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找回密码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445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洪范皇极(宋-蔡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6 16:1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经集传序  

  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可得而言矣。何者﹖精一执中。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曰德曰仁曰敬曰诚,言虽殊而理则一,无非所以明此心之妙用也。至于言天,则严其心之所自出;言民,则谨其心之所由施。礼乐教化,心之法也,典章文物,心之着也。家齐国治而天下平,心之推也。心之德其盛矣乎!二帝三王,存此心者也。夏桀、商纣,亡此心者也。太甲、成王,困而存此心者也。存则治,亡则乱,治乱之分,顾其心之存不存何如耳。后世人主有志于二帝三王之治,不可不求其道。有志于二帝三王之道,不可不求其心。求心之要,舍是书何以哉!  

  洪范皇极序  

  体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纪天地之撰者,《范》之数。数者始于一,象者成于二,一者奇,二者耦也。奇者数之所以行,耦者象之所以立,故二而四,四而八,八者八卦之象也;一而三,三而九,九者九畴之数也。由是重之,八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四千九十六,而象备矣;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数周矣。《易》更四圣而象已着,《范》锡神禹而数不传,后之作者,昧象数之原,窒变通之妙,或即象而为数,或反数而拟象,洞极用《书》,潜虚用《图》,非无作也,而牵合傅会,自然之数,益晦蚀焉。嗟夫!天地之所以肇者,数也;人物之所以生者,数也;万事之所以失得者,亦数也。数之体着于形,数之用妙乎理,非穷神知化独立物表者,曷足以与此哉!然数之与象,若异用也,而本则一,若殊途也,而归则同。不明乎数,不足与语象;不明乎象,不足与语数。二者可以相有,不可以相无也。先君子曰:「《洛书》者,数之原也。」余读《洪范》而有感焉。上稽天文,下察地理,中参人物古今之变,穷义理之精微,究兴亡之征兆,微显阐幽,彝伦叙秩,真有天地万物各得其所之妙。岁月侵寻,粗述所见,辞虽未备,而义则着矣。其果有益于世教否乎﹖皆所不敢知也。虽然,余所乐而玩者,理也,余所言而传者,数也,若其所以数之妙,则在乎人之自得焉尔。洪范皇极图  

  洛书(图一)九九圆数图(图二)九九方数图九一  八一  七一  六一  五一  四一  三一  二一  一一九二  八二  七二  六二  五二  四二  三二  二二  一二九三  八三  七三  六三  五三  四三  三三  二三  一三九四  八四  七四  六四  五四  四四  三四  二四  一四九五  八五  七五  六五  五五  四五  三五  二五  一五九六  八六  七六  六六  五六  四六  三六  二六  一六九七  八七  七七  六七  五七  四七  三七  二七  一七九八  八八  七八  六八  五八  四八  三八  二八  一八九九  八九  七九  六九  五九  四九  三九  二九  一九九九行数图一一(冬至)    四一(谷雨)    七一(处暑)一二        四二        七二一三        四三        七三一四(小寒)    四四(立夏)    七四(白露)一五        四五        七五一六        四六        七六一七(大寒)    四七(小满)    七七(秋分)一八        四八        七八一九     

  四九        七九  

  二一        五一        八一二二(立春)    五二(芒种)    八二(寒露)二三        五三        八三二四        五四        八四二五(雨水)    五五(夏至)    八五(霜降)二六        五六        八六二七        五七        八七二八(惊蛰)    五八(小暑)    八八(立冬)二九        五九        八九三一        六一        九一三二        六二        九二三三(春分)    六三(大暑)    九三(小雪)三四        六四        九四三五        六五        九五三六(清明)    六六(立秋)    九六(大雪)三七        六七        九七三八        六八        九八三九        六九        九九(冬至)九九积数图一    九    八十一       七百二十九二    十八   百六十二      一千四百五十八三    二十七  二百四十三     二千一百八十七四    三十六  三百二十四     二千九百一十六五    四十五  四百有五      三千六百四十五六    五十四  四百八十六     四千三百七十四七    六十三  五百六十七     五千一百有三八    七十二  六百四十八     五千八百三十二九    八十一 七百二十九     六千五百六十一

[ 本帖最后由 天人何异 于 2010-4-26 16:13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发表于 2010-11-25 13:10:54 | 只看该作者
很玄,很难理解。
13#
发表于 2010-11-25 11:0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跳跳雨 于 2010-11-25 01:06 发表

机会来自时间,时机时机,时到机会到........
与时偕通s" />  

12#
发表于 2010-11-25 08:31:12 | 只看该作者
抽个签
11#
发表于 2010-11-25 07:56:25 | 只看该作者
好复杂
10#
发表于 2010-11-25 01:06: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恒益 于 2010-4-26 16:16 发表
说市场中只有时间并不准确,市场中只有数。

机会来自时间,时机时机,时到机会到........
与时偕通
9#
发表于 2010-11-25 00:56:04 | 只看该作者
顺数则知物之所始,逆数则知物之所终。数与物非二体也,始与终非二致也,大而天地,小而毫末,明而礼乐,幽而鬼神,知数即知物也,知始即知终也。数与物无穷,其谁始而谁终!  
  
