣慰。     
    据了解,在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博弈中,我省大豆加工业几乎全线陷落,如今仍开工生产的只寥寥数家,而且多数还无法实现满负荷生产。我省最大的民营大豆加工龙头阳霖油脂集团董事长刘树林对此感触颇深。他说,“政府的支持对企业的发展太重要了。”回顾自己从一个民营小厂到国内知名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成长历程,刘树林至今念念不忘农发行、铁路等部门给予的大力支持,忘不了省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农委、农业开发办、经委等省内部门和县里领导的无私帮助。     
    与有宏大外资支撑的沿海大豆油脂企业相比,我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原料收购资金匮乏。每当新粮上市地产大豆价格便宜的时候,地产企业却因资金有限而无法大量收购储存原料,靠边生产边销售回笼资金,使企业陷入原料成本过高以及原料匮乏的窘境,竞争失利在所难免。     
    针对如何扶强壮大加工龙头,刘树林说,鉴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比拼原料优势的特点,最好能在原料收购、运输、储存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扶持。伴随国有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大豆购销已完全进入市场,大型加工龙头已经在实质上部分承担国有粮库的职能,如果政府能据此对这些企业给予相应补贴,比如给予收购资金贷款支持和一定存储补贴等,“不仅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还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卖豆难,提高农民卖粮收入,同时对国家稳定市场供求、平抑物价上涨都具有积极作用,是一举三得的事。”
    提请关注
    (一)转基因大豆无定论
    科学界对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还没有定论,国外一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规定禁止本国国民消费转基因食品,有的禁止转基因食品进入,如今这些转基因大豆却大量涌入中国,一旦造成我国天然大豆的基因污染,那给大豆产业带来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二)大豆待遇不如水稻     
    目前大豆待遇过低。能否对种大豆像种水稻一样给予全面积补贴,种一亩补一亩,并将补贴额度由现行的每亩10元提高到15元,与水稻拉齐。
    (三)加工企业待遇低     
    对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可否实行:只要收购量达到一定规模,储存一定期限,就比照和享受国家专储粮补贴政策。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四)可否向吉林学点什么?     
    吉林的玉米也曾是个大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财政不增税,企业不增效。但该省不但对玉米种植给予补贴,对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收购环节,也在资金和运输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51:19 | 只看该作者

二季度进口大豆到港量低于预期

  第二季度初期,国内外的很多机构预计二季度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很大,这一预期对国内油脂压榨行业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对豆粕市场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国内养殖行业没有快速恢复的时期。通过近两个月的调查和统计,中国大豆网预计二季度我国进口大豆到港总量为770万吨左右,与其他机构预计的870万吨左右相比,低100万吨左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口大豆预期减少但国内市场压力不减,因为当前阶段油脂企业大豆和豆粕库存的压力依然很大,在短期内压力很难得到改善。在豆油价格依然较高的影响之下,油厂还能满足于维持当前所获取的压榨利润,但是随着后期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上升,国内豆粕和豆油的价格需要出现新的变化,才能够维持油厂不出现亏损。届时,二季度进口量降低的预期,也将发挥作用。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51:40 | 只看该作者

