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找回密码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67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之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1 21:0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贴内容均为转载,来自网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事先申明:转贴之中观点均与本人无关。

第一贴:“长阴击穿多头梦 黯然销魂度中秋”(作者:神州股道)

       2001--2005年,股民们诟病最多的就是巨量廉价的国有股。2005--2007年,股改催生了A股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轮牛市。2007-2008年,股民最痛恨的就是大量廉价的大小非。到了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改来改去,改出了更廉价的大小限,而且不用支付对价,直接可以流通。19年了,A股始终轮回,始终不改圈钱恶习。于是A股也始终保持熊心,即便偶尔装个牛样。面对仍在不断制造廉价大小限的A股市场,我们要说,没有二次股改,A股不会有牛市。
       既然确定长期不会有牛市,那么短期局部的牛市有没有?有,但是也已走到尽头。众所周知,自去年10月创业板开闸后,A股IPO来了场史无前例的大跃进。不仅发行数量多,而且发行价格高。超万亿的融资带来的是仅为市场价格几十分之一甚至上百分之一的四五万亿廉价的大小限们。
       从今年十月开始,小限们就要粉墨登场。海量的廉价筹码将压垮一切的做多力量。如果说大小非们还有政治顾虑,不敢肆无忌惮。那么大小限们注定会是标准的王白浪军团(王白浪---凯恩董事长,事迹及语录搜索可知)。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今年10月后市场上行压力会越来越大了。那么9月呢?很不幸,9月有着史上最长的假日。
       A股的优良传统是长假前夕无行情。机构的资金是有成本的,而游资成本更高。白白放上半个月,对机构而言是不可忍受的。于是我们已经没有了上升的通路,只剩下阴霾的跌途。

[ 本帖最后由 星月轮回 于 2010-9-11 21:14 编辑 ]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21:21:2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贴

“通胀无牛市”(作者不祥,时间不明)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关于通胀和牛市的。文章说,“通胀无牛市”的说法没有道理,还做了一些论证。不过,这却让咱知道了,原来还有一个理论,叫做通胀无牛市。新鲜。为什么呢?查了许多资料,看来许多报告,忽然明白了:原来如此!

首先,这里的通胀,并非温和通胀,而是严重通胀或者恶性通胀。如果物价涨幅维持在3%左右,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如果超过5%就已经很严重了。如果超过10%就是恶性通胀了。现在,中国的物价涨幅超过了8%,已经处于恶性通胀的边缘,即将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了。

其次,要理清通胀的传导途径。最初涨价的,是什么呢?一定是资源品。比如,铜,铝,成品油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太平温饱的世界,所有物价都是稳定的。当人口因素或者货币因素或者其它什么因素的原因,导致人民群众手里的货币增加了,购买能力提高了,它带来的第一个结果,一定是原来不敢买的东西敢买了,能买了,能多买了。所以,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消费类商品(比如食品、汽车、衣着等)畅销了,产量增加了,厂家利润扩大了,会扩大生产。扩大生产,对原料的需求就增加了。所以,资源品的价格率先涨价。

好了,资源品涨价后,市场对此种商品继续保持高需求,而资源品的供给还没有扩大,于是,商家对该商品提高价格,以阻止买力。商家的利润提升了,会扩大再生产,对资源品的需求上升拉动资源品价格上涨。

这个阶段,算作初级阶段吧,就是终端产品少量涨价,拉动资源品价格快速涨价。在资源品涨价的情况下,矿产品价格跟随上涨,反过来推动了资源品的价格。所以这个阶段,表现为石油、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等资源品的价格持续上涨。这一阶段结束的标志是农产品作为基础资源品开始涨价。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这个阶段,整体上还是有利于工业企业的。

随后,进入第二阶段。资源品涨价后,加工业成本显著上升。价格传导机制会促使轻工产品涨价,而这一点,会推动社会物价涨幅扩大。货币的购买力开始不足。我们现在就是这个样子的。最近,包括空调在内的家电产品开始不得不提价了。物价涨这么多,老百姓手里的钱毛了,不值钱了,所以,很快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就是涨工资。工资上涨应该是应对通胀的无奈之举。随着物价上涨,劳动者的报酬购买力下降了,企业的利润却显著上升了。提高工资便成了必然的举措。所以,咱们国家今年施行的新劳动法,就是保障工人权益的,却恰好处于这个大循环里面。因此,几乎没有悬念,在物价高涨到8.7%的时候,我们将迎来一次全社会的涨工资高潮。

这个阶段,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名义工资增加了,但日子还是很苦。比如说,以前一个月1000元,现在变成2000元了,看起来涨了一倍,但猪肉已经涨2.5倍了,房价已经涨3倍了。实际工资水平其实是下降了。