     数始于一,参于三,究于九,成于八十一,备于六千五百六十一。八十一者,数之小成也。六千五百六十一者,数之大成也。天地之变化,人事之始终,古人之因革,莫不于是着焉。是故一九而九,九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七百二十九。二九十八,十八而百六十二,百六十二而一千四百五十八。三九二十七,二七而二百四十三,二百四十三而二千一百八十七。四九三十六,三十六而三百二十四,三百二十四而二千九百一十六。五九四十五,四十五而四百有五,四百有五而三千六百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五十四而四百八十六,四百八十六而四千三百七十四。七九六十三,六十三而五百六十七,五百六十七而五千一百有三,八九七十二,七十二而六百四十八,六百四十八而五千八百三十二。九九八十一,八十一而七百二十九,七百二十九而六千五百六十一。列而次之,自一而九,自九而一,一逆一顺,一九、二八、三七、四六互相变通。五则常中,有吉无凶,祸亡而福隆,君子之所为宫。是故一变始之始,二变始之中,三变始之终,四变中之始,五变中之中,六变中之终,七变终之始,八变终之中,九变终之终。数以事立,亦以事终,酬酢无常,与时偕通。  
     
8#
发表于 2010-11-3 09:12:23 | 只看该作者
嗟夫!多谢楼主

"郑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

势乃王道,力乃霸道,然和谐之使皆在,天合,地合,人合,鵲合,蛇合,魚合。
7#
发表于 2010-4-26 21:20:12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xixicat2007 于 2010-4-26 17:23 发表
科学最伟大的思想,就是实证,之所以西方科学取代了以前康德那些整天推理的悬空哲学,就是把试验作为最后的判官,一切不符合数据的理论,都判死刑。但是,怎样才叫符合呢?波浪理论很多也是符合数据,为甚说它是错的 ... [/quo


