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找回密码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4687|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池子如何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3 08:4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要建池子,众人皆知,怎么样建好,大家能谈谈看法吗?丨

[ 本帖最后由 1a0101 于 2010-11-13 08:48 编辑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0-11-13 09:05:10 | 只看该作者
就看国家认为楼市泡沫,物价失控和股市泡沫孰轻孰重了。
如果吹大一个泡泡能防止其他泡沫膨胀而又不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首选当然是吹大股市泡沫。
比如还可以降低期指开户门槛,推出迷你期指都可以分流一部分商品期货资金。
3#
发表于 2010-11-13 09:15:53 | 只看该作者
楼市泡沫和物价失控不仅会威胁国民经济的健康还会引发社会问题,而股市的泡沫对这两方面的影响也小的多。更何况股市比楼市和物价更容易掌控。
4#
发表于 2010-11-13 09:41:39 | 只看该作者
肯定不是奥巴马的游泳池

说白了就是让国际热钱老实点,中国的热钱收敛点!
当然把这些热钱蓄在银行和股票债券市场是最好的,用起来也方便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09:44:5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恒益兄,
据外界猜测周泄子可能是建在股市.我也想不出其它途径.
...但又有一个问题,
怎样把流进来的纳为已有...
6#
发表于 2010-11-13 09:48:49 | 只看该作者
投机资本目的是炒作,追求暴利,不择手段,岂会进池子?  我看中国是多了个周池子罢了.
政策将热钱引进股市,政府是要承担后果的. 可以做不能说.
再长不过三个月的池子能蓄多少水?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09:51:45 | 只看该作者
股市不能老跌,否则热钱流入更快,股市是跌出来的.
但也不能老涨,高了,人家一撤,..
上下波动震荡好,还有是垣益兄说的降低门槛等,增加自己的底子..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09:57: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mhenry 于 2010-11-13 09:48 发表
投机资本目的是炒作,追求暴利,不择手段,岂会进池子?  我看中国是多了个周池子罢了.
政策将热钱引进股市,政府是要承担后果的. 可以做不能说.
再长不过三个月的池子能蓄多少水?
当年抗击索罗斯的报导实在太少,据说大陆就是那以后外储突放大,不知能不能再借鉴...
这次索先生已到注了家公司...己开始了..........
9#
发表于 2010-11-13 09:58:10 | 只看该作者
有可能是个大泡泡,关键是期指.
但这不是周池子,难道他准备下台了?  后果很严重
10#
发表于 2010-11-13 10:02:11 | 只看该作者
一位令全球金融监管者头疼的人物——索罗斯,来到了香港。

  他以货币投机名震天下,曾在1992年打跨英国央行,1997年横扫东南亚四国,卷起亚洲金融风暴,次年却惜败于香港金管局。

  此时,国际汇率战正酣,人民币升值呼声高涨。索罗斯放话:人民币至少要升值10%。

  时隔12年卷土重来,这位金融大鳄,裹挟着他背后数以万亿计的国际投机资本,会掀起多大的波澜?

  索罗斯来了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的35层,是这座高楼的中转站,上上下下的银行家们总乐意穿过这里的长廊换乘电梯。但很少有人留意到电梯拐角处那片被白色木板围得严严实实、约400平米的办公区。没有门牌号,透过门缝,黄色灯光映射下“施工中”的标识赫然醒目。