但是,提高工资,却直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利润将无法随着价格的上涨而提高。嗯,用一句掉书包的话来说,就是涨价带来的边际利润下降了。好比以前100元的价格,企业有10元的利润。后来涨到150元,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大约20元,变成了30元。在形式上,就是企业利润增长了200%。但是,现在必须要满足工人工资的提高了。所以,现在,价格涨到200元了,工人的工资等消化了很多,企业的利润其实只比以前增加了10元。就是说,企业的利润是 40元了。这个40元的利润,相比以前的30元,其实只增加了33%。结果,以前涨价,企业效益好得不得了,频频业绩预增,股价就飞上去了。现在涨价呢?企业业绩尽管也是增加的,但增幅显著放缓,股价就绝对不能飞了,甚至开始就跌了。

第四个阶段,就是高价维持之后的下跌。高工资带来的尽管不是福利的增加,却让企业的利润增长空间缩减了,所以,很多企业开始压缩产量,社会需求开始下降,结果导致高通胀价格稳定一段时间后突然暴跌。比如,猪肉从5元涨到20元。在20元上下维持一段时间后,供给增加了,需求没有同步扩大,价格开始下跌,可能很快跌到10元钱。与猪肉类似的农产品、资源品、矿产品会首当其冲,跟随下跌。此时,全社会的降价预期形成,企业效益下降明显,股市暴跌。而“翘尾因素”导致此时的物价指数还居高不下。央行甚至还处于加息阶段呢。

然后,经济硬着陆或者软着陆,开始新一轮循环。

忽然明白!

今天看了一天的资料,脑子里懵懵懂懂的,晚上随着性子写到这里,总算明白了。通胀无牛市。2008年,就是中国的通胀年,也是世界的通胀年。光大证券的报告显示,欧洲和美国的CPI都达到了近期的历史最高点,好像也接近8%了,跟中国差不多,都到了通胀末期了,这个时候,怎么会有牛市呢!企业效益不好,当然要卖股票套现了,有的股票,卖到肉里也要卖呀。所以,股市就跌了。

是不是,通胀无牛市也!

(补充一句:写完了,又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中国人是周洛华先生,文章在去年下半年就发表了,迄今已经四论了。恕偶孤陋寡闻,没有早点知道这么一位高人高高人,少林派的高僧。)

(再补充一下,读了周洛华先生的文章,真是五体投地。早点知道这个理论,就能早点看空,就不会亏这么多钱了。今天看了很多研究物价的报告,一个初步的感觉是,中国的物价目前并不是所谓结构性的,而已经进入全面通胀了。到奥运会召开前的7月底,物价涨幅达到10%也未可知。而面对这个情况,周先生认为加息是错误的,应该升值。但央行似乎没有表态,他们究竟会采取什么措施呢?不知道啦。等等看吧。还是要盘算自己的股票要不要卖,那可是1万股万科呀!)

[ 本帖最后由 星月轮回 于 2010-9-11 21:29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21:42:0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贴

“揭秘大蓝筹股沉默之谜:通胀无牛市”(作者:周洛华,2010年04月26日)
[编者注]进入“五一”前的最后一周,投资者的市场参与度减弱,A股成交量继续萎缩。每逢长假,市场便面临政策风险,所以投资者尤为谨慎。综合今日消息面,银行再融资甚至IPO愿望仍然强烈,房地产行业的“寒风”从各方袭来,而本周又迎来巨量限售股解禁,所以,市场想要走强并不容易。