里面有些话我很受益,多谢您了!
6#
发表于 2010-4-26 17:23:28 | 只看该作者
科学最伟大的思想,就是实证,之所以西方科学取代了以前康德那些整天推理的悬空哲学,就是把试验作为最后的判官,一切不符合数据的理论,都判死刑。但是,怎样才叫符合呢?波浪理论很多也是符合数据,为甚说它是错的呢?
这个问题很复杂,最简单的判据,就是看符合度有多高,波浪理论,据统计,七成的符合率,已经不错了,这也是它流行的基础,在没有更好之前它就是最好的,但,满意么?一个30%以上机会错的理论,可用,但必然有重大“基础性裂缝”,英文叫 fundamental flaw , 一个建筑在基础上有这样的裂缝,很可怕。
还有其它判据,最根本还有一条,简洁性。好的理论,即使不是完美,也必须要简洁。但简洁不是简化。而是以最少的假设最少的容器能装得下最多的东西。如果不简洁,很大的容器才能装得下同样多的东西,那种理论有效,但不是优秀的,往往也是错的。
但简洁的理论,是不是就必然对呢?这个问题争论很久。狭义相对论是简洁的,从两条原理推出了无数结果,而且有趣的是多让试验精确验证了。但它只是部分对了,因为它引发了更多的谬论,本来,简洁的理论,解释了无数以前解释不了的现象,但它反而诞生出更多的麻烦,这又违反了简洁性原则。因此,从它诞生的第一天,攻击就没有停止过,目前还在拉锯战之中,最大的问题,是它暗示着和广义相对论是矛盾的,而广相目前是和试验精确符合的。说明,狭义相对论必然有fundamental flaw。 爱恩斯坦很天才,搞出了两个本性不相容的理论。
建立理论,必须符合绝大多数的数据,同时要求简洁。这两条,是过去2000年任何良好理论的特征。而那些金融学家整天搞的电脑模拟,违反了这两条原则,无论美国政府给多少资金,多少教授多聪明,终究是有去无回。
如何建立理论,很多人以为,画几条黄金分割线就可以了。如果你有经验,当然可以,但那仅仅是小把式,问题是,黄金分割线千千万万,哪些主要哪些次要? 看看很多软件上就发现,都是瞎猜的,反正全部都画上就得! 从实用上,也许可以。但之所以导致如此混乱,就是人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只能全靠经验。 本来,炒股确实很大程度上是靠经验的,没错。但我们是否可以前进一些,找到一丝理论帮助,让我们对股市出现的这些特殊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呢? 也就是说,为什么有的线更多出现,有的难得一见呢? 更重要的是,五花八门的画法,一片混乱,为什么有的画法成功率高,而有的画法成功率低呢?这里必然有奥秘。 如果我们有一个统一的理论,能够得出哪些线出现的机会更大,要重点关注,而有的线绝少出现,可以忽略,对于跟踪股市,岂不是大大减低我们的负担了么? 若真有这等奥秘,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呢。。。 这就是为什么经验必须要上升到理论的原因。不仅仅是好奇,不仅仅是想挖掘出事物的真像,最实际的,是能指导操作时候更便利。 就好比中医,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会医治奇难杂症,当然高明,但如果不把这些经验上升为一个更广阔的理论,仅仅靠那祖传的几板斧,能走多远呢?
  实践家和理论家,向来是有争执的,就像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双方明知道缺了谁都活不了,可缺了谁也都混得下去!但要走上通灵的境界,还得两者合璧,才能天下无敌。
      而现在,缺的不是经验,什么古怪招式都发明了,什么奇特性格前人都发现了,赚钱不是问题,但如何上升到理论,倒成了全世界炒家最头痛的问题。所以索罗斯发表他的理论,达沃斯发表他的理论,还有无数的金融教授发明千千万万理论,电脑日夜模拟,希望人类能发现真像,从经验的摇摆不定中解放出来,让更多新手甚至电脑能自动预报,彻底解放人类。。。  这是理论家最高的理想,也是为了最终能少劳而获或不劳而获,科技的目的就是如此。
  这是美好的愿望,但如果一个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是注定不能完全确定的,就像天气预报那样,是不是这样的理论也就意味着失败呢? 又或者,若将来发现,即使是最好的理论,还是离不开经验,是不是说明理论家在瞎折腾呢?若到头来还是靠经验,还要理论干嘛!  必然会失望的。。。。  所以,任何理论的发明,天然有失望的风险。本来寄希望发明新式武器,就不用练武功了,可等发明出来一看,还是要练,还要新武器干嘛!
  幸好,还是有一个好处。如果历代大师的经验,被证明最成功的法宝,都能在新的理论框架里得到最大限度的统一,对于指导练功,不正好让人少走弯路么?虽然经验还是要重新获得,但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能以最小的代价得到大师真传,不也很好么! 从这个意义看,理论的好处即使不能让人不劳而获,至少也能让人少劳而达!
    就好比,以前武功是靠师傅口授相传,师傅全凭经验,只能少数人有机会或悟性成功。但若出现了系统和理论,就能批量生产,培养军队了! 这就是理论比纯经验厉害的地方。当年少林和尚蔡福花十年之功,把一身绝学传授于陈享,陈享把武功系统化后,从实践到理论,提炼成全新的武学系统--蔡李佛,批量生产太平军的勇士,事实证明取得巨大成功。如果仅仅依靠传授几招几拳,没有上升到系统理论,再好的功夫,都会象车间的熟手老师傅那样--人去就失传。
现在讲回头,正因为上升为理论,不仅可以发现更多股市的本质,缩短训练周期,还能发现现存的千奇百怪的金融理论可能的不足甚至谬误(如内在价值论),无论对于实战还是纯科学,都意义重大。 让股市从作坊式的纯经验领域上升到科学领域,正是大家的梦想。能不能?成不成?谁都不知道,所以,才出现了那些日以继夜希望用电脑的高速度破解股市奥秘的试验。。。可惜,他们都注定失败,,,因为他们把事情搞得太复杂了。。。
为什么会搞得复杂,因为他们对股市的观测不够细致,又或者他们一开始就受了传统概念的误导。。。。反正一千零一条理由。。。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没有真正远大的理想!缺乏要建立能反应出股市最常见最本质的现象的抱负! 从一开始,我们就整天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就算不知道为什么,至少也要搞清楚,这些奇怪的图形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内在机理? 当然了,不可以用什么大众心理去理解(原因就不说了),我们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源于一种抽象的规律,而这种规律会自动派生出大家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图形。 有了这种思考,才有可能向前走而不迷路。 为什么我们相信这种思路是正确的呢?因为目前所有最成功的物理学理论,包括数学,无一例外。“自然总是简单美丽的”,我们每天说起股市的时候,总喜欢说这句口号。正是这句口号,让走向未来的列车永不出轨。。。在事情做成之前,思想已经胜利了。
接下来,就是要找到“简单”的描述方法,它必须能自动生成股市所常见的图形。这个任务可麻烦了。。。幸好,永远在脑海里反复说口号“自然总是简单美丽的”。。。第一个要找的就是描述突然转弯的数学。。。。于是,我在几个星期里,天天泡在数学图书馆,几乎看遍了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数学,呵呵,原来有一大堆。。但都不合用。。。为什么不合用,这就是学物理的人和学数学的人的区别,,,物理讲求要有意思,若摸不到有意思的,估计不适宜真实世界。。。有一个叫灾变理论,是一种奇妙的数学,可以解释墙体的裂缝的图案,呵呵,,,,可惜,还是用不上。。。
如果数学没有现成的,我们就发明,于是,无数种模型方案每天都产生,也都消亡,因为都仅描述了部分股市现象,离目的太远了。。。。但这有个好处,让我们进一步看清楚了,什么特性在股市里是最常见的,必须要解释清楚。显然,只有几点点:分形,比例,非连续和振荡。一个好的理论,必须同时得出这几样,否则一定错(索罗斯仅仅得出了一个来回的振荡的理论,他称之为盛衰过程,太原始了,而达沃斯仅仅描述了一个单边长的过程,更原始)。 当时,非连续就是后来的量子化,虽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其实量子化后来才明白其真实涵义,一开始仅仅知道必然是非连续的。。。后来才知道,非连续还有更深的涵义:量子化。大家都不太知道为什么叫量子化,不是源于定义了价格量子,其实有更深刻的内在涵义,此乃后话。。。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0-4-26 16:38:0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现代社会   人类喜欢用数学方式     分析问题


