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五 09年10月16日
在结束了东亚部分之后,下面,东方时事评论员将与东方经济评论员一道,开始今天的南亚部分。
我们知道,在俄罗斯总理普京此次来访过程中,中俄签定的总计达35亿美元的一蓝子协议,其中主要包括有这样几样:
第一,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VEB)提供5亿美元贷款和俄联合股份金融体系公司与中国中兴通讯(ZTE)及中国银行签署2亿美元金融合作项目;俄水泥制造商Eurocement还将与中国材料集团公司 (Sinoma)合作在俄梁赞、萨马拉、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车里雅宾斯克州建立水泥生产线等等;
第二,中国有意帮助俄罗斯发展高速铁路;
第三,能源方面的一系列合作; 上面是商业方面的合作协议。在安全层面,值得关注的是中俄军方有关负责人13日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的协定。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在“日益混沌”的同时又显得“日益清晰”
针对上述商业协议,东方评论员曾给出了这样一组观点: 第一,商业协议。由于这些协议的侧重点在于基础建设与能源合作,而基于“我们之前的判断”,不论是东方时事评论员还是经济评论员,一个共同感受就是:“这批协议总算是出来了!”。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些东西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背后,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在“日益混沌”的同时又显得“日益清晰”。针对这一看似矛盾的叙述,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第二,军事协议。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俄签定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协定,就“形式”而言,意义的确非常重大;但就“本质”而言,它又不过是将“一件双方、或者中美俄英法等核大国之间原本一直在做的事情”突然“白纸黑字”化了而已。
显然, 在中俄决定将一件“大家一直都在做的事情”突然“白纸黑字”的背后,是国际军事形势的异常诡秘。有关这一点,我们也将在稍后再进一步展开。
事实上,在盘点普京访华的具体成果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成果丰硕,但中俄双方最终敲定的合同金额为40多亿美元,距离事先宣传的55亿美元还是“有点儿出入”的。 有关这一点,在一起阅读一则新闻之后,我们再来进行讨论。
【综合消息】 俄罗斯总理普京14日警告各大国不要威胁伊朗,并称现在谈论制裁伊朗核问题还“为时过早”。
据路透社报道,普京是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俄2天之后发表上述言论的。普京向记者表示:“没有必要威胁伊朗。”
普京表示:“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妥协的办法。如果无法妥协,并且谈判失败,那么我们再决定采取何种措施。” 他说:“如果现在(在核谈判前)没有做出任何举措,我们就宣布制裁措施,那么我们就不会(为核谈判)创造良好条件。这是我认为谈论制裁还为时过早的原因。” 希拉里在访俄期间未能获得俄方对制裁伊朗的具体承诺,这让希拉里在美国国内备受批评,因为继美国在导弹防御问题上做出让步后,希拉里未曾从俄方取得任何回报。
【时事点评】首先,请大家注意,俄罗斯总理普京警告“各大国不要威胁伊朗”,并称“现在谈论制裁伊朗核问题还为时过早”的时间是“14日”。
我们知道,从12日至14日,对俄美而言,这是个“非常巧合”的时间段: 第一,期间,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理后首次访问北京,他动身的日子就是12日,离开的日子是14日; 第二,期间,希拉里就任美国国务聊之后首次访问莫斯科,她动身的日子碰巧也是12日,离开的日子也是14日; 这就是说,仅就时间的巧合而言,作为俄罗斯最有实权的政治领袖,普京对以美国国务聊的身份首次访俄的希拉里玩了出“避免与其相难见”的“空城记”。 ●希拉里访俄对中俄之间的“这一轮合作”、还是起到了某些干扰作用的 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中俄签了40多亿而不是55亿合同的事实,我们再来回顾希拉里的、被媒体形容为毫无收获的访俄行程,也就不难明白,将希拉里访俄说成“空手而归”也不尽准确:这就是说,希拉里访俄对中俄之间的“这一轮合作”、还是起到了某些干扰作用的。 如果以“货币形式”为这些干扰“估个价、定个性”,大概就是那10多亿美元的“合同金额”与“合同本身”了。 然而,东方评论员首先想强调的是,在俄罗斯为了对美强调“自己还有其它排列组合可选”、普京公然对希拉里玩“空城记”的情况下,希拉里仍然“如期访俄”其实意味了两层意思: 第一,意味着华盛顿“注意到了、并承认”莫斯科还有“其它选择项”; 第二,意味着华盛顿在“注意到、并承认”莫斯科还有“其它选择项”的基础上,想通过“希拉里如期访俄”向方方面面公开强调“美国准备了新的俄美交易条件”、从而尽可能地干扰中俄“这一轮合作”。 另外,东方评论员其次想强调的是,就在希拉里腼着脸也要如期访问“空城”、华盛顿放软身段也要“对中俄这一轮合作”施放干扰的同时,北京又何妨不是在通过普京访华对“俄美的这一轮交易”施加“反作用力”?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考虑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明白,近来突然发生的许多新闻、本质而言,都是围绕这些所谓的“强调(俄对美国也对中国强调它还有其它选择项)”、“干扰”与“反作用力”来演绎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再来阅读一则资料及几则新闻片段。