农产品进口政策可能收紧,大豆产品重点监控

  我国农产品进口管理政策可能进一步收紧。日前,商务部最新发布的《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明确规定,今后国内企业进口大宗农产品需在72小时内向商务部报告相关情况。大豆类产品将成为进口备案的主要监控对象。
  商务部此举用意何在?商务部称,建立备案制度以及时掌握大宗农产品进口动态,维护对农产品对外贸易秩序。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永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陈,目前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等农产品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的管理迫在眉睫。
  大豆产品遭重点监控
  快速增长的农产品进口趋势使我国成为世界农产品第四大进口国。据悉,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全国净进口农产品48.8亿美元、50亿美元和9.6亿美元。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转型为农产品净进口国,政府规范管理进口农产品势在必行。
  按照此次《意见稿》的要求,从事大宗农产品进口的企业,其相关情况均需备案;相关企业在签订大宗农产品进口合同、货物在装运港出运、抵达目的港等相关情况,需在7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进口总量、出港时间、到港时间、进口价格等。商务部在《意见稿》中还指出,此次进口备案将重点监控大豆类产品,包括非种用黄豆、青豆、黑豆等。
  进口增加冲击国内产业
  随着进口农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脚步加快,业内人士表示,进口农产品对国内部分产业形成制约。目前,价格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的大豆油即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唇齿相依“的典型例子。
  陈永福指出,受规模生产、产业化程度、政府补贴等多种因数影响,进口大豆的成本低于国产大豆,从而刺激了大豆进口量不断上涨。去年主要大豆生产国因气候原因出现不同程度减产,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全国范围内食用油价格应声上扬,间接拉动国内肉、蛋及相关产品价格明显上升。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52:0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玉米进出口打上能源经济烙印

  将于7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2007中国粮油市场展望会”上,中国玉米的进出口问题将是一个重点话题。来自国内相关行业的领军人物将就此发表观点。
  中国玉米进出口话题正重新升温
  去年三季度我国首次批量进口了美国转基因玉米,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一时间,关于中国何时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的话题不绝于耳,其中,市场对于中国玉米进出口格局转变的趋势基本取得共识。不过,事态并不如市场预期那般发展。一方面,玉米进口在此之后恢复平静;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玉米出口重新启动,今年一季度玉米出口总量甚至较去年同期出现了增长。面对如此态势,关于中国玉米进出口的话题正在重新升温。
  进出口最终可归为生物燃料问题
  从早期历史看,价格低廉是我国玉米出口的主要优势,价格也成为影响玉米出口的主要因素。过去数年,由于国内玉米消费增长快速,带动国内市场供需关系出现变化,使得供需基础这一深层因素对玉米出口的影响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在此过程中,供需基础的影响通过生产、消费、供求、价格等市场因素显现出来,并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近两年来,随着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以玉米等为主要原料的替代能源产业发展迅猛,玉米深加工需求大幅增长,在众多市场因素中脱颖而出,成为可能颠覆区域、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供需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因素。玉米进出口最终可以归结为生物燃料和深加工问题。
  国内玉米市场供需矛盾初步显现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3/2004年度中国玉米工业消费量为1650万吨,随后三年的工业消费量分别为2100万吨、2750万吨和3400万吨,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7.3%、31%和23.6%,其中用于酒精加工的玉米消费量增幅分别达到20%、33%和25%。我国自2001年开始试点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初始目的只是消化大量积压的陈化粮,社会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发展至今天,这两层意义已经完全换位;在丰厚经济利益、利润前景的带动下,行业内外的大量资金进入燃料乙醇产业。这正是上述高增长率数字背后的现实注释。其结果是国内玉米价格连年走高,出口难度加大,批量进口成为现实,玉米供需矛盾初步显现,甚至由此可能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在此情形下,2006年国家首次出台了燃料乙醇“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在明确继续加快发展生物燃料的同时,确定了以非粮作物为主要原料的发展方向。
  中粮加快进军生物能源产业步伐
  作为国内粮油行业的传统巨头及生物能源领域的新兴势力,中粮集团近两年的发展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我国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演变过程。2005年,中粮集团并购中谷集团,进一步巩固了国内粮油行业的霸主地位;这一年开始,中粮集团加快了进军生物能源产业的步伐,相继入主华润生化、吉林燃料乙醇、丰原生化三大燃料乙醇指定生产企业;2006年,中粮集团正式启动旗下业务的整合行动,重点打造生物能源业务,并成立生化能源事业部,全面负责生化能源业务的战略布局和市场发展。当年,中粮集团在广西建设的国内首个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正式开工,在河北、辽宁等地规划和投建的燃料乙醇项目也正在顺利展开,这些新项目多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主要加工原料。上述事件反映了中粮集团在全国范围的战略布局构想和谋划能源市场地位的意图,也折射出其在生物能源加工原料选择上的新思路。其现实背景正是玉米供需关系演变和燃料乙醇发展规划首次出台。
  各国玉米市场联动程度大大提高
  由能源危机引发的有关玉米供需和进出口的话题不仅在国内市场愈演愈烈,在国际市场同样受到了包括政府在内的多方关注。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生物能源计划提出,到2017年时,将全美乙醇和其他替代性燃料的用量提高至350亿加仑,这一数字是2006年50亿加仑产量的7倍,如果这些乙醇全部用玉米来生产,就美国目前的玉米产量来说,则需要1.5个全美的玉米产量。作为世界头号玉米出口国,美国国内乙醇玉米用量的大幅增长必然引起国际玉米市场的剧烈地震。因而该计划一出,便引起了市场哗然和更多争论。
  可以预见,在能源危机日益突出的当今社会,有关玉米供需矛盾的争论必定会长期延续下去。更关键的是,能源危机的全球联动效应正移植到玉米市场,使得各国玉米市场之间的联动程度大大提高,引起各国玉米进出口的连锁变化,从而加速影响甚至重组国际玉米市场贸易格局。
  玉米市场新格局酝酿着新的机遇
  全球及区域玉米供需关系究竟将如何演变,目前来看,也许很难下一定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玉米市场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深深地打上能源经济的烙印之后,玉米市场很可能呈现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面貌、秩序和格局。有鉴于此,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即将于今年7月初召开的年度展望论坛已经确定把有关生物能源和玉米进出口的焦点话题作为主要议题之一。值得期待的是,发改委作为国家燃料乙醇发展规划的制定部门、中粮集团作为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和国内生物能源市场的龙头企业,将分别就上述相关问题作出各自的解读。正如无法轻易断定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和玉米供需走向一样,也许人们仍然很难对有关中国玉米进出口的问题作出结论性的答案。不过,机遇始终与挑战并存,新格局酝酿着新机遇,可以肯定,中国玉米市场和进出口贸易将因此寄托着别样的期待。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52:36 | 只看该作者