量化     所以西方社会发展快     节约时间    工作高效  
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6:21:18 | 只看该作者
大概没有人有耐心从头看到尾。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6:16:55 | 只看该作者
说市场中只有时间并不准确,市场中只有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6:12:35 | 只看该作者
洪范皇极内篇  

  造化之为造化者,幽明屈伸而已。天者,明而伸者也。地者,幽而屈者也。暑者,明而伸者也。寒者,幽而屈者也。昼者,明而伸者也。夜者,幽而屈者也。天地也,寒暑也,昼夜也,幽明屈伸以成变化者也。是故阳者吐气,阴者含气,吐气者施,含气者化,阳施阴化,而人道立矣,万物繁矣。阳薄阴则绕而为风,阴囚阳则奋而为雷,阳和阴则为雨、为露,阴和阳则为霜、为雪,阴阳不和则为戾气。  

  冲漠无朕,万象具矣。动静无端,后则先矣。器根于道,道着器矣。一实万分,万复一矣。混兮辟兮,其无穷矣。是故数者计乎此者也,畴者等乎此者也,行者运乎此者也,微而显,费而幽,神应不测,所以妙乎此者也。  

  有理斯有气,有气斯有形,形生气化,而生生之理无穷焉。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化生者塞,化醇者赜。覆土之陵,积水之泽,草木鱼虫,孰形孰色﹖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化化生生,莫测其神,莫知其能。  

  理之所始,数之所起,微乎微乎,其小无形,昭乎昭乎,其大无垠。微者昭之原,小者大之根。有先有后,孰离孰分﹖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老氏为虚,释氏为无,形名失实,阴阳多拘,异端曲学,乌乎不渝哉!  

  有理斯有气,气着而理隐。有气斯有形,形着而气隐。人知形之数,而不知气之数。人知气之数,而不知理之数。知理之数,则几矣!动静可求其端,阴阳可求其始,天地可求其初,万物可求其纪,鬼神知其所幽,礼乐知其所着,生知所来,死知所去。《易》曰:「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智者,君子所以成德之终始也,是故欲知道,不可以不知仁,欲知仁,不可以不知义,欲知义,不可以不知礼,欲知礼,不可以不知数。数者,礼之序也,分于至微,等于至着。圣人之道,知序则几矣。  

  人非无知也,而真知为难。人非无见也,而真见为难。义之质,人所知也,而犯义者多,礼之文,人所见也,而越礼者众,以其知之非真知,见之非真见尔。真者精之极,精则明,明则诚,诚则为其所为,不为其所不为,如水之寒,火之热,亦性之而已矣。  

  物窒而理虚,暗窒而明虚。万物生于虚明,而死于暗窒也。万事善于虚明,而恶于暗窒也。虚明则神,神则圣,圣者数之通也。窒暗则惑,惑则愚,愚者数之塞也。  

  阴阳五行,其体而用,用而体者邪﹖浑浑沦沦,而出入异门;绳绳井井,而形色俱泯。合之而知其异,析之而知其同,微之而知其显,充之而知其不可穷者,其庶矣哉!  

  阴阳相为首尾者邪﹖是故阳顺而阴逆,阳长而阴消,阳进而阴退。顺者吉而逆者凶邪﹖长者盛而消者衰邪﹖进者利而退者钝邪﹖周流不穷,道之体也。得失相形,事之纪也。  

  阴阳非可一言尽也。以清浊言,则清阳而浊阴。以动静言,则动阳而静阴。以升降言,则升阳而降阴。以奇耦言,则奇阳而耦阴。小大高卑,左右后先,向背进退,顺逆丑妍,靡物不尔,无时不然,愈析愈微,愈穷愈巡。(音沿。)阴阳之精,互藏其营。阴阳之气,循环迭至。阴阳之质,纵横曲直。莫或使之,莫或御之。  

  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变化者,阴阳之消长屈伸也。非二则不能久,非一则不能神。  

  昔者,天锡禹《洪范》九畴也,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无形者,理也。有形者,物也。阴阳五行,其物也欤﹖所以阴阳五行,其理也欤﹖无形之中而具有形之实,有形之实而体无形之妙,故君子语上而不堕于虚无,语下而不泥于形器,中立而不倚,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而不忧。  

  形气之元,极实先焉。极无不中也,气或偏矣!形又偏矣!中无不善,偏不善矣!气之善者十之五,形之善者十之三,三五之中,又有至焉。有不至焉。纯乎极者,一而已矣!渐偏则渐驳,气使然也!形使然也!气有方,形有体,故中者少而偏者多也。此天下善恶之所由出,失得之所由分,吉凶祸福之所由着欤!  

