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飞狐

【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找回密码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41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0530大连期货市场资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30 11:4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豆油期货成农产品牛市领头羊 菜籽油有上涨强力

    “五一”以后,国内外油料油脂价格摆脱前期整理走势,一路飙升连创新高,在近期的期货市场上,豆油无疑成为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昨日,大连豆油盘中再度创下7940元/吨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成交量和成交额也再次刷新刚刚创下的历史纪录:主力709合约成交量达270,222手,成交额210亿元;豆油合约总成交量达272,078手;豆粕709合约持仓量达388,442手,创该品种单合约持仓历史最高值;豆粕总持仓416,692手,创今年以来最高。而在上周五,受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再创新高激励,大连豆油期货一日刷新了三项历史纪录:即成交量、持仓量和价格均达到新的高点。
  和中国市场相呼应,国际市场相关品种也是涨声一片。5月25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7月合约涨至814美分/蒲式耳,这是自2004年7月以来的最高点;昨日豆油期货主力7月合约涨至36.09美分/磅,这也是该合约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分析人士表示,植物油价格走高有着深刻的背景。2006/07年度,全球九大类植物油产量最大的三类分别为棕榈油(30%)、豆油(29%)、菜籽油(15%),三者之和占全球产量的74%。2006/07年度将出现自1994/95年度以来全球植物油首次当年产量不足以当年消费,产消差额达到42.6万吨。全球植物油库存使用比在1987/88年度达到创纪录的9.83%以后逐年下滑。2005/06年度全球植物油库存使用比为6.02%,2006/07年度将下滑至4.89%,为近30年来最低。
  国内菜籽油市场正日益升温。据介绍,目前各地价格已经达到8200元左右,同时新籽收购价格也继续攀高,市场普遍看涨菜油行情趋势。长江中上游地区新菜籽收购价格最高达到1.70元/斤-1.85元/斤,较去年同期涨幅更达到50%-70%,而由于新油预售价格较陈油普遍高出200元/吨-300元/吨以上,因此菜籽油仍具上涨强力。
2#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1:42:15 | 只看该作者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做好猪肉等生产供应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发出通知。
  通知强调,猪肉等副食品生产和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工作,保持市场稳定。一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和市场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加强产销区协作,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二要切实抓好生猪生产。三要组织好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四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五要加强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六要加强市场和价格监测。七要妥善安排好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
3#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1:42:46 | 只看该作者