    我最近常接到朋友们的电话,询问“大蓝筹为什么趴着不动?题材股为什么超级活跃”之类的问题,对此,我一般都没有答案。我知道凡是打电话来的人,并非是寻找答案而是寻找安慰。他们可能都持有大蓝筹,眼巴巴地看着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一路飙升,感觉自己投资了主流的大蓝筹,加入了价值投资的洪流,却被一轮以题材股、概念股为龙头的行情边缘化了。
  每次接到这类电话,我都明白我真正需要扮演的角色是心理医生,而不是投资顾问。如果劝他们放弃大蓝筹,他们会在电话那头和你辩论下去,直到你妥协为止。从2009年8月上证指数创出金融危机以来新高之后,指数已经横盘了将近9个月了。期间不少题材股轻松翻番,多数中小板股票涨幅靓丽,而蓝筹股则始终徘徊不前。我想,这恰恰说明了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预期。
  这个现象说明了,资本市场预计中国经济将经历一个“短期通胀、长期通缩”的复杂走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曾说:“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最复杂的一年”。沪深股市的近4个月来的走势,印证了这个判断。首先,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短期的通胀压力,去年发放了10万亿的信贷,我不认为信贷本身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如果大量的信贷导致企业主改变了风险收益的判断,则会极大地抑制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保持竞争力的动机。比如,我的朋友“郭末弱”一直经营着一个纺织厂,在危机中,突然有银行主动找上门来,要给他贷款。老郭本来的风险收益比就此被打破了,他本来根本拿不到贷款,勉强维持一个工厂,现在他能够拿着大量的贷款,他本能的第一个冲动就是去买地,买楼,如果输了,无非就是输掉了纺织厂,本来那个厂就是勉强维持而已。如果赌对了,他就此改变命运了。结果,后一种可能性胜出。此时他也再无心把纺织厂经营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打破了原有的风险收益比的同时,也消弭了企业家精神,这就从源头上为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通胀无牛市”,两年前,我曾九次在《上海证券报》发文论证这个逻辑,结果受到了专业人士一致的鄙视和唾弃,我感觉他们纷纷脱下名贵的皮鞋朝我扔过来,而我左躲右闪了一阵子之后,又无法在一堆剩鞋中凑出一双合脚的新鞋子,只得一无所获地隐身遁去。我今天不打算再次论证通货膨胀与股市估值之间的关系了,我只想说,当前的沪深股市存在明显的通货膨胀预期,这种预期源自“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又可能进一步加剧短期通货膨胀的危险。对于那些大蓝筹来说,其业务基本是透明的运作模式,很难指望能给投资人带来暴发式增长的想像空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好公司,越是稳定收入的公司,越是治理良好透明的公司,越是可以预计未来收益的公司,其估值就越像一个固定收益品种。在通货膨胀预期下,任何固定收益品种类资产的估值都必须接受一个折扣,这个折扣就体现了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蓝筹股都有这个特性。
  与此同时,长期的通货紧缩危险依然存在。市场有理由猜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改变我们目前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像是注入游泳池的水,只要水龙头还在继续按照适度宽松的速度流入游泳池,各项抗通胀的资产价格就会水涨船高地涨起来,不少不识水性的投资人只能借助救生圈来防止自己沉没下去。如果政府不希望看到这个局面的话,对于那些想借助救生圈漂浮在水面上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究竟该是提升救生圈的价格呢?还是把水龙头关小一点呢?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提升二套房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的政策类似于提升救生圈价格,而我相信政府最终会关紧水龙头,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通缩型牛市”的原理我已经在2008年底的《上海证券报》上,也有过三次论述了,此处不再赘述。这些年来,凡是忠实订阅《上海证券报》、并且认同通胀无牛市论断的读者,我相信此刻应能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而不是在游泳池里面挣扎着。
  总之,通货紧缩可能随着我国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而到来,届时,我们今天放出去刺激经济的信贷都会成为那时候进一步紧缩的驱动力。在物价持续下跌,经济前景紧缩预期情况下,凡是具有科技概念的、重大重组的题材股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这些股票恰恰就是当前比较活跃的中小市值的股票。从一定意义上讲,资本市场对这类股票给出高估值,其实也是对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给出了更高的创业激励,鼓励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应用新工艺等,这是经济体自我修复错误激励机制的一种反应。
  因此,我认为,当前的沪深股市很好地体现了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走势的预期,包含了一定的合理性。(上海证券报)



[ 本帖最后由 星月轮回 于 2010-9-11 21:46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0-9-11 23:26: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星月轮回 于 2010-9-11 21:00 发表
本贴内容均为转载,来自网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事先申明:转贴之中观点均与本人无关。

第一贴:“长阴击穿多头梦 黯然销魂度中秋”(作者:神州股道)

       2001--2005年,股民们诟病最多的就是 ...


呵呵,先抛开市场不说,此内容有理有据支持。嘻嘻,下面2篇太长有时间再看
谢谢分享
5#
发表于 2010-9-12 00:59:58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9-12 05:21:3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08:22:11 | 只看该作者

第4贴

因为转贴数量较多,为了不影响各位的阅读,有的朋友作简短评论就大可不必了,建议通过评分操作里的自定义理由来抒发感想

“美国 救市新招效果难料”作者:华富财经 林志江 2010-09-10
       美国中期大选临近,而民主党的支持度愈来愈低,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今年次季度的经济增长只有1.6%。前期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使财政赤字日益恶化,去年首破万亿美元,而今明两年的联邦政府预算赤字预计也将难以降至万亿以下。