  理其至妙矣乎!气之未行,物之未生,理无不具焉。气之既形,物之既生,理无不在焉。浑然一体,而不见其有余。物各赋命,而不见其不足。无形影可度也,无声臭可闻也,主万化,妙万物,人知其神,而不知其所以神。  

  邵子曰:「性者,道之形体也。道妙而无形,性则仁义礼智具而体着矣。」  

  程子曰:「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者也。非性无以见道,非不息亦无以见道,是以君子尽性而自强不息焉。」  

  朱子曰:「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自形而下者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自形而上者观之,则冲漠无朕,而动静阴阳之理已悉具于其中矣。虽然,推之于前而不见其始之合,引之于后而不见其终之离也。程子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张子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神者,气之伸,阳之动也。鬼者,气之屈,阴之静也。」静不能以不动,动则万物之所从生。动不能以不静,静则万物之所由复。一往一复,其机盖有不能自已者焉。非一则不能成两,非两则不能致一。两者可知,而一者难知也。两者可见,而一者难见也。可知可见者,体呼﹖难知难见者,微乎﹖  

  仁义礼智信者,义理之公也,人之所固有。视听言动思者,形器之私也,我之所自生。公者千万人之所同,私者一人之所独,是以君子贵同而贱独。  

  极建则大本立,极明则大用着,以之齐家而家无不齐,以之治国而国无不治,以之平天下而天下无不平。若是者,天地其合,鬼神其依,龟筮其从,立百世之下,等百世之上,而莫能违也,立百世之上,俟百世之下,而亦莫能违也。  

  天地之位也,四时之运也,阴阳感而五行播矣。五行,阴阳也;阴阳,五行也。  

  数始冥冥,妙于无形,非体非用,非静非动。动实其机,用因以随。动极而静,清浊体正。天施地生,品汇咸亨,各正性命,小大以定。斯数之令。既明且神,是曰圣人。  

  人心至灵也,虚明之顷,事物之来,是是非非,无不明也。少则昏矣,少则怠矣,又久则弃之矣,无他,形器之私溺之也。人能超乎形器,拔乎物欲,达其初心,则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动者奇而静者耦,行者奇而止者耦,得友者致一,而生物者不二也﹛@ 数者,彝伦之叙也。无叙则彝伦斁矣,其如礼乐何哉!  

  人心动静,性情具焉。性者,理之形体。情者,性之发动。善其本然,恶其过不及也。存中莫善于敬,进学莫善于知,二者不可废一也。  

  人之一心,实为身主,其体则有仁义礼智之性,其用则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方其寂也,浑然在中,无所偏倚,与天地同体,虽鬼神不能窥其幽;及其感也,随触随应,范围造化,曲成万物,虽天地不能与其能。天地之大,人犹有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至小无内,至大无外。无内不可分也,孰分之欤﹖无外不可穷也,孰穷之欤﹖思之思之,或显其微;度之度之,莫或其遗,匪神之为,而妙于斯!  

  程子曰:「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常之时义大矣哉!」  

  礼义交际,其万化所入之门邪﹖东北,万物之所出也,,出则育神。西南,万物之所入也,入则复命。其出也,顺而生;其入也,拂而遂。不观其出,无以知物之育;不观其入,无以知物之复。火之克金,水之生木,出入循环,生克嗣续,老彭得之以养身,君子得之以养民,圣人得之而天下和平。  

  「周子曰:」厥彰厥微,匪灵弗莹。刚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  

  明礼而后可与适道,守礼而后可与治民,达礼而后可与言数。非礼之道,老、佛之道也;非礼之治,荒唐之说也;非礼之数,京房、郭璞之技也,君子所不由、不为、不言也。  

  至一而精,至虚而灵。有动有静,动直静凝。静已而动,动已而静,一静一动,为屈为伸,为鬼为神。人心至妙,万化之窌,动静之徼。  

  天地之化,不翕聚则不能发散。仁智交际,万化之机轴也。  

  气之消息也以渐。气之息也,形之生也;气之消也,形之毁也。润万物者,莫泽乎水;化万物者,莫疾乎火。水火者,未离乎气者也。  

  数运无形,而着有形,智者一之,愚者二焉。数之方生,化育流行;数之已定,物正性命。圆行方止,为物终始,随之而无其端也,迎之而无其原也,浑之惟一,析之无极,惟其无极,是以惟一。  

  二气之初,理妙于无。五运迭至,理藏于智。或为之先,大本其原;或为之后,复往之闲。大本太始,复往而已。二者不同,一而已矣。二气之神,阴精阳明,消息变化,有立有行。立则形具,行则气着。上下其仪,先后其施,一行一立,为辟为翕,何千万年无终极焉﹖(上卷。)  

  《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卦者,阴阳之象也。畴者;五行之数也。象非耦不立,数非奇不行。奇耦之分,象数之始也。是故以数为象,则奇零而无用:以象为数,则多耦而难通。阴阳五行,固非二体,八卦九畴,亦非二致,理一用殊,非深于造化者,孰能识之!  

  《河图》非无奇也,而用则存乎耦。《洛书》非无耦也,而用则存乎奇。耦者,阴阳之对待乎﹖奇者,五行之迭运乎﹖对待者不能孤,迭运者不能穷。天地之形,四时之成,人物之生,万化之凝,其妙矣乎!象以耦为用者也,有应则吉。数以奇为用者也,有对则凶。上下,相应之位也。阴阳,相求之理也。中五特立,而当时者独盛也。是故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木盛而金衰,水寒而火囚,理有相须,而物不两在也。  

  数者,动而之乎静者也。象者,静而之乎动者也。动者,用之所以行。静者,体之所以立。清浊未判,用实先焉。天地已位,体斯立焉。用既为体,体复为用,体用相仍,此天地万物所以化生而无穷也。  

  流行者,其阳乎﹖成性者,其阴乎﹖阳者,数之生也。阴者,数之成也。阳以三至,阴以倍乘,生生不穷,各以序升,自然而然,有不容已,非智与仁,曷克终始!  