发改委: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月度外贸形势分析之一
  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157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0.5%。其中出口866.2亿美元,增长33%;进口707.4亿美元,增长27.5%;当月外贸顺差158.8亿美元。
  一、1月份外贸运行基本情况
  (一)出口、进口保持快速增长。1月份,出口增长33%,高于去年同期增幅4.9个百分点,高于去年12月份增幅8.2个百分点;进口增 长27.5%,高于去年同期增幅2.1个百分点,高于去年12月份增幅14个百分点。
  (二)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平稳。1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711.2亿美元,增长33.2%。其中,出口389.8亿美元,增长34.5%;进口321.4亿美元,增长31.8%。加工贸易进出口707亿美元,增长25.7%。其中,出口438.5亿美元,增长30.3%;进口268.5亿美元,增长18.7%。
  (三)民营及外资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国有企业出口增幅较大。1月份,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进出口293.6亿美元,增长40%,其中出口202.7亿美元,增长41.7%;进口90.9亿美元,增长36.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13.4亿美元,增长32.1%,其中出口495.9亿美元,增长33.6%;进口417.5亿美元,增长30.3%。国有企业出口167.5亿美元,增长22.2%,高于去年同期增幅11.9个百分点。
  (四)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势头良好。1月份,机电产品进出口859.2亿美元,增长30.7%。其中,出口488亿美元,增长35.1%;进口371.2亿美元,增长25.2%。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437.3亿美元,增长26.7%。其中,出口230亿美元,增长30.5%;进口207.3亿美元,增长22.6%。
  (五)与各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发展状况良好。1月份,中欧双边贸易总额264.6亿美元,增长37.9%;中美双边贸易总额234.3亿美元,增长27.8%;中日双边贸易总额175.1亿美元,增长26.5%。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额增幅为63.3%,与南非双边贸易额增幅为52.7%,与东盟、香港、韩国、加拿大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增幅均在25%以上。
  二、当前外贸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动向
  (一)外贸顺差继续较快增长。1月份,外贸顺差继续保持去年较快增长势头,达到158.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63.9亿美元。至此单月外贸顺差已经连续11个月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
  (二)原油、成品油、未锻轧铝出口下降,但钢材、钢坯、煤及焦炭出口持续增加。1月份,原油出口30万吨,下降31.1%;成品油出口93万吨,下降1.7%;未锻轧铝出口5.4万吨,下降40.4%。钢材出口438万吨,增长142.2%;钢坯及粗锻件出口57万吨,增长93.1%;煤出口329万吨,增长20.4%;焦炭及半焦炭出口1450万吨,增长38.7%。
  (三)铁矿砂、钢坯等基础原材料进口快速增长,原油、成品油进口小幅增加。1月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3585万吨,增长31.9%;钢坯及粗锻件进口3万吨,增长54.5%;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22.9万吨,增长44%;天然橡胶进口15万吨,增长33.9%。原油进口1369万吨,增长3.5%;成品油进口277万吨,增长5.7%。
  (四)大豆、食用植物油、食糖进口快速增长,棉花进口下降。1月份,大豆进口243万吨,增长43.8%;食用植物油进口62万吨,增长41.6%;食糖进口4.5万吨,增长152.2%。棉花进口12.3万吨,下降59.1%,而去年同期则增长166.5%。
  (五)对美国、欧盟贸易顺差继续扩大。1月份,我国对美国实现贸易顺差129.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9亿美元;对欧盟实现贸易顺差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9.3亿美元。
4#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1:43:22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大豆油涨价 缘于大豆以及国际豆油价格上涨

  继上个月花生油价格上调之后,本市大豆油的价格也开始涨了。记者昨日从沪上一些超市了解到,这几天,海狮、金龙鱼等品牌大豆油、调和油的价格均有所上涨。据业内人士介绍,本次调价与大豆原料、国际豆油涨价等因素有关,且涨幅将近10%。
  昨日下午,记者在易初莲花正大广场店内看到,五升装海狮大豆油的最新标价为42.9元,金龙鱼二代调和油标价51.8元。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大多数品牌的价格这几天都涨了,原先海狮大豆油5升装售价为39.9元。联华超市有关人士也告诉记者,上周三就收到了供应商关于海狮大豆油的涨价通知,本周又收到了金龙鱼、元宝大豆油的涨价通知,进价和零售价都上调了2-3元左右。但是,由于目前超市尚有前期进货的库存等原因,零售价暂时保持不变,几日后超市的零售价一般就会小幅上调。记者随后从沃尔玛、易初莲花上海公司处也得到证实,金龙鱼、海狮、福临门等食用油的价格近日均有所上调。
  上海良友海狮油脂实业有限公司销售部有关人士介绍,该公司的大豆油、调和油等食用油的价格这几天都涨了,涨幅达到了8%-9%左右,估计部分超市的提价可能稍有滞后。
  上海粮油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志伟告诉记者,本次大豆油价格上涨,与近期国际豆油、原油、棕榈油价格上涨有密切联系。据介绍,受国外开始通过玉米提炼生物汽油的影响,玉米行情看涨,大豆作为替代品被大量用作饲料,致使供应油料生产方面吃紧,从而导致整个食用油市场受到波及。近日,大豆油在国内市场上的报价,已经从原来的8000元/吨涨到8250-8400元/吨。据估计,食用油价在短期内还会持续小幅波动,但再有大涨的可能性较小。
5#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1:43:56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大豆油全面涨价 涨幅接近10%

