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轮中之轮的占星体系
作者:[tianshje]
---------------------------------------
1,“宇宙时钟”一书是以占星为主导阐述江恩轮中轮的,但关于占星,晋源提出一个观点,这观点关系到九大行星的定位问题,而这定位问题关系到占星学的准确性. 冥王星是否被开除出九大行星之列?齐娜能否成为第十大行星?2003年发现的齐娜(Xena)和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成为了具有争议的行星。齐娜(Xena)的直径约为三千公里,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冥王星和太阳间距离的3倍,绕行太阳一周得花560年。美国加州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析伊伯带发现了它并将其偏号为UB313。经过二年观察于2005年7月向外界公布了这一发现,并引发了太阳系是否存在第十大行星的热烈讨论。(后注: 据CNN转太空网8月19日报道,如果天文学家在下周投票通过新近提出的行星定义,那么事情真的会变得奇怪起来。届时,小行星“谷神星”将成为行星。而冥王星的卫星“卡戎”也会成为行星。然而,我们谈论的是更为奇怪的事情。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从事太阳系外行星研究的科学家格利高里•拉弗林表示,更为令人吃惊的是,倘若地球及其卫星的寿命足够长,月球最终势必被重新划分为行星。)
2,轮中之轮的原型图是依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原理而设的, 十五圈的循环称之为宇宙时钟的内轮,内轮是行星轮或叫行星钟,也叫时间之轮。第五章将介绍如何把行星的位置放如内轮以便和外轮—价格之轮联系起来。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在建立一个价格之轮,或称为外轮,这就是价格时钟。我把价格之轮和时间之轮分开了,而江恩则是把两者同时放在一个轮子上。之所以要分开是为避免使用时产生混乱,同时也能清晰地显示什么时候是时间与价格的重合。(重要角度重合或同时处于不同的重要角度)
太阳绕地球运行这句话是古人虚构天球的一种提法,事实是地球一面自转,一面绕太阳公转,而太阳绕银河系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钟,地球自转一周后,在公转的轨道上移动了将近1度。为了回到原来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地球还必须自转约4分钟时间,加起来正好是24小时一昼夜。这样,在一年365天里,地球实际自转了366周。
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108公里,每一天地球在公转的轨道上移动了大约11×1.495×108×2十365=2,573,530公里,即二百五十七万多公里。地球一昼夜24小时,每个时辰(2小时),地球自转了360×2/24=30度,此时地球又绕太阳公转移动了大约214461公里,即又移动了二十一万多公里。
月亮绕地球运转,半径为38.4万公里。月亮自转一周再加上回到原来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这叫会合周期,一个会合周期的时间为29.5天。月相与会合周期紧密相关,月相有新月(朔),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的变化,这是旧历法的基础。为补足一年365天,后来又增加了闰月。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还会出现日食、月食。
四柱预测的月份是以节气划分的。季节是怎么形成的呢?地球的自转轴并不恰好垂直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两者的交角23度27分。用天球理论最好理解,在一年里太阳在天球上从天赤道北面23.5度慢慢移到天赤道南面23.5度,然后又慢慢地移过去,地球出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在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左右,太阳穿过天赤道,这两个时刻分别叫做“春分”和“秋分”,此两天“日夜平分”,也就是当天和黑夜
恰好各是12小时。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并结合季节引起的天气变化及自然景观来命名的个节和12个气,12个节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个月地球绕太阳公转30度,在公转的轨道上移动了七干八百多万公里。日、月空间位置的变化引起天体信息的不同
[注:月亮绕地球的周期是28天,但月亮由圆到缺是29.5天。江恩使用月亮绕地球的28天周期,嘉路蓝螺旋历法使用29.5天的周期。]
[box=#42426F]. ======== 摘自金融界 =======[/bo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