  这里就是电梯旁指示牌上的“SFMHKManagementLimited”(索罗斯基金香港公司),索罗斯基金首次进驻的办公室。

  几个月来,索罗斯频频在各大国际论坛上放言,中国应响应来自发达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呼吁,允许人民币进一步加快升值。中国完全可以容忍10%的人民币升值幅度,以帮助平息愈演愈烈的汇率战担忧。9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约2.5%。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0:04:21 | 只看该作者
周公开说要建池子,肯定是有过会面商议的....但没讲建在哪儿
12#
发表于 2010-11-13 10:07:15 | 只看该作者
索罗斯报仇来了
13#
发表于 2010-11-13 10:16:23 | 只看该作者
央行副行长回应加息传言 称池子指政策组合
        时间:2010年11月12日 18:03:43 中财网         
  就在众多专家学者还在争论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池子"是什么的时候,今日央行副行长马德伦首度解读了池子概念,他表示,池子是指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系列政策组合措施。
  在上周的举行的财新年会上,周小川对如何控制伺机进入中国的海外热钱发表了观点,他表示,中国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把流入的短期投机性资金放进"池子",待"热钱"要撤退时,再从"池子"放它走。一时间市场对池子概念进行了多种解读。
  直到今日,有着央行副行长权威身份的马德伦首度指出,池子是指系列政策组合,既包括对流入资本的外汇管理(前不久外汇局刚发布对流入资本的管制政策),也包括存款准备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因为资金不是可以冻结的住的,所以不要一想到池子就以为是物理的概念,周小川行长所提的池子是一系列政策组合。
  在谈到市场十分关注的年内是否会加息的问题时,马德伦表示,目前很难给出准确回应,还要根据统计局给出的数据等多条件去判断。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0:44: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学生360 于 2010-11-13 10:16 发表
央行副行长回应加息传言 称池子指政策组合
        时间:2010年11月12日 18:03:43 中财网         
  就在众多专家学者还在争论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池子"是什么的时候,今日央行副行长马德伦首度解读了池子概 ...
是360的小学生兄
15#
发表于 2010-11-13 10:46:30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呵呵。近期才发现,360的很多兄弟都聚在这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0:48:21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恒益 于 2010-11-13 10:07 发表
索罗斯报仇来 [/uote]索,多爱外汇.他是先打人民币升而后贬,还是先贬后升再贬,还是暗渡陈仓....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0:55:32 | 只看该作者
我手头没足够美元指数数据,但我主炒usd/jpy,怎么看jpy都要涨(贬值),美元自然要升值,那挂钩美元的人民币不是贬值啦、、、

[ 本帖最后由 1a0101 于 2010-11-13 10:57 编辑 ]
18#
发表于 2010-11-13 11:1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学生360 于 2010-11-13 10:46 发表
是的,呵呵。近期才发现,360的很多兄弟都聚在这儿。97639


360大概是最早的江坛了吧, 楼上三位都是前辈,多多指教
19#
发表于 2010-11-13 11:22: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1a0101 于 2010-11-13 10:55 发表
我手头没足够美元指数数据,但我主炒usd/jpy,怎么看jpy都要涨(贬值),美元自然要升值,那挂钩美元的人民币不是贬值啦、、、


俺估计下周美圆指数虽或有高点但会比较纠结
20#
发表于 2010-11-13 12:40:39 | 只看该作者
360论坛能给个网址不?想看看哦
21#
发表于 2010-11-13 13:09:31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可能是股市呢
想想美国拉斯维加斯夏威夷
朱时代的海南
现在的池子--海南岛崇明岛是最佳选择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3:2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OJIE929292 于 2010-11-13 12:40 发表
360论坛能给个网址不?想看看哦

http://www.gann360.com/bbs/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3:49:36 | 只看该作者
日本批评中国大举购买日本国债助长日元升值的声音还没有消失,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在8月份不是增购而是抛售了它今年吃进的几乎全部日债。中国买卖日债究竟是为什么?


    日本政府星期五(8日)公布的日本国债8月份的买卖数据让关注日元的各方人士大吃一惊。中国抛售了两万亿日元的日本政府债券,约合美元250亿。

上个月,日本公布7月份国债买卖数据之后,日本官员高调批评中国大规模购买日本国债对日元快速升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消息藉着中日钓鱼岛争端而迅速传遍世界


中国在今年头七个月连续增持日本国债,而且数量逐步增加。6月份购买53亿美元,7月份更达到70亿美元。总持有量超过两百亿美元。

       日本官方认为,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者购买日债的行为加剧了日元升值的势头。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的做法包藏祸心,意图通过推高日元币值来打击日本出口,增加中国对日出口。