  晨报讯继上个月花生油价格上调之后,本市大豆油的价格也开始涨了。记者昨日从沪上一些超市了解到,这几天,海狮、金龙鱼等品牌大豆油、调和油的价格均有所上涨。据业内人士介绍,本次调价与大豆原料、国际豆油涨价等因素有关,且涨幅将近10%。
  昨日下午,记者在易初莲花正大广场店内看到,五升装海狮大豆油的最新标价为42.9元,金龙鱼二代调和油标价51.8元。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大多数品牌的价格这几天都涨了,原先海狮大豆油5升装售价为39.9元。联华超市有关人士也告诉记者,上周三就收到了供应商关于海狮大豆油的涨价通知,本周又收到了金龙鱼、元宝大豆油的涨价通知,进价和零售价都上调了2-3元左右。但是,由于目前超市尚有前期进货的库存等原因,零售价暂时保持不变,几日后超市的零售价一般就会小幅上调。记者随后从沃尔玛、易初莲花上海公司处也得到证实,金龙鱼、海狮、福临门等食用油的价格近日均有所上调。
  上海良友海狮油脂实业有限公司销售部有关人士介绍,该公司的大豆油、调和油等食用油的价格这几天都涨了,涨幅达到了8%-9%左右,估计部分超市的提价可能稍有滞后。
  上海粮油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志伟告诉记者,本次大豆油价格上涨,与近期国际豆油、原油、棕榈油价格上涨有密切联系。据介绍,受国外开始通过玉米提炼生物汽油的影响,玉米行情看涨,大豆作为替代品被大量用作饲料,致使供应油料生产方面吃紧,从而导致整个食用油市场受到波及。近日,大豆油在国内市场上的报价,已经从原来的8000元/吨涨到8250-8400元/吨。据估计,食用油价在短期内还会持续小幅波动,但再有大涨的可能性较小。
6#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1:44:29 | 只看该作者

国务院办公厅: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发出通知。昨日,新华社播发了该通知。
  通知指出,今年4月份以来,各地区生猪及猪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一些大中城市价格涨幅较大、上涨过快。这次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影响;二是受去年疫病影响,年末母猪饲养量和生猪存栏量下降,导致供给减少;三是玉米价格上涨导致饲养成本增加。
  生猪及猪肉价格适度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但上涨过快将带动其他肉类及禽蛋等副食品价格和餐饮业价格上涨,影响低收入居民的生活。
  通知强调,猪肉等副食品生产和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工作,保持市场稳定。
  一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和市场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加强产销区协作,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二要切实抓好生猪生产。各地区要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加强疫病防治,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研究扶持养殖业发展的保险政策。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养猪集中、贡献较大的地区给予适当补助。三要组织好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各地要做好产销区衔接,充分挖掘潜力,及时组织货源,增加市场投放,保证猪肉供应,做到不断档、不脱销。四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各地要停止新建、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并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五要加强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六要加强市场和价格监测。进一步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需求和价格的监测,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市场形势,克服惜售心理,避免集中上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七要妥善安排好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
7#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1:45:12 | 只看该作者

再给豆粕一些时间

  本周二,CBOT大豆在电子盘小跌4美分/蒲式耳,引发了大连大豆市场的剧烈下跌。在豆油期货经历了大幅上扬之后,市场开始产生惧高心理,豆油的回调加重了原本人们就不看好的豆粕的下跌。大豆类商品的整体回调,带动整个农产品市场整体下挫。
  天气的不确定性让目前大豆价格的反应异常敏感,因为一旦美国中部大豆主产区天气出现问题,那么CBOT大豆有可能直接面临200美分/蒲式耳左右的天气升水。而如果天气正常,那么CBOT大豆价格将从800美分/蒲式耳的水平上滑落。这种不确性让国内大豆的期货价格也敏感起来,特别是豆油期货在经过暴炒之后场内积累较大浮盈的情况之下。
  豆油价格的上扬是建立全球植物油供需趋紧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豆油价格“日新月异”连创新高。虽然股市火爆上涨,从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分流出一批资金,但是也有一批外来的证券获利资金进驻期货市场,进行股指期货上市前的“热身”,而豆油本身强劲的技术图形显然吸引了这一部分投机资金的关注。
  目前,豆粕和豆油之间存在强烈的走势反差。这是中国目前养殖业特殊的现状使然,国内肉猪存栏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饲料消耗绝对量的递减迫使压榨厂一边加大马力开工生产,一边以低价抛售豆粕。纠正这个不合理的比价关系需要时间,肉猪生产无法加班加点,但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一定会导致后期存栏量的大幅回升。
  大豆类各品种的关系路线图大致如下:全球植物油供需紧张导致了豆油的上涨,投机资金的热捧加剧豆油的涨势,而套利盘对豆粕施加反作用力,疲软的豆粕反过来拖累了大豆。
  如果后期国内养殖业存栏量大幅回升,那么疲软的豆粕将会逐渐坚强起来,套利盘平仓给豆油的投机盘提供对手交易,从而纠正两者之间的比价关系。由于大豆的油比值大致在40%左右波动,豆粕价格的走强将给大豆价格以温和的支持。
  以上是国内因素,在考虑国际因素时绝不能忽略美国中西部的天气,一旦CBOT大豆开始出现天气升水,那么国内豆油价格的上涨将会更加迅猛,再加上国内饲料消费趋旺的势头,那么大豆价格将会得到下游产品价格的整体支持。
  从周二大连市场各品种的价格表现上看,虽然豆油市场上的投机资金开始落袋为安,但套利盘仍在接纳来自他们的卖盘,只是将其反向头寸做在了豆粕上。从这一点来看,大豆市场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故,一切照旧。
  时间会让国内豆粕价格逐渐坚强起来,所以笔者建议基于基本面看好的大豆的长线买单应尽量向远月合约转移。
8#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1:46:0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正在竞争成为甜玉米主要出口国