  言天下之静者,存乎正。言天下之动者,存乎时。正者,道之常也。时者,因之纲也。是故君子立正以俟时。  

  数者,所以顺性命之理也。一为水而肾,其德智也。二为火而心,其德礼也。三为木而肝,其德仁也。四为金而肺,其德义也。五为土而脾,其德信也。  

  一者,九之祖也。九者,八十一之宗也。圆之而天,方之而地,行之而四时。天所以覆物也,地所以载物也,四时所以成物也,散之无外,卷之无内,体诸造化而不可遗者乎!  

  一数之周,一岁之运也。九数之重,八节之分也。一一,阳之始也。五五,阴之萌也。三三,阳之中也。七七,阴之中也。二二者,阳之长。四四者,阳之壮。五则阳极矣。六六者,阴之长。八八者,阴之壮。九则阴极矣。一九首尾为一者,一岁首尾于冬至也。盖冬至二而余则一也。  

  一者,数之始也。九者,数之终也。一者不变,而九者尽变也。三、五、七者,变而少者也。二、四、六、八者,变而耦者也。变之耦者,不能以及乎奇。变之少者,不能以该乎物。奇耦相参,多寡相函,其惟九数乎!  

  顺数则知物之所始,逆数则知物之所终。数与物非二体也,始与终非二致也,大而天地,小而毫末,明而礼乐,幽而鬼神,知数即知物也,知始即知终也。数与物无穷,其谁始而谁终!  

  数始于一,参于三,究于九,成于八十一,备于六千五百六十一。八十一者,数之小成也。六千五百六十一者,数之大成也。天地之变化,人事之始终,古人之因革,莫不于是着焉。是故一九而九,九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七百二十九。二九十八,十八而百六十二,百六十二而一千四百五十八。三九二十七,二七而二百四十三,二百四十三而二千一百八十七。四九三十六,三十六而三百二十四,三百二十四而二千九百一十六。五九四十五,四十五而四百有五,四百有五而三千六百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五十四而四百八十六,四百八十六而四千三百七十四。七九六十三,六十三而五百六十七,五百六十七而五千一百有三,八九七十二,七十二而六百四十八,六百四十八而五千八百三十二。九九八十一,八十一而七百二十九,七百二十九而六千五百六十一。列而次之,自一而九,自九而一,一逆一顺,一九、二八、三七、四六互相变通。五则常中,有吉无凶,祸亡而福隆,君子之所为宫。是故一变始之始,二变始之中,三变始之终,四变中之始,五变中之中,六变中之终,七变终之始,八变终之中,九变终之终。数以事立,亦以事终,酬酢无常,与时偕通。  

  中者,天下之大本乎!自一而九,自九而一,虽历万变,而五常中焉。  

  《洛书》数九而用十,何也﹖十者,数之成也,数成而五行备也。数非九不生,非十不成。九以通之,十以节之,九以行之,十以止之,九者变通之机,十者五行之叙也。方隅对待,中五含五而十数已具于九数之中矣,以见其体用之不相离,而《图》、《书》所以相为经纬也。  

  九者,生数也;十者,成数也。生者,方发而示形,成者,已具而有体。未形而有形者,变化见也;有体而无体者,其用藏也。是故雨以润之,旸以熯之,寒以敛之,燠以散之,风以动之,其生物也不测,其成物也不忒。生居物先,成居物后,故能为奇,故能为耦。  

  天下之数,九而究矣。十者,一之变也。百者,十之变也。千者,百之变也。万者,千之变也。十百千万皆一也。  

  朱子曰:「天数中于五,地数中于六。天有阴阳,故二其五为一十,合三与七、一与九亦十也。地有柔刚,故二其六而为十二,合四与八、二与十亦十二也。十为干,十二为支。十干者,五行有阴阳也。十二支者,六气有柔刚也。十干实五行也,十二支实六气也,五行六气,实一气也。清浊未判,乃天地之所以立;上下定位,又万物之所以生。故自体言之,则对待而不可缺;自用言之,则往来而不可穷。盖造化之几微,圣人之能事也。」  

  物有其则,数者,尽天下之物则也。事有其理,数者,尽天下之事理也。得乎政,则物之则、事之理无不在焉。不明乎数,不明乎善也;不诚乎数,不诚乎身也。故静则察乎数之常,而天下之故无不通;动则达乎数之变,而天下之几无不获。  

  正数者,天地之在正气也,其吉凶也确。闲数者,天地之闲气也,其吉凶也杂。其进退消长之道欤﹖  

  数由人兴,数由人成,万物皆备于我,咸自取之也。中人以上,达于数者也;中人以下,囿于数者也。圣人因理以着数,天下因子以明理。然则数者,圣人所以教天下后世者也,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因天下之疑,定天下之志,去恶而就善,舍凶而趋吉,谒焉而无不告也,求焉而无不获也。利民而不费,济世而不穷,神化而不测,数之用其大矣哉!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皆天道之流行也。  

  箕子曰:「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上焉者,安于数者也。其次守焉,其下悖焉。安焉者谓之圣,守焉者谓之贤,悖之者愚而已矣。是故历数在躬,不思而行,不勉而中,圣人也,体数之常,不易其方,顺时而行,贤人也。逆数越理,乱天之纪,小人之无忌惮也。  

  义之所当为而不为者,非数之所能知也。义之所不当为而为者,亦非数之所能知也。非义不占,非疑不占。非义而占谓之欺,非疑而占谓之侮。虚其心,和其志,平其气,一其听,有不占也,而事无不应,有不谋也,而用无不成。诚之至焉,神亦至焉,是谓动之以天。  

  敬者,圣学始终之要,未知则敬以知之,已知则敬以行之。不敬则心无管摄,颠倒眩瞀,安能有所知、有所行乎!  