在9月9日,日元兑美元汇率是83.85比1,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点。


    这一番指责在8月份的数据出来之后显得非常缺乏说服力。中国在日元涨势最凶的时候不仅没有继续吃进日债,反而将其今年吃进的绝大部分日债抛了出去。


伦敦资本经济学公司的高级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对美国之音说:


   “(从8月份的交易看)有一件事中国肯定没有做,那就是推动日元升值。许多评论者说是中国在推动日元走强。情况确实不是这样。中国抛售之后,日元还相当强势。看来中国的动作并没有对日元汇率产生什么影响。

威廉姆斯说,中国今年买进的日债是不少,但是如果看看过去五年,中国持有的日债数量其实很小,对庞大的日债市场起不了什么影响。

    不过,许多专家之所以也赞同日本官方的说法是因为,中国拥有巨大的外汇储备。中国今年对日元资产突然兴趣大增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外储多样化的一个开始。中国今年头七个月购买的日债数量超过去年的五倍。

    美元持续贬值对中国持有的2.5万亿外储构成很大的威胁。中国当局一直在尝试如何减少美元比例,增加其它币种的比例。

如果日元不是中国外储多样化的目标,那么中国为什么在今年大幅度增加日债持有量,而然后又突然抛出呢?


    常驻纽约的富国银行的高级汇率专家瓦西里·塞雷布里亚克夫(Vassili Serebriakov )的分析是,中国这样做是出于短期目的,可能是看准了日元升值的趋势,而加大了购买日债的力度。在日元币值升高的时候再全部出手,从中也拿到一笔不小的利润。

    塞雷布里亚克夫估算,头七个月中,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平均在90比一之上,而出手日债的时候,也就是8月份,汇率在85比一左右。价差还是不小


这位资深的汇率问题专家认为,作为长期投资目标,日元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对美国之音说:

    “日本政府债券的收益率显然没有什么吸引力。再看看日本经济的长期前景,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日本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很严重,比如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的作用。日本的债务在GDP中的比重过大肯定是投资者担心的一个问题。”

    塞雷布里亚克夫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巨大,投资市场很有限,只有像美元、日元和欧元这少数几个债市才有能力吸收中国的外储投资。但这几个市场都不理想。日元市场受日本经济基本面影响而不利于长期投资。美元市场在美国经济走软,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扩展的前景下而看跌不看长。

欧元市场也是问题不小。不过,从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的讲话看,中国将会扩大它所持有的欧元资产规模,给欧盟国家以支持


塞雷布里亚克夫认为,中国外储多样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真正解决外储安全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快汇率制度的改革,减少外储增加的速度。
24#
发表于 2010-11-13 14:00:56 |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0-11-13 22:18:08 | 只看该作者
池子是用来埋人的
26#
发表于 2010-11-15 10:50:04 | 只看该作者
就像当年搞“特区”,画个圈,框进去。
27#
发表于 2010-11-20 13:40:23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辛苦了 辛苦了
28#
发表于 2010-12-7 12:37:5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看看,有此一说。现转下。不过这是上个月的文章了。

ZT



周小川的池子和热钱的剪羊毛

作者:谁是谁非任评说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针对一直伺机进入中国的海外热钱,央行行长周小川所提的应对措施是:中国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把流入的短期投机性资金放进“池子”,待“热钱”要撤退时,再从“池子”放它走。市场对池子这一概念进行了多种解读,周五晚间马德伦首度以央行副行长的身份进行了说明,他指:池子是指系列政策组合,既包括对流入资本的外汇管理(前不久外汇局刚发布对流入资本的管制政策),也包括存款准备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当问及年内是否会加息时,马德伦表示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决定。“目前很难给出准确回应,还要根据统计局给出的数据等多条件去判断。”但是我们要知道现在金融电子化以后,各种金融数据就在央行和各大银行的IT数据库里面,所谓的统计局数据不过是把央行需要公开的数据公布一下而已,到底是谁先谁后是不言而喻的。