玉米现货商高价囤粮押宝后市

  从6月7日开始,笔者跟随大商所、中国玉米网、中国大豆网组织的考察队伍奔赴东北进行玉米、大豆考察,截至上周,辽宁、内蒙、吉林地区的玉米考察已经结束。从营口港、锦州港,到内蒙通辽,再到吉林四平、公主岭以及德惠、榆树等地,在东北玉米生产、消费、贸易链上堪堪走了一遭之后,开始对于目前玉米市场期弱现强情况的成因有了自己的答案,同时也引发自己对于未来玉米市场走势的思考。具体而言,刨除目前长势基本正常、后期尚难预测的07/08年度玉米苗情外,有两大问题,已经而且还将继续在新粮下市前对玉米市场价格起到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现货商高价囤粮押宝问题在吉林省包括内蒙通辽的考察过程中,通过对于粮库和贸易商存粮的调查,可以发现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民手中的粮食所剩无几,大概只有5-10%水平,粮食基本上集中在现货商手中,这一点同去年情况类似,但与去年不同的是,由于今年的农民卖粮高峰拖后,现货商收购成本明显提高。

  从往年的情况看,新玉米上市至春节前是农民售粮的第一个高峰期,经过本阶段,民间玉米存量大概会剩余50%左右。春节后至3月这一阶段,,民间玉米存量降至30%左右。4月至”五一“前,随着新一轮春耕开始,农民的售粮活动基本停止。今年玉米的销售高峰延后,而在4月至”五一“前,农民的售粮活动较往年有所增加。这种结构性转变,将现货商的利润压缩,流到了农民手中,但大部分粮源,最终仍然留在了现货商手中,从而使得现货商必须直面高价囤货的局面。截至目前,计算各种费用后其手中玉米的基本成本大致都在1500元左右,与目前港口价格相比几无赢利空间,因此在考察过程中,贸易商和粮库对于后期玉米价格普遍看好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从产地另一个消费大户深加工企业来说,从自身承受能力考虑,他们对于07年8-9月份的玉米价格预测均较为谨慎,1550元是一个普遍认同的数字,而这个价格是无法满足现货商手中高价粮的出手预期的。
  高成本粮源的现实情况,使得现货商无法轻易认输出手,那么8-9月份将是其能够承受的最后期限,但同时他们又不能完全将自己暴露在市场价格的巨大风险之中,因而期货市场面临空前巨大的套保压力,这一点在近期的市场中已经有所体现,现货价格在短期内稳中有升,但期货价格略显背离表现偏弱,而之后的市场将完全依赖于天气,只要今年作物天气整体正常,8-9月份玉米市场很有可能面临现货商被迫出货、期货价格快速回吐天气升水的局面。
  二、 玉米霉变及焦糊粒问题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今年的玉米霉变及焦糊粒问题较为严重。从粮库到港口的粮食情况看,霉变粒如果按照期货粮标准来衡量普遍不达标,同时焦糊粒也不时出现。这一问题的造成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今年农民新粮下市时惜售心理严重,大量粮食在家中囤积等待后期高价,但由于今年季天气十分反常,暖冬及暴雪天气交替出现,农民保管条件有限导致粮食霉变。其次是受高价格刺激,吉林地区大量种植晚熟玉米品种,晚熟玉米的高水分,使得其在烘干时出现了焦糊粒现象。应该说这两个现象对于玉米的贸易流通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期货市场来说,由于符合期货粮标准玉米数量缩减,后期的玉米9月以及1月合约交割可能存在一定变数。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53:02 | 只看该作者

吉林回应燃料乙醇质疑:玉米变燃料只是极少部分

   近两年吉林省粮食加工能力提高很快,受到各方质疑。记者了解到,吉林省真正用于加工成工业原料的粮食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粮食仍然转化成了食品类,并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高精尖的产业集群。
   吉林玉米真正生产燃料乙醇的只占总产量的2% 。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吉林省粮食总产达到272亿公斤,实际加工量为130亿公斤(含饲料加工),占粮食总产量的47.8%;根据目前粮食加工能力测算,去掉农民自用粮55亿公斤(用于养殖业35亿公斤、自留口粮20亿公斤),实际还可向国家和社会提供商品粮217亿公斤,其中去掉省内加工量,可向省外提供原粮87亿公斤。另外在省内加工的130亿公斤粮食中,有30亿公斤是大米、小米等成品粮可供市场多方面需求。