资料:德央行表示,将限制大规模出售黄金 【东方档字NO200909280312】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德国央行9月25日表示,在央行新的黄金出售协议实施第一年,其将限制大规模黄金出售,德国央行持有的黄金总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二。 德国央行称,按稍早达成的协议,其仅将向德国财政部出售6.5吨黄金,而且今年不会进一步利用其出售选择权。德国央行称:“剩余的出售权利将留给其他参与黄金协议的央行,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IMF执行董事会18日决定,将出售403.3吨黄金储备,以解决该组织面临的财力不足问题,并为贫困国家提供更多贷款。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IMF出售这些黄金可获得约130亿美元。IMF总裁卡恩表示,为避免对市场造成冲击,黄金出售将以“负责任和透明的方式”进行。外界预期,一些国家的央行将成为主要买家。IMF目前约有3200吨黄金储备,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黄金拥有者。
【东方档字NO200910070112】莫斯科消息:据媒体报道,10月6日,俄总理普京亲自主持了“2010-2012年俄联邦财产私有化问题”专题会议。普京在会上明确表示:“应当将私有化看作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该进程应当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吸引额外投资、优化竞争环境。”俄经济发展部部长纳比乌林娜则透露,俄政府将于近期出台2010年俄联邦财产私有化计划,并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出售港口、机场、船运和石油行业公司的股票。据预测,在2010年俄联邦预算中,来自私有化的收入有望达到约700亿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
普京在那次会议上特别强调,在俄新一轮私有化进程中,俄联邦财产必须按“实际市场价格”出售,“而不能打任何折扣”。他说:“在俄罗斯,不可能再出现免费或优惠的私有化了。” 【巴黎消息】法国《费加罗报》网络版15日报道,法国总统萨科齐说,法国军队将继续留在阿富汗,以争取最后的“胜利”,但该国不打算再向阿富汗增兵。
报道说,萨科齐在接受该报采访时针对法国军队是否应留在阿富汗的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他说,留下的目的是取得“胜利”,但他同时表示,法国不会再向阿富汗增兵。
萨科齐认为,当务之急是培养阿富汗自己的士兵,如果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阿富汗军人无疑是最有效的因素,因为他们身处自己的国家。
自2001年法国向阿富汗派遣军队以来,已有36名军人阵亡。目前,法国在该国共部署了约3000名官兵,去年8月,北约领导的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在阿首都喀布尔附近地区遭到塔利班武装人员伏击,造成10名法国军人死亡、21人受伤。这是数年来驻阿外国部队遭受伤亡最严重的一次袭击事件,法国舆论开始质疑政府在阿富汗驻军的政策。 【时事点评】 首先要指出的是,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点评过“德央行表示:将限制大规模出售黄金”。 我们知道,8月10日,欧洲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签署了新的五年期黄金协议,也就是所谓的“新央行售金协议”,协议规定:签署国每年出售的黄金总计由不能超过500顿、下调为不能超过400吨,在5年协议期内出售的黄金总量不超过2,000吨,之前的协议上限为2,500吨。 非常清楚,这份“央行新协议”的长远目的在于“支持黄金价格,防止黄金大规模流入市场而导致以美元标价的金价爆跌”。 而就在当日,一直在“吵吵着”要出售403吨黄金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立刻表示“欢迎”。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由美国拥有唯一否决权(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次之所以“以组织的名义”、公开对这一明确将“5年协议期内出售的黄金总量由2500顿下调为不超过2000吨”新协议表示“热烈欢迎”的背后,可谓是心情复杂:
●对美国而言,从长期去看,这原本就不是件什么值得欢迎的事情
一方面,新协议实际上体现了欧洲央行(欧盟主要利益)的意志、那就是:在未来五年内,将限制大规模出售黄金,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明白,德国央行的“言行”已经强调的再清楚不过了。 第一,再次决定在未来一年里将对德国财政部的黄金销售限制在6.5吨,而且不会进一步向其他机构出售黄金。
第二,德国倾向于将根据新售金协议所余下的销售份额留给参与该协议的其他央行,而非其它机构(似乎暗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用以换取未来销售黄金的权力。
因此,对美国而言,从长期去看,这原本就不是件什么值得欢迎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该协议的签定,也意味着欧洲央行成员国将在未来几周授权出售403吨IMF黄金,对“正拼命压着”黄金价格的华尔街而言,这才是值得欢迎的事情。
显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组织的名义”表示欢迎的背后,其实又是“短期利益”被优先考虑的结果。
●德国“言行”立刻“在长、短期预期层面”对黄金市场产生了反应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黄金拥有者,德国是欧洲第一个执行“新协议”的国家,其“言行”并立刻“在长、短期预期层面”对黄金市场产生了反应。
第一,在短期预期层面,我们注意到,就在德国央行发表该声明后,由于市得知拥有3408顿黄金储备的德国近日将出售6.8顿黄金,并“批准”国际货币基金出售黄金,从而“有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