  德国和英国的两位贸易巨商,他们都透露说,几个月以来,他们都一直在苦苦地寻求着甜玉米罐头的货源;现在,他们都已经发现了,中国就是一个新的供应货源的国家。
  这位英国贸易商,已经开始从中国进口甜玉米罐头了,既进口了大宗规模的产品,也进口零售的,两者均兼具;而且,中国这种产品的质量也没有问题。
  遗憾的是,就目前而言,这可能并不是中国甜玉米罐头产品全面的情况。
  中国出口公司的陈总经理坦率地承认,当前中国向欧洲出口的甜玉米罐头,在准备出口的议事日程上,数量还不算多的;何况还有一些证书问题尚待解决。
  英国零售财团(the 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 简称:BRC)全球标准(Global Standard),对于许多进口商们来说,也是他们考虑进口的前提。
  还有,德国的“国际食品标准”(the 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简称:IFS),对于那些众多的进口商们,同样亦是如此(即指:也是那些进口商们考虑采购的先决条件)。
  这位陈总经理还说,现在甜玉米罐头产品的质量还不是太好,但是再过两年,这种产品的质量就将会大不一样了。
  现在,对于欧洲的新顾客们而言,重要的是要有货可以供应,而不是在于价位的问题;因此,有迹象表明,在2007年,中国将会出口大量的甜玉米罐头产品。
  在2004年,中国出口甜玉米罐头的数量,仅仅只有1 550吨;而在2005年,中国出口的这种产品总量,几乎就翻了一番,达到了2 370吨。
  而在去年(2006年),这一产品的出口数量,又增加了一倍,总共为6 610吨。
  但是,中国产品的这些出口量,却仍然远远地落后于泰国出口的125 780吨;而且,也落在法国出口的109 250吨之后。
  如果中国的出口,能按照上述这一比率(速度)继续(增长)下去的话,那么中国甜玉米罐头的出口数量,就将能够很快地追赶上上述两个国家的出口量。
  俄国进口甜玉米罐头的现状
  中国,是俄国甜玉米罐头的第三大出口国,出口总量仅次于匈牙利和泰国。
  目前,中国出口的甜玉米罐头总量,其中有60 %是销往俄国的,中国的贸易商们在俄国,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
  在2006年1—9月份,匈牙利和泰国向俄国出口甜玉米罐头的数量,分别为26 365吨和26 180吨;而在这同一时期里,中国向俄国出口甜玉米罐头的数量,总共才只有4 100吨而已。
  一位德国的贸易商称,由于目前在欧洲,甜玉米罐头产品十分紧缺,可是泰国这种产品的价格又非常昂贵,而且发运又不及时。
  因此,欧洲的许多公司,便将中国看作是一种货源的后补地,或者是替代地。
  一位英国贸易商也证实,我们不会(与中国)签订长期的合同,而是要看看欧洲事态的发展状况,然后再将作出新的决定。
  2007年的第一个月,是生产甜玉米罐头的淡季,中国出口的数量超过了1 000吨;另外还有400—500个集装箱,正准备按照合同供货。
  一德国贸易商称,在2007年,中国甜玉米罐头的出口总量,很可能又会翻一番。
  中国的陈总经理满怀信心地补充说,我们甜玉米罐头产品的价位很有竞争力,我们的报价是,每箱为7美元(24 x 340克,FOB)。
  这一价位,与德国贸易商的报价大致差不多,价格也是:每箱3.55美元(12 x 425ml,FOB,中国南部港口)。
9#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1:46:55 | 只看该作者