原来以为热钱多买房受到限制居民储蓄增长很快,这样的情况下准备金提高央行收3000亿问题不大,但是周五的报道是居民储蓄下降7000亿,这样的情况下银行10月贷款增加6000亿,还要收取准备金,是要把银行挤兑崩盘的,一定要造成股市资金的疯狂出逃来补窟窿的。因此周五股市资金的疯狂出逃就非常可以理解了。央行把热钱老虎放倒在池子里的高招:在居民储蓄进入股市7000亿以后,再突然收取3000亿的准备金,一下子拿走一万亿,按照再贷款金融衍生的货币乘数放大就消灭流动性数万亿,本人没有最新的中国货币乘数数据,中国的金融货币乘数一般在3-4之间,这样就可以知道大约3-4万亿的货币被消灭了。央行最近还加息,与美联储保持基本零利率的政策下又把内外货币的息差做大,让这数万亿缺口虚位以待量化宽松的热钱进来渔利。

一份高盛提供给中国客户的报告,其中赫然提示:近期中国央行连续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市场普遍认为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定是获得了不止一次加息的授权,只要通货膨胀的预期不降下来,央行和发改委不会收工。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盛发布卖出中国股票的报告时,摩根大通也在报告中指出,预计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通过密集的资金冻结和进一步的信贷控制继续实施流动性的管控。报告指出:“预计未来几个月存款准备金率至少将再上调两次,每次0.5个百分点;同时2011年将会进行三次0.25个百分点的加息。”

不仅股市,商品市场也在这一天大跌。11月12日,在发改委打击游资炒作棉花和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双重调控下,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开盘就跌停,跌幅达到6.63%,连续三天的暴跌终结了持续3个月的棉花牛市格局。沪铜、沪锌、天胶、连豆、豆油、PTA和白糖商品期货,无一不是以跌停收盘,资金大规模撤离商品市场。

量化宽松以不引发美国通胀为限,现在中国的高利率让美国大量流入中国,其结果就是引发美国的通缩,通缩导致美国政府负债义务的增加那是美国绝对接受不了的。所以美国的量化宽松实际上就是按照美元流入中国多少它们就宽松多少,最后到明年量化宽松完成之时,我们应当可以看到的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又要增加几千亿美元,对应着被央行准备金等政策回收的流动性,但是我们增加的美元造成外汇占款式的货币被迫发行,中国的货币总量没有减少,我们在人民币增值和通胀的对冲下我们所有的外汇储备的总购买力没有增加,但是海外资本多了几千亿美元的净权益。这样的宏观上的巨大利益,微观上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我们的微观上就是首先要在股市、楼市、期货等市场上挖好坑,你做出估值洼地的池子,让原先投资的中国民间资本亏损巨大以后,民间资本也没有钱了,估值再低也没有钱进去只剩下被套牢的股票,热钱他能够赚钱当然是会去的了,他们的媒体也会对于有关人等大加赞扬。这样的财富池子让热钱进来释放流动性,热钱最先得到现金可以在其它国内资本没有钱的时候底价买入,以后流动性扩散到中国全社会中国资本能够购买了的时候股价也涨了起来,这时热钱就可以抛售了,而对于进来的民间资本却在成本区间是固定的筹码。就如2319点时的大盘反转,就是中国开始汇率上升热钱进来的时候,但是那个时候中国人没有钱,等你有钱了在3000点追涨的时候,热钱就要如高盛的建议抛售了。所以纣哮喘的池子就是要先以各种政策手段把国内相关市场的价格打下来,让中国投资者亏损巨大并且在宣传上变成奸商妖魔,消灭了大量流动性以后的估值洼地成为容纳热钱的池子,然后热钱从这个池子里面再撤退。