  大量增加政府开支及发行国债,最直接的效果是银行体系已逐步回复稳健,股票市场亦因资金泛滥而受惠,但中小型企业仍然难觅借贷渠道,而楼价也未能摆脱长期跌势,使负资产情况依然严峻。而民怨较深的主因还是失业率长期高企不下,上个月最新数字再度回升0.1%至9.6%,即在金融海啸爆发后有8百万美国人失去工作。国民普遍相信失业率或有升上双位数的可能,显得忧心忡忡,对经济前景亦失去信心。

  经济学家纷纷为美国政府开出药方,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建议:一是退税,二是延长11月份到期的失业福利,三是由政府直接聘请低收入人士,四是扩大企业聘请失业人士的税务优惠,五是重推去年低收入配偶可扺税800美元的“工作回报扺税”计划。

  刚刚离职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罗默表示,要解决美国需求不足的问题,政府必须增加开支和减税以刺激需求,以避免更多人陷入失业困境,否则工人将会逐渐丧失工作技能,最后将出现永久高失业现象。

  奥巴马本周终于连番出招,周内宣布多项新救市措施,包括一项为期6年的基建更新计划,将投资500亿美元加强全国基建设施,对公路、铁路系统、机场跑道、空中管制系统等进行修复或重建,以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此外,将再提议一项涉资2000亿美元的两年期商业税务优惠,以及一项1000亿美元的10年期企业研发税收优惠,预计将有150万家企业参与此项退税计划。这项新措施将使政府在未来十年间减少超过800亿美元的税收,为平衡税收损失,也将提出取消跨国集团以及能源企业的税务宽减措施。

  目前已有约1100万户业主成为资不扺债的负资产一族,占全国物业总量高达23%。为挽救楼市以及陷入负资产的国民,白宫倡议一项750亿美元的按揭舒缓计划,建议银行及金融机构削减业主10%或以上的债务。

  这些措施无疑都是针对当前存在的最严峻的问题,但能否奏效还是疑问。如基建更新计划初期投资额只有500亿,占GDP总值不足0.4%,很难有显著功效。未来即使投资额有所增加,但对每年过万亿的财政赤字实在是雪上加霜。况且所谓的基建更新计划,似乎并非全新规划的基建项目,可能大部份都是些修修补补的小型工程,对经济长远前景难以发挥实际的帮助。另一方面,此类工程只能对一些低技术的建造业工人有所帮助,其它各行各业受惠不大。

  企业的减税措施也只是一些长远的税务政策,其刺激效果非短期能见到。再者,要求银行及金融机构削减债务人的负担,如果不是由政府负责大部分的资助,岂不是损害到商界和金融企业的切身利益?

  总而言之,由民主党提出的这些方案,到最后不是胎死腹中,便是被改得面目全非,真正能起到力挽狂澜的可能性实在不高。

[ 本帖最后由 星月轮回 于 2010-9-12 08:25 编辑 ]
8#
发表于 2010-9-12 09:04:28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20:52:11 | 只看该作者

第5贴

“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谈货币政策以及加息问题”(来源:CCTV《经济信息联播》,2010-9-11)

   马洪涛:刚才我们看了机构的观点,CPI和PPI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属于温和通胀,而且无碍经济回暖大局。但未来几个月,物价上涨的幅度会不会像大家预计的这样发展呢?今天,我们演播室请来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教授。8月份的CPI3.5%,比上个月还高了0.2个百分点,而且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在走高,我们比较担心的就是,CPI的数据下半年会不会呈现一个走高的态势?

    李稻葵:其实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指得是我们学校,应该说这个CPI到今年的3季度末基本上见顶,我们估计到3季度末应该能达到同比达到3.7甚至更高一点,但是进入第四季度的话,就会逐步逐步的下降,全年在百分之2.9左右。所以现在这个CPI比较高,这个事情我们还要有心理准备,下个月可能还会略高点,就全年而言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一个水平。

    李稻葵:这里面主要是一个基数原因。因为去年的3季度是比较低的。所以基数原因,翘尾因素使得今年3季度同比会比较高,另外就整个的经济情运行况而言,有一定的放缓的迹象,正常的放缓迹象,这对物价的控制是有利的。

    马洪涛:现在大家都在说温和通胀,3%的算不算一个温和通胀?

    李稻葵:按照国际的标准来看,3%左右的膨胀应该是一个温和通胀。

    马洪涛:大家更关心的是,温和通胀对经济走势是一个怎样的影响,是不是一个良性的影响?还是一些不利的影响?