农业部否认猪蓝耳病致2000万头生猪死亡

  农业部官员昨日否认境外媒体关于“猪蓝耳病”等疾病导致中国2000万头生猪死亡的消息。
  英国《金融时报》昨日在一篇关于中国猪肉价格的报道中称,虽然玉米等饲料价格有所上涨,但罪魁祸首还是一种神秘的“蓝耳”病的流行,以及更常见的口蹄疫传染。文章更引述“一位业内管理人士”的话表示:“我听说这已导致多达2000万头生猪死亡。”
  农业部兽医局副局长李金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虽然目前的确有“猪蓝耳病”疫情,但报道所称的已导致多达2000万头生猪死亡,“这是不可能的”。
  李金祥说,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个信息了,“猪蓝耳病”的死亡率并没有这么高,目前农业部正在整理数据,适时将发布。
  “猪蓝耳病”是一种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在50%左右;母猪流产、死胎等可达30%以上,对养猪业危害较大。
  2006年夏秋之季,中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后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生猪存栏量。
  据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2007年4月全国猪肉批发均价为每公斤12.99元,同比上涨35.5%。
  国务院办公厅昨日就做好猪肉等供应发出通知。通知表示,这次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去年疫病影响,年末母猪饲养量和生猪存栏量下降,导致供给减少。通知要求,各地区要加强疫病防治,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缓解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
  来自农业部的信息说,当前生猪发病数量已大幅度减少,疫情态势趋于缓和。近期,农业部门还将开展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专项督查。
  新华社昨日报道称,辽宁、吉林省生猪价格开始呈现稳中有降态势。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CBOT豆类期货市场5月29日评述:天气改善引发投机基金抛售,大豆收低13-15美分