我们要注意到的是纣哮喘讲池子但是没有讲在这个池子里的盈亏,这个池子也是中国的民间资本和散户老百姓都参与的,热钱进来再出去,是被中国的民间资本和老百姓散户的汪洋大海所发动的人民战争所消灭了吗?还是大大的掠夺了一番流寇打草谷似的满载而归呢?从资本的规模、信息和经验等各个方面海外的热钱都占据着巨大的优势,这里讲的是实力而不是主观上的人定胜天,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谁相信初生牛犊可以战胜虎?中国的市场还在培育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市场巨大,就是初生的肥牛犊,而海外的热钱却是纵横捭阖在全球上百年成精了的斑斓猛虎,这样的放进来,就是对于中国社会资本的一场屠杀,是对于中国新兴资本势力的一次彻底的剪羊毛。中国的上市创业造富所产生的大批富豪,在老牌的资本贵族眼里就是一批暴发户,是最好的剪羊毛的对象。

所以我们不要看现在形势一切大好就认为一定不会出现池子,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在6000多点的时候,也是中国通胀的时候,还是奥运前世界看好中国的时候,08年的金融危机也在发生前,世界大宗商品牛市还在继续,但是中国股市已经提前暴跌了,暴跌和大熊的到来从来都是在市场意想不到和做多情绪高涨的时候。而现在我们的非常多的股票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6000点时的高点,而对于所谓的低估值没有涨的金融股,我们要是算一下市面上流通的股票(即可以流通又不是大股东控股所长期持有的股票),由于金融股的大量增发和配股,实际上金融股流通中的总市值是大大增加的,但是市场配给金融股的总的资本份额是很难变化的,所以金融股股价不高,同时农业银行已经上市成功金融股再融资也基本成功,央行打压股市的顾忌是越来越低。因此现在的阶段如果采取消灭货币挖池子的办法,就是要把热钱吸引进来,但是热钱为什么会来呢?关键就是你有实际的价值啊!周小川的把热钱弄到池子里的说法,首先要假定热钱是傻瓜可以听从你的摆布进入池子,在竞争时制定政策之前就是要假定对方是傻瓜的,一定是大傻瓜。

央行的加息号称是出其不意,似乎是被御用文人歌颂的无比高明,但是我们再想一下为什么会出乎大家的预料呢?难道经济理论只有央行行长懂得社会就无人懂吗?这样出其不意的背后是违反了客观规律,按照合理的经济理论如果有加息的需求,社会当然会有加息的预期了。我们应当记得的是在中国股市从6000点被腰斩,中国发生了汶川地震的重大天灾,各国都是采取宽松的政策抵抗天灾,但是央行就是搞一个出其不意的政策,导致股市再一次被腰斩,在经济危机中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最好但是股市下跌得最低,变成了热钱渔利的池子,中国的外汇储备到现在再一次暴涨一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有一半成为了外汇储备,这样的央行更像一个外国的央行的行为。

我们反对通胀是为了什么?通胀本身并不造成财富的消灭只不过是财富的转移,而财富外流就是你财富的彻底减少,通胀是肉烂在锅里,但是如果让外资热钱进来掠夺,那就是肥肉被外国人吃了,我们需要治病救人而不是为了某处的疾病不惜把人搞死,如果我们为了防通胀,结果搞得财富外流就是得不偿失的问题了,到时候通胀是防住了但是谁也没有钱了,价格是不涨了但是你没有钱什么也买不起。如果放任热钱进来掠夺一番,导致中国的资本和财富大量损失,这样的结果在短期确实是大家都没有钱而通胀得到控制,但是很快就会从现在的需求过剩的通胀变成供给不足的通胀,我们就要从新回到紧缺的时代,就如我们的文革时代通胀是不大,但是你没有钱也没有东西可以买了,这样的防通胀就是饮鸩止渴。

在各方的压力下,央行已经承认超发了43万亿的货币,要把这样多发的货币给收回来,怎么能够不付出代价?这就如和面把水加多了,你怎么能够把这些水不费代价的收回来呢?这个代价怎么付呢?如果放任热钱进来在股市里面掠夺,实际上就是把多发的43万亿变成损失被外资抢走,无论你怎样妖魔化国内的游资,但是游资也是中国的财富,作为中国的央行不保护国内的资本而是放任外国人在国内掠夺,这样的做法与殖民地政府何异?央行要不付出代价的把自己多发的货币给消灭,其做法必定是要他人付出代价,这样的做法就是让中国经济的实体部分和民间资本付出代价,如果央行的超发货币可以没有损失,其超发也就不是超发,所有的错误没有损失就不是错误了。周小川的池子说实际上就是纵容热钱的剪羊毛,是以一个更大的错误来延缓时间掩盖前面的错误。