   据了解,吉林省较大规模的玉米加工龙头企业有57家,其中长春大成已经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玉米加工企业,赖氨酸、化工醇生产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吉林省玉米加工主要产品有赖氨酸、淀粉糖、变性淀粉、玉米面条、玉米罐头、饲料、食用酒精、燃料乙醇等300多个品种。2006年吉林省玉米产量193亿公斤,实际加工80亿公斤,其中57.5亿公斤用于加工食品、淀粉和饲料,占玉米加工总量的71.8%;22.5亿公斤用于加工酒精,占28.2%。省内惟一一家消化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吉林燃料乙醇,去年加工玉米11.7亿公斤,仅占玉米加工总量的14.6%,占玉米总产量的6%。在加工的11.7亿公斤玉米中,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3.67亿公斤,生产蛋白饲料的玉米3.07亿公斤,其余为二氧化碳和其他副产物。
   “也就是说吉林的玉米真正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不到四亿公斤,仅占吉林省玉米总产量的2%,绝大多数玉米仍然转化成了食品类。”吉林省农委主任王守臣说,2006年全省牧业总产值实现50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6%,人均肉类占有量116.7公斤,连续九年居全国首位。吉林德大、长春皓月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鸡、肉牛屠宰加工企业。
   加工企业布局上,吉林省省长助理、省发改委主任王祖继介绍说,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的产品逐步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过渡,加工品种已达到200多种,从寻常的淀粉,到用多元醇、乳酸等生产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等,这些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纺织、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包袱”变“宝库” 玉米加工拉动玉米产量提高。
   王守臣认为,玉米加工产业这条路子是吉林省用近20年时间摸索出的一条适合省情的发展道路,应该用工业化思维去谋划农业。发展玉米加工业可以给吉林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新气象,常年大规模外调原粮从经济发展角度肯定是吃亏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地区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玉米加工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有力地支撑了玉米价格不断上涨,让长年低位徘徊的玉米价格得到了恢复性的上涨。吉林省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吉林省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860万亩,比上年增加了10万亩,农民投入积极性也不断提高。玉米播种面积、投入的增加,对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料支撑。
   王守臣说,近些年在玉米加工业的拉动下,粮食市场购销两旺,2003年以来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大丰收,其中三年连创历史最高水平,没有出现卖粮难问题,让吉林省彻底摆脱了粮食卖不了、储不下、运不走、补不起的难题;由于解决了卖粮难和增收难问题,加之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惠农政策,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扩大粮食面积、增加资金和物资技术投入,采取综合性措施,改善条件提高地力,不断推动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四年来全省累计净增产粮食75亿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50亿公斤以上,比“九五”时期提高25亿公斤。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53:31 | 只看该作者