  义利不可不明也,不明则以利为义,心虽公,亦私耳。天下正理,若大路然,一而已,旁蹊曲径,皆私意也,故曰遵王之道,无有党偏、偏陂、反侧云。  

  命之流行而不已者,道也。道于天其阳乎﹖道于地其阴乎﹖道于人其仁义乎﹖人者,兼天地而参之者也,是故天覆地承,非圣人不形;天施地生,非圣人不成;天神地灵,非圣人而谁为贞!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品逊而太和合,皇极之世也。尧、舜,父子之衰也。汤、武,君臣之缺也。伏羲,神农,日之中乎﹖尧、舜、三代,时之中乎﹖  

  五行在天则为五气,雨旸燠寒风也;在地则为五质,水火木金土也。,天之五气,雨旸质也;地之五质,水火气也。天交于地而雨。旸为质地交于天而水火为气,二变而三不变者,二得阴阳之正,而三得阴阳之杂也,故二能变,而三不能变也。  

  五行二气之分也,二气交感,絪缊杂糅,开阖动荡,相生则水木火土金,相克则水火金木土。出明入幽,千变万化,四时之运,生克着焉。  

  自阴而阳也顺,自阳而阴也逆。木之盛也,水实生之。金之成也,火实制之。顺而生者易知,逆而克者难见。曰伏焉,曰伐焉,土著其中,因时致王,四序成功,而无名称焉,其至德矣夫!  

  善养生者,以气而理形,以理而理气,理顺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天地万物无不和矣。不善养生者反是,理昏于气,气梏于形,耳目口鼻徇而私欲胜,好恶哀乐淫而天理亡,其能苟生者,禽兽而已矣!  

  耳目口鼻手足之用皆五也。或曰:「支指五矣!耳目口鼻何有焉﹖」耳听五声,目辨五色,口尝五味,鼻别五臭,不具于此,何有于彼﹖手足以形用,耳目口鼻以神用。形用者易知,而神用者难识也。  

  原者,气之始也。冲者,形之始也。中者,治之极也。用者,物之窒也。终者,事之毕也。原者,仁之先也。用者,义之端也。公者,礼之闲也。戎者,智之刓也。中者,信之完也。  

  原者,近乎中也。伏者,远乎中也。近者进,而远者退也。近者息,而远者消也。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也。  

  原,元吉几,君子有庆。数曰:「原,诚之源也。几,继而善也。君子见几有终庆也。」潜,勿用,有攸往,正静吉。数曰:「潜,藏也。勿用,有攸往,阳微也。正静吉,正而静所以吉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故无不利也。」  

  原之一一曰,君子见几,不俟终日。数曰,知至至之,可与几也。中之五五,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数曰,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也。终之九九曰,君子令终,万福攸降。数曰,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原之一一者,继之善也。原之九九者,逆而凶也。当时者盛,失时者穷也,厥相休囚,以类从也。君子时之为贵,时止时行,时晦时明,万夫之望。  

  数终而复乎一,其生生而不穷者也。阴之终,阳之始也;夜之终,昼之始也;岁之终;春之始也;万物之终,万物之始也。是故入乎幽者所以乎明,极乎静者所以根乎动。前天地之终,其后天地之始乎﹖  

  一者,数之原也,九者,数之究也。十者,行之阴阳也。十二者,气之柔刚也。原其所始,究其所终,阴阳柔刚,分合错综,粲然于天地之闲矣。(中卷。)  

  溟漠之闲,兆朕之先,数之原也,有仪有象,判一而两,数之分也。日月星辰系于上,山岳川泽奠于下,数之着也。四时迭运而不穷,五气以序而流通,风雷不测,雨露之泽,万物形色,数之化也。圣人继世,经天纬地,立兹人极,称物平施,父子以亲,君臣以义,夫妇以别,长幼以序,朋友以信,数之教也。分天为九野,别地为九州,制人为九行;九品任官,九井均田,九族睦俗,九礼辨分,九变成乐,九陈制兵,九刑禁奸,九寸为律,九分造历,九筮稽疑,九章命算,九职任万民,九赋敛财贿,九式节财用,九府立圜法,九服辨邦国,九命位邦国,九仪命邦国,九法平邦国,九伐正邦国,九贡致邦国之用,九两系邦国之民;营国九里,制城九雉,九阶九室,九经九纬,数之度也。孔子曰:「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纔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录,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昔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度其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九十枚度之,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审其容,以千二百黍实之,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权其重,百黍为一铢,千二百黍为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书》曰:「同律度量衡。」《传》曰:「黄钟为万事根本也。」  