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政策总是短视的和局部的,原因就是只要保证自己和提拔自己的领导任期内不出问题就可以了,以后是与之个人无关的,制度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周小川的政策的结果就是把现阶段的43亿多发货币任由外资热钱掠夺,使得这些财富成为损失从而国内购买力下降通胀得到暂时控制,但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必然是报复性的反弹,差别是到时候周小川卸任了,而且还可以说他在任期内成功的控制了通胀,对于其后的通胀是继任者的无能。

所以对于我们的投资者,要认清世界的发展方向和过程,走对趋势也是重要的,周小川的池子的背后就是热钱的剪羊毛,认清了事物的本质就要努力争取不被剪,然后是跟随好庄家可以在热钱剪羊毛的时候坐轿子得利,这就是我们不能被其所挖的池子所淹没,而是要在主力进出池子时把握好跟随的节奏,大方向的把握对于聪明人就是机会,越是大浪越能够淘到金子,越会有更多的英雄用武之地。
29#
发表于 2010-12-7 14:01:46 | 只看该作者
下文虽与楼主话题关系不大,但我在此向大家推荐一下。有些事情视野应开阔一些,跳出圈外也许会有另一番感受。


挂钩美元的历史宿命

(英国)FT中文网(2010-12-07)

  中国20世纪以来的恶性通胀都与美国有关。与美元脱钩,而自身的纸币缺乏信用与经济实力支撑造成通胀,是中国通胀的大致路径。

  中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通货紧缩与四十年代的恶性通胀都与美国的白银收购法案有关。

  1934 年6月美国通过《白银收购法案》,授权美国财政部在国内外市场收购白银直到白银价格达到每盎司1.29美元,或者财政部储备的白银价值达到了黄金储备的 1/3。这导致全球白银价格大涨,当时最大的实际银本位制国家中国全面紧缩。美国试图以提升白银价格的方式,让中国成为出口市场的梦想破灭,因为中国经济萧条既毁灭了内需市场,外需也成为无本之木。

  从1934年开始,中国的大量白银储备开始外流,出口贸易严重受挫,1934年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生丝的出口量只有1930年的21.8%,出口产品的价格下降,以1926年为基数,上海的出口产品物价指数跌到72%,对外贸易额以1933年为基数(约12560万海关两),1934年下降为80%,1935年下降为76%,而进口下降得更快,分别下降到77%和68%,到最后白银几乎成为了中国那时唯一可以出口的商品,也是最大宗的走私商品。

  实体经济下降,资产价格不振,1934年,上海的中外资银行抛售白银致使政府和实业债券下降10%,上海中心地产价格下降15%,工业债券下降7%。通货紧缩成为噩梦,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1934年比1931年下降了23%,当年下降了6.5%,1935年又再次下降2.5%,农产品价格1934年下降了 6.9%,1935年再下降3.7%,同时由于信用收缩,1934年7月的市场利率为5%,到9月的时候就上升到了12%。


  白银本位无法维持,信用货币登堂入室。这正是与黄金脱钩的西方国家希望看到的结果,增加中国人的国际购买力。他们忘了,当中国无法创造财富养活自己时,货币升值带来的不是活跃的贸易,而是普遍的饥荒。

  白银体系很快摧毁,1935年11月4日,中国的货币制度改革正式实施。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曾与美、英、日进行多次谈判,各国都希望中国新发行的信用货币挂钩于他们各自的货币,这样可以让中国成为他们的货币附属国与出口基地。