    李稻葵:一般的理论认为,温和通胀比没有通胀,比1%左右通胀要好,当然前提,前提是说,政府的相关政策要到位,对于一些受到物价上涨特别影响大的弱势群体要给予补助,如果这个补助到位的话,那么一个温和通胀能够刺激消费的加速,能够刺激整个经济的流通,所以国外的经济学家反复的讲温和通胀是万万,没有通账是万万不可以的,通胀高了也是不行的,温和通胀是最好的。

    马洪涛:是不是处于一个可调控的范围之内,处于一个比较好的CPI上涨的度量上?

    李稻葵:是的,我想我们应该做好思想准备集市从各种因素来分析的话,未来若干年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会持续提高,由于劳动工资会持续提高,这是好事情,这两个都是好事情,再加上国家原材料价格上涨,所以这种温和通胀的态势有可能成为常态,未来5到6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内,中国经济保持百分之2到3之间的一个温和通胀,这个是个常态,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马洪涛:从8月份的CPI指数,以及央行发布的数据都显示,现在我国的存款利率已经到了调整的关口。大家很关心,央行近期会加息吗?

    李稻葵:我想我是作为一个学者,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任何的机构。在我看来,现在有三件事情值得我们关注,第一,目前的物价水平增长速度是比较高的,而对这么一个比较高的,尽管是温和的增长速度可能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未来也许5-10年,甚至可能是一个2%-3%的温和的通胀水平,第二,目前的经济的增长的态势还是不错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有所下滑,但是向前看,往远看,增长速度的潜力是很大的,不会因为任何的短期的政策调整而出现任何的波动,我指的是增长潜力。第三个,就是目前的流动性的绝对水平是充足的,根据最新的统计,我们的广义货币M2已经高达10万亿美元,超过10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这么一个,是股市两倍的流动性量,足以支撑我们经济的运行,这么一个三个因素综合的考虑下,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略微的增加一点利息率,我指存款利息率,或者让存款的利息率有所浮动,这个具体让各个银行去调整,这样从长远来看,能够有助于帮助我们在百姓中建立一个预期,那就是,钱搁在银行,是稳定的,实际利息率从长远来看,是正的,这么一个长期的预期对于我们经济的稳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这么一个政策,如果执行的话,也能体现中央提出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要有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总的来说,要值得考虑。

    马洪涛:您指的这个略微的调整是多少的幅度?

    李稻葵:在我看来,调整的多少不是问题的主要,主要是稍微的调整一点,给公众给存款者一个期望,一个指望,也就是说,我们的存款利率是会随着物价上涨的速度上升而上升的,也就是说,银行存钱,把钱存在银行是稳定的,而不要急于把这个钱拿出来,投资到股票市场,尤其不要投资到房地产市场。

    马洪涛:所以您觉得这个时候是一个合适加息的时机?

    李稻葵: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是一个有长期效果的政策,短期来看,它的成本是比较低的。

    马洪涛:刚才你也特别提到了,现在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但也不能完全打消大家的疑问,比方说,我们也看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放慢加息的脚步,都在实施一个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选择这个时机是否也十分地合适?

    李稻葵: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我觉得要向国内和国际的市场参与者讲清楚两件事情,第一个,我们当前的流动性是非常充足的,足以支撑我们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速度,也足以支撑我们当前的股票的价格水平,目前的货币政策对股市不会有影响,第二个,中国的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和美国的欧洲的完全不一样,我们没有必要受到美国或者欧洲或日本的影响,我们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我们的经济已经恢复的很好了,发展态势很好,这个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呢。

    马洪涛:另外一个疑问,是大家对于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的一个疑虑,这个月的经济增速已经出现回落,这时候加息,会不会导致我们下半年的经济增速回落加速。

    李稻葵:现在的经济活动增速有所放缓,我看是一些短期因素,包括我们一些刺激性经济政策到期了,同时,社会投资没有跟进,也包括目前正在推行的一些节能减排,这个政策推行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个政策短期内,会带来经济活动的放缓,但我相信到明年的年中,明年的第二季度末的时候,经济的增速会有相当恢复,所以也就是说,我们的宏观政策要有预见性,我们不能只盯着这一两个月的发展和变化,我们要稍微看远一点,至少是半年或者一年。

    马洪涛:所以综合的利弊考量,现在这个适当的加息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星月轮回 于 2010-9-12 20:56 编辑 ]
10#
发表于 2010-9-12 21:34:27 | 只看该作者
周洛华是金融学家
11#
发表于 2010-9-12 22:31:5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恶性通胀别说没牛市,连国家都可能没有了
12#
发表于 2010-9-14 12:15:1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飞狐】 ( 网站ICP编号:京ICP备06013475号-7 )

GMT+8, 2025-7-12 07:33 , Processed in 0.1428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