CBOT豆类期货市场6月11日评述:干旱天气担忧吸引投机买盘,大豆收高7-9美分

道琼斯6月11日消息:因美作物带东部干旱天气预报吸引投机买盘,周一CBOT大豆期货市场收复上周五大部分跌幅,主力期价再次创出新高,各合约最终以上涨7 3/4-9美分收盘。7月合约开盘826美分,最高837美分,最低822 1/2美分,收盘830美分,上涨8 1/2美分;11月合约最高868 1/2美分,最低854 1/2美分,收盘863 1/2美分,上涨9美分。
    7月豆油合约收盘35.42美分/磅,较上周五小涨0.05美分;7月豆粕合约收盘230.20美元/短吨,上涨4.0美元/吨。
    分析师称,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美作物带干旱地区受高气脊控制鲜有降雨,这鼓舞了投机买家重返市场为大豆期价追加风险升水。投机买盘是推动今天大豆期价走高的主要力量,同时技术图表强势动能、周边小麦市场的大幅上涨也为其提供撑,空头争相出逃头寸。盘中随着前高点被成功突破,大豆期价上涨加速,各活跃合约均创出新高。
    由于盘前的美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及盘中出口检验报告数据均被市场理解为中性、没能为盘面提供方向性指引,交易商很快就将它们忽略。
    据美农业部6月份供需报告,预计美国2006-07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6.1亿蒲式耳、下年度新豆结转库存为3.2亿蒲,均较上月报告没有变化,同时也符合市场先前预测区间;预计全球2007-08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5400万吨,较当前年度下降1360万吨。
    在出口检验报告中,截止6月7日(周四)一周的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087.4万蒲式耳,处于分析师预测的600-1100万蒲式耳区间上限。
    气象机构DTN最新预报称,美中西部作物带西部周二晚间、周四将出现两次零星降雨,平均气温高于正常水平;作物带东部本周五之前将以干燥天气为主,气温高于正常水平。6-10天中期预报显示,作物带地区气温将回落、降雨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美国三角洲及东南部地区作物目前正经历高温干燥天气侵害,虽然部分地区周一出现降雨,但本周总体雨量仍旧很少,未来10天这一地区气温仍将保持高温少雨天气模式。
    场内交易方面,花旗、Man财经各买入1000张7月合约,UBS证券买入1000张11月合约,Tenco、Shatkin/Arbor各买入500张7月合约,JP摩根买入400张7月合约;Penson GHCO卖出1500张7月合约、1500张11月合约。全天CBOT大豆期货成交量约16.6万张;投机基金日内买入约7000张。
    盘后美农业部公布的作物进度报告显示,截止6月10日(周日)美国2007-08年度大豆作物生长优良率为70%,较前一周下降1个百分点,仍高于去年同期67%的水平。分析师此前预期大豆良好率将比前一周下降1-3个百分点。
*豆粕 豆油
    周一,CBOT豆粕、豆油期货各合约均跟随大豆走强最终收高。豆粕当日涨幅较为明显,期价攀至三个半月高点,大豆走强、技术买盘以及豆油/豆粕套利解仓交易为其提供支撑。
    豆油各合约当日只是略微收高,技术性买盘令期价收复了早期跌幅。隔夜亚洲棕榈油期货大跌,而且美农业部月度报告还调低当前年度、下年度的生物燃油中的豆油使用量预估,这些都对豆油市场早期构成压制。不过,随着早期卖压衰竭,小麦及能源期货大幅上涨引发了豆油市场投机买盘,期价从而获得反弹。
    截至周一收盘,7月豆油合约在压榨套利中的份额为43.48%,7月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为66美分/蒲式耳。
    全天CBOT豆粕期货成交量约4.8万张,豆油成交约6.1万张;投机基金日内买入大约3000张豆油、3000张豆粕。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1:53:50 | 只看该作者