道琼斯5月29日消息:由于作物生长条件改善诱使交易商削减风险升水,周二CBOT大豆期货市场受投机卖盘压制走出明显回落行情,期价低开低走并收于日内低点附近,各合约跌幅在13 3/4-15美分之间。7月合约开盘809美分,最高809 1/2美分,最低796 3/4美分,收盘797 1/2美分,下跌15美分;11月合约最高839美分,最低826 1/2美分,收盘826 3/4美分,下跌14 3/4美分。
    7月豆油合约收盘35.18美分/磅,较上周五下跌0.66美分;7月豆粕合约收盘214.40美元/短吨,下跌3.80美元。
    分析师称,今天大豆市场下跌主要是基于美产区天气条件改善影响,因为作物带西部洪涝问题正在缓解、作物带东部长周末期间也获得了急需的降雨补充。投机卖盘成为今天大豆市场主要交易特征,指标超买状况引发获利平仓压力,而豆油、原油的明显下跌表也加重了大豆市场疲弱氛围。
    分析师指出,CBOT农产品市场先前一直都处于强势当中,但当缺少新利好消息继续补给多头时,期价也面临修正要求。缺少了天气担忧题材,近月7月大豆合约有进一步回撤至775美分水平的潜在风险,但市场总体还将保持剧烈震荡,因为作物生长期不断变化的天气条件以及2007年美豆面积削减、全球需求增长前景仍会令交易商感到如履薄冰。
    据气象机构DTN预报,本周美国中西部作物带将继续出现大范围降雨,其中作物带西部为中到大雨、作物带东部雨量相对较少。长周末期间,美作物带已经出现了一些降雨,局部地区雨量达到1英寸。美作物带西部地表湿度将维持在理想水平,而作物带东部由于5月份迄今降雨始终不足估计作物条件改善程度非常有限。
    周二盘中美农业部公布的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止5月24日(周四)一周的美豆出口检验量仅为450万蒲式耳,低于分析师预测的800-1300万蒲式耳区间。
    盘后美国农业部还将公布一周作物进度报告,分析师预计美豆播种完成进度将达78%-90%,前一周为59%。
    场内交易方面,ADM投资买入1200张7月合约,Man财经买入500张7月合约,UBS证券买入600张11月合约;FC Stone、Fimat各卖出500张7月合约,Penson GHCO卖出700张7月合约,Rand财经卖出300张7月合约、500张11月合约。全天CBOT大豆期货成交量约9.5万张,投机基金日内卖出大约6000-7000张。
*豆粕 豆油
    周二,CBOT豆粕、豆油期货紧跟大豆市场下跌步伐而全线收低。豆油是当天领跌品种,期价同样面临获利平仓的巨大压力。分析师称,隔夜全球植物油市场强劲表现在早期没能吸引豆油市场跟进买盘,原油疲软表现则打开了豆油交易商获利平仓的闸门。豆粕当天下跌主要是受累于豆类商品的整体疲弱基调,场内出现投机抛售活动明显,但期价因豆油/豆粕套利解仓交易仍获得了一定支撑。
    至周二收盘,7月豆油在压榨套利中的份额为45.07%,7月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为61 1/4美分/蒲式耳。
    全天CBOT豆粕期货成交量约3.7万张,豆油成交约3.4万张;投机基金日内卖出大约3000张豆粕、4000-5000张豆油。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1:48:40 | 只看该作者

CBOT玉米期货市场5月29日评述:受良好天气、技术性卖盘压制,收低5-11美分

道琼斯5月29日消息:受技术性卖盘及长周末期间美作物带出现有利降雨影响,周二CBOT玉米期货市场未能摆脱早期疲软状况,期价低开低走、全天稳步下行,最终各合约收盘跌幅在5 1/2-11 1/4美分之间。7月合约开盘372美分,最高372美分,最低363 1/4美分,收盘364 3/4美分,下跌11 1/4美分;12月合约最高370 3/4美分,最低365 1/2美分,收盘367 1/2美分,下跌7 1/2美分。
    分析师称,美国中西部作物带东部周末期间获得降雨,人们对该地区干旱担忧得到缓解,同时天气预报显示作物带部分地区未来几天还将出现降雨,这也进一步助长了周二玉米市场的疲弱氛围。玉米作物当前长势良好,而且这种情形看上去还将继续。
    当天午间的天气预报与早期预报结果相比变化不大,只是预计美作物带降雨量将略有增多,这对市场仍有利空影响。
    近月7月玉米合约自5月15日以来首次回到200日移动均线下方引发了技术性投机卖盘,而且一些已经在长周末前平仓的空头交易商重新构建空单头寸。与此同时,当天原油期价的大幅下挫也扩展了玉米市场跌幅,近月原油合约在CBOT玉米收盘时跌幅超过2美元/桶。
    盘中美农业部公布的周度出口检验报告玉米数据符合预期,对盘面影响不大。截止5月24日(周四)一周的美玉米出口检验量为4129.1万蒲式耳,分析师预测区间2500-4500万蒲式耳。
    分析师指出,玉米期价走向仍将取决于天气预报变化,如果预报的未来3-4天降雨天气最未能实现,玉米期价仍有望上试近期波动区间顶部。此外,今天盘后农业部公布的作物优良率情况也可能会左右期价涨跌。
    在日线技术图表上,7月玉米期价今天收盘时已经回到各主要均线下方。
    全天CBOT玉米期货成交量约18.2万张,商品基金日内卖出大约4000张。
    据盘后美农业部公布的作物进度报告,截止5月27日(周日)美玉米作物生长优良率为78%,与前一周持平,高于去年同期70%的水平。分析师预测区间为77%-7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飞狐】 ( 网站ICP编号:京ICP备06013475号-7 )

GMT+8, 2025-11-11 05:46 , Processed in 0.1176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