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甲子与干支历法
干支历法,是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一种历法,它不同于阳历与阴历.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历法,其构成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称为四柱八字,作为时间的五行元素,是各种古代预测学的基础.
干是指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是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可组合成六十个干支组合,称作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
六十甲子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干支历法的起点:
干支历法的起点,相传起于古代三皇五帝时代,某年的冬至日子时(正值天文中“五星联珠,日月合壁”),
当时以子月为岁首,就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具体时间待考证)
一、干支纪年:
从历法起点甲子年开始推算,每六十年重见甲子年,到1924年是甲子年,1984年是甲子年,2044年也是甲子年,具体的纪年可用万年历查询.
必须注意的是:夏朝建寅,以寅月为岁首,也就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
商朝建丑,以丑月为岁首,周朝建子,以子月(冬至)为岁首.秦朝建亥,以立冬为岁首.汉代复用夏朝建寅法,以立春为岁首,后来各朝代一直延用至今,以立春为岁首.干支纪年与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不同.
二、干支纪月:
从历法起点甲子月开始推算,每六十个月重见甲子月.六十个月就是五年,故每五年的同月份干支相同,如甲年的正月是甲子月,那么五年之后的己年正月也是甲子月.甲己年同,乙庚同,丙辛同,丁壬同,戊癸同,故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共五组,所以叫做天干五合.
注意:按原来的历法是建子,以冬至为岁首,甲年或己年起于甲子月,后面是乙丑月,丙寅月.但是现在依夏历是建寅,以立春为岁首,寅月为正月,所以甲年或己年纪月起于丙寅月,而前面的甲子月、乙丑月变为上一年(癸年或戊年)的月份,甲子月是上年十一月,乙丑月是上年的十二月.
纪月的地支是按廿四节气确定的,如立春(节)、雨水(气)属寅月,惊蛰、春分属卯月,注意:它与农历(阴历)的月份不同 .
纪月与廿四节气的关系:
月份 节 气
(寅) 立春 雨水
(卯) 惊蛰 春分
(辰) 清明 谷雨
(巳) 立夏 小满
(午) 芒种 夏至
(未) 小暑 大暑
(申) 立秋 处暑
(酉) 白露 秋分
(戌) 寒露 霜降
(亥) 立冬 小雪
(子) 大雪 冬至
(丑) 小寒 大寒
纪月天干可由纪年天干推算:
1.建子纪月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2.建寅纪月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寅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子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丑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三、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具体每天的纪日可由万年历查出.
四、干支纪时
时的地支由时间确定,如早上7:00--9:00属于辰时,9:00-11:00属于巳时.注意:古代以晚上23:00作为日的分界线,与阳历不同.也就是晚上的23:00-24:00属于明日子时,而不属于是今日.
子时: 23点 -- 1点 (上日23点至今日凌晨1点)
丑时: 1 点 -- 3 点
寅时: 3 点 -- 5 点
卯时: 5 点 -- 7 点
辰时: 7 点 -- 9 点
巳时: 9 点 --11点
午时: 11点 --13点
未时: 13点 --15点
申时: 15点 --17点
酉时: 17点 --19点
戌时: 19点 --21点
亥时: 21点 --23点
纪时的干支可由日干上推到:
时\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注意:必须依节气(太阳黄经)计算“真太阳时差”与依当地计算“地方经度时差”,才能得到真正的时间时辰.
现在也有人主张:按阳历0:00为日分界线的,在这不作探讨.干支历法按古法以23:00为日分界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