  民国政府打赢了货币战争第一仗,却没能打赢支撑货币的实体战争的关键一战。以孔祥熙,宋子文为代表的决策者成功地从英美等国筹措到足够的准备金,没有让法币与任何一种货币挂钩,而是直接实现了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决策者“维持货币的可兑换性和汇率稳定成了国民政府的基本政策”;同时政府实施了严格的平衡预算,提高了民众对新货币信心。这是币制改革难得的成功。

  但在实体经济方面,国民党政府却步步失算。

  首先是浩大的军费支出使纸币贬值。抗战期间,因财政支出增加,法币发行总额达到5569亿元,比抗战前夕增长了约396倍。最后的一击是解放战争时期,法币彻底失控,到1948年8月金圆券发行以前,法币发行额增至604万亿元,比日本投降时增加了1085倍,比抗战前夕增加了30余万倍。

  法币已经无法维持,此时惟一的举措是休养生息,恢复货币信用。但当时的决策者完全相反,进行经济国有化和与民争利。

  经济国有化表现在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两大方面,抗战时期的临时国有化成为长期举措。

  到1947年,全国银行存放款总额的90%以上被国有金融机构控制。而根据《剑桥民国史》的记载,与战前工业的最大的不同是,战时工业体系中,国有企业起着主导作用。尽管在登记的工厂中只有656家(17%)是 “公营”的,却相当于69%的总资本,与私营工厂比较,它们更大,利用的机械动力更多,并控制了生产资料部门(特别是化学制品、金属制品和机器)。战后,国有体制得到增强。日本人控制的工厂和矿场,为一个正在扩大的国有工业部门提供了基础。在资源委员会的主持下,生产资料生产的重要部分,电力和矿业划归政府控制。1947年底,资源委员会监督291家工厂和矿场,总就业人数223770人。在消费品部门,1945年有69家日本和敌伪纺织厂(38家纱厂、 6家毛纺厂和25家有关企业)被没收,转入新建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一家由政府投资控制的股份公司,在经济部的指导下经营。1947年,中纺公司控制中国纱锭的36.1%和织布机的59.4%。它所属的工厂生产43.7%的纱和72.6%的棉布。


  战争消耗的财富与战后的贪腐摧毁了一切经济基础与信用,当政府不得不用金圆券取代法币时,注定走上了恶性通胀的不归路,金圆券是搜刮国民财富尽入国库的过程,最终金圆券成为一张废纸。所有的人都在抢购、投机黄金与外汇,政府的打老虎如同儿戏,因为打的是正是本集团的利益。

  历史轮回六十年。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三十年,货币面临巨大的压力,人民币被要求货币自由浮动,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中国将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一步步地试行汇率自由浮动。但是,当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时,最大的障碍是,实体经济能否与出口脱钩?如果实体经济不足以支撑人民币信用,所谓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就是内部通胀的另类表述。

  与六十年前一样,人民币在成为全球通用的信用货币的过程中,面临两大拦路虎。

  第一,经济以低效的企业为基础,无论企业性质是什么,最终都会导致民众为企业和银行的坏帐买单。目前强势的国有经济如果效率低下、贪腐横生,则将成为中国货币的第二次深不见底的陷阱。第二,是否通过货币改革与民争利。最近的十年是中国货币急剧增加的十年,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糊口经济背后是多数人的财富没有随着经济与货币同步增长,一旦超过临界点,货币信用将毁于一旦。

  货币主义泰斗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表示,“如果不是美国抬高银价,中国将可能在晚些时候放弃银本位,比实际发生的情况晚上好几年,等到政治和经济状况都比较好的时候再进行货币改革。中国未来的进程就会有所改变,也许发生在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最终并不能避免,但是,至少会推迟发生,这样国民政府就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来恢复其因战争而受到的创伤。”

  过于激进地想收割中国的羊毛,不给中国留出足够的改革空间,美国是否会重蹈常1934年的覆辙。他们想开辟一个新的贸易市场,却让日本通过白银走私获利,并最终摧毁了一个有前途的新兴市场。
30#
发表于 2010-12-7 21:56:4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飞狐】 ( 网站ICP编号:京ICP备06013475号-7 )

GMT+8, 2025-7-9 15:08 , Processed in 0.1596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