CBOT玉米期货市场6月11日评述:受干旱天气担忧、技术性买盘支撑,期价大幅飙升

道琼斯6月11日消息:因盘前美农业部月度报告数据中性,周一CBOT玉米市场受美产区近期干旱天气预报及技术买盘支撑承接了隔作电子盘坚挺表现,期价出现大幅飙升,最终各合约以上涨12 1/4-14 3 /4美分收盘。7月合约开盘394 1/2美分,最高400 1/2美分,最低390 3/4美分,收盘396美分,较上周五上涨14美分;9月合约收盘405美分,上涨14 3/4美分;12月合约收盘406美分,上涨13 3/4美分。
    分析师称,隔夜天气预报显示干旱的美作物带东部地区受高气压控制影响本周仍缺少降雨,这为玉米市场早期提供支撑,而小麦期价的大幅上扬则进一步拓展了玉米市场涨幅。当天CBOT小麦主力7合约一度封死30美分涨停板,最终报收于556美分/蒲、较周五上涨28 1/2美分。
    美农业部当天早晨公布的月度供需报告玉米预估数据调整幅度不大,因而对盘面影响非常有限。报告预计美国2007-08年度玉米结转库存为9.97亿蒲式耳,较上月报告调高5000万蒲,符合分析师预测的8.18-13.15亿蒲区间。美玉米下年度转库存预估计增,主要是因为农业部将新玉米出口预估由上月报告的22亿蒲调低至21.5亿蒲。面对这样一份被普遍理解为中性的报告,市场关注重心很快就回到天气方面,因为美玉米作物已临近关键的授粉生长期。
    7月玉米合约当天冲破5月初建立的396 1/2美分高点阻力后还吸引了一些技术性买盘,这也增添了玉米市场强势表现。此外,午间天气预报较之于早期预报结果也基本一致,玉米期价因此继续受到了天气利多支撑。不过,尾市小麦市场受轻微获利平仓盘影响涨停板被打开,玉米期价收盘涨幅随之有所削减。
    分析师指出,由于短期指标超买,明天玉米市场将可能看到一些获利平仓活动,但期价具体走向还要取决于今天盘后的作物优良率报告以及隔夜天气预报情况。预计本周报告美玉米优良率将比前一周的78%水平下降1-3个百分点。
    场内交易方面,JP摩根买入700张12月合约,UBS证券卖出1000张12月合约。全天CBOT玉米期货成交量约31.8万张;商品基金日内买入大约8000张。
    盘后美农业部公布的作物进度报告显示,截止6月10日(周日)美玉米作物生长优良率为77%,较前一周下降1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6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手机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飞狐】 ( 网站ICP编号:京ICP备06013475号-7 )

GMT+8, 2024-5-19 15:01 , Processed in 0.2813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