  昔者圣人之原数也,以决天下之疑,以成天下之务,以顺性命之理,析事辨物,彰往察来,是故天数五,地数六。五六者,天地之中合也,五为五行,六为六气,阳性阴质。五行之性,曰木,曰火,曰土,曰金,曰水。六气之质,曰胎,曰生,曰壮,曰老,曰死,曰化。  

  木之质也,曰杨柳,曰梅李,曰松柏,曰竹苇,曰禾麦,曰蕈。火之质也,曰木火,曰石火,曰雷火,曰水火,曰虫火,曰磷。土之质也,曰砂,曰石,曰玉,曰土,曰壤,曰泥。金之质也,曰汞,曰银,曰金,曰铜,曰铁,曰铅。水之质也,曰涧水,曰井水,曰雨水,曰沟渠,曰陂泽,曰湖海。木之物也,曰鲮鲤,曰蛇,曰龙,曰鲤鲂,曰小鱼,曰鳅。火之物也,曰鸡,曰雉,曰凤,曰鹰隼,曰燕雀,曰蠛蠓。土之物也,曰蟾蜍,曰蚕,曰人,曰蜘蛛,曰蚓,曰鳗。金之物也,曰鹿,曰马,曰麟,曰虎,曰獭,曰毛虫。水之物也,曰蟹,曰鲎,曰龟,曰,曰蚌,曰砺。  

  木之器也,曰疏器门窗,曰琴瑟,曰规,曰算节,曰耒耜,曰纲罟。火之器也,曰登器梯棚,曰文书,曰绳,曰冠冕,曰台卓,曰履榻。土之器也,曰腹器筐筥,曰圭壁,曰量,曰舟车,曰盘盂,曰棺椁。金之器也,曰方器斧钺,曰印节,曰矩,曰弓矢,曰简册,曰械校。水之器也,曰平器权衡,曰轮磨,曰准,曰镜,曰研椎,曰厕圂。  

  逆顺者,事之几也。吉凶者,事之着也。顺而吉者,木为征召,为科名,为赦恩,为婚姻,为产孕,为财帛;火为燕集,为朝觐,为文书、,为言语,为歌舞,为灯烛,土为工役,为寻常,为盟约,为田宅,为福寿,为坟墓;金为予赐,为按察,为更革,为军旅,为钱货,为刑法;水为交易,为迁移,为征行,为酒食,为田猎,为祭祀。逆而凶者,木为杌,为惊忧,为丑恶,为压坠,为夭折,为产死;火为公讼,为颠狂,为口舌,为炙灸,为灾焚,为震毁;土为反复,为欺诈,为离散,为贫穷,为疾病,为死亡;金为征役,为罢免,为责降,为争,为损伤,为杀戮;水为盗贼,为囚狱,为徒流,为淫乱,为咒咀,为浸溺。(下卷。)  

  筮法  

  筮者,神之所为乎﹖其蓍,五十虚一,分二挂一,以三揲之,视左右手,归余于扐,两奇为一,两耦为二,奇耦为三。初揲纲也,再揲目也。纲一三,以虚待目;目一为一,以实从纲。两揲而九数具,八揲而六千五百六十一之数备矣。分合变化,如环无端,天命人事,由是校焉,吉凶祸福,由是彰焉,大人得之而申福,小人得之而避祸。君子曰:「筮者,神之所为乎﹖大事用年,其次用月,其次用日,其次用时。」  

  十二木棋,径九分,厚一分,阳刻一、阴刻二者四,阳刻二、阴刻三者四,阳刻三、阴刻一者四。杂取其八,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纵二横四,纵者九也,横者一十百千也,余四不用者,不足之用也,前后相乘而数备矣。  

  数者,理之时也。辞者,数之义也。吉凶者,辞之断也。惠迪从逆者,吉凶之决也。气有醇漓,故数有失得,一成于数,天地不能易之,能易之者,人也。  

  一吉而九凶,三祥而七灾,八休而三咎,四吝而六悔,八数周流,推类而求。五中则平,四害不侵,厥或是撄,杂而不纯。承平之世视主废置,凶咎灾吝,有命不挚。  

  一吉(《书》曰:「德惟一,动罔不吉。」故凡一皆吉,与九凶对。)  

  元吉(吉又逢吉,故曰元吉。)  

  二咎(咎,过也。凡二皆咎,与八休对。)  

  三祥(祥,福也。凡三皆祥,与七灾对。)  

  四吝(吝,心有羞恶也。凡四皆吝,与六悔对。)  

  五平(皇极,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其尊无对,凡五皆平。)  

  六悔(悔,心悟其失也。凡六皆悔,与四吝对。)  

  七灾(灾,祸也。凡七皆灾,与三祥对。)  

  八休(休,美也。凡八皆休,与二咎对。)  

  九凶(《书》曰:「德二三,动罔不凶。」故凡九皆凶,与一吉对。)  

  大凶(凶又逢凶,故曰大凶。)

[ 本帖最后由 天人何异 于 2010-4-26 16:15 编辑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飞狐】 ( 网站ICP编号:京ICP备06013475号-7 )

GMT+8, 2025-7-10 04:12 , Processed in 0.1436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