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飞狐

【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找回密码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28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0613大连期货市场资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13 11:4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塑管委发布塑料管道产品行业指导价格

   一、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非铅盐稳定剂)
          1、产品标准:GB/T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2、行业指导价格(出厂价):12300元/吨(PVC树脂参考价按8000元/吨计)。
      二、排水用PVC-U管材
          1、产品标准:GB/T5836.1-2006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GB/T10002.3-1996埋地排污、废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2、行业指导价格(出厂价):11300元/吨(PVC树脂参考价按8000元/吨计)。
      三、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材
          1、产品标准:GB15558.1-2003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 第一部分 管材
          2、行业指导价格(出厂价):21500元/吨(PE原材料参考价按17000元/吨计)。
      四、给水用PE管材
          1、产品标准:GB/T13663-20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2、行业指导价格(出厂价):20500元/吨(PE原材料参考价按16000元/吨计)。
      五、埋地排水用PVC-U双壁波纹管材
          1、产品标准:GB/T18477-2001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材
          2、行业指导价格(出厂价):12000元/吨(PVC树脂参考价按8000元/吨计)。
      六、埋地排水用PE双壁波纹管材
          1、产品标准:GB/T19472.1-2004 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一部分 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
          2、行业指导价格(出厂价):18000元/吨(PE原材料参考价按13500元/吨计)。
      七、PE缠绕结构壁管材:
          1、产品标准:GB/T19472.2-2004 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二部分 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及相关标准。
          2、行业指导价格(包括现场施工安装指导费用的出厂价):19000元/吨(PE原材料参考价按13500元/吨计)。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4:31 | 只看该作者

塑编业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期

我国塑料扁丝及编织制品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产量增速连续三年超过15%。2005年,全国塑料扁丝及编织制品产量为236.86万吨,较2004年增长23.86%;2006年,全国产量跃上300万吨大关,达301.28万吨,比上年增长27.19%。同时,全国塑编业经过前几年行业洗牌,目前产品价格开始攀升,企业经济效益自今年一季度开始出现好转。随着需求不断增长,下游用户对高企的价格逐渐认可,预计塑编业发展将迎来黄金期。
    在水泥领域,自2002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GB 9774-2002《水泥包装袋》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水泥包装只能采用糊底纸袋、覆膜塑编袋和复合袋。覆膜塑编袋具有强度好、易加工、易运输和回收等特点,近几年在水泥包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中国建筑包装协会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水泥包装袋中,覆膜塑编袋比例已经由几年前的70%增至85%以上,几乎形成一统天下的格局。随着塑编袋轻质、耐用、易回收等优势的显现,预计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增加,水泥包装对塑编袋需求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目前,我国水泥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据中国建筑包装协会统计,2006年全国水泥产量跃上12亿吨,比上年增长12.78%。2006年全国水泥包装消耗覆膜塑编袋160亿条,约合180万吨。今后几年,随着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预计水泥需求仍将保持年均7%以上的增速。估计到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将达15.5亿吨,即便仍按覆膜塑编袋在水泥包装中占85%计算,所需覆膜塑编袋也将达190亿条,约合215万吨。       
    在城镇化方面,城镇化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推动商品粮和工业用粮需求猛增。预计今后每年将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2010年全国城市人口将达5.5亿人,城镇化水平提升至47%。统计显示,2001~2005年,我国城市年人均食用粮200.6千克,预计到2010年全国城市人口食用粮将超过1.1亿吨,即便按25千克/袋(目前食用粮市场最大包装)计,届时也需塑编复合袋44亿多条,约合35.2万吨。  
    此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使我国工业用粮持续增加。统计显示,近几年,全国工业用粮年均增幅超过9%。据中国粮油协会预测,到2010年,全国工业用粮将超过9000万吨,意味着需要塑料复合编织袋超过36亿条,约合30万吨。如果再考虑商品粮与工业用粮对包装需求的多样化,那么商品粮对塑料复合袋的需求量还会成倍增加,预计总需求将达70万吨以上。       
    在化工领域,塑编袋需求也在稳步增加。目前,我国已是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2006年,全国化肥业消耗塑编袋18亿条,合28万吨。预计到2010年,全国化肥包装将消耗塑编袋26亿条,约合38万吨。我国氯碱和合成树脂产量近几年增长迅猛,对塑编袋需求也持续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国合成树脂、纯碱、烧碱领域,将分别需要塑编袋(或覆膜袋)16亿条、4.4亿条和3.3亿条,总量合25万吨。而无机填料作为造纸、涂料、轮胎、塑料加工等的重要原料,也在拉动塑编袋市场。预计到2010年,包括碳酸钙、高岭土等无机填充物,将需要塑编袋3.2亿条,合3.6万吨。       
    在饲料领域,塑编袋需求也受到强有力的拉升。2005年,全国饲料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2006年为1.024亿吨。按农牧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国饲料产量将超过2亿吨,达2.3亿吨,即便按2亿吨计算,也需塑编袋80亿条,合60万吨。       
    此外,矿产、水产、果类产品包装对塑编袋的需求,预计也将大幅增长,加上彩条布、土工布、集装袋、包皮布等,预计到2010年需要塑料扁丝及编织制品25万~26万吨。       
    综上所述,到2010年,我国塑料扁丝及编织制品需求最保守估计将达445万吨,比2006年增长144万吨,年均增幅将达11.84%。而我国塑编业经历了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原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和电、运、劳动力成本激增的挤压后,目前存活企业数量只有2004年初的2/3。可以预见,随着相关产业继续快速发展,我国塑编业发展有望迎来黄金期。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4:51 | 只看该作者

粮食燃料乙醇项目被叫停:非粮乙醇成风标

随着过去几年在国内被众多企业追捧的粮食燃料乙醇项目被国家叫停,国内生物燃料乙醇老大中粮集团压力骤增。        
    6月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说,现在国内的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大多都是用粮食作为原料。目前,中粮燃料乙醇大约有一半是以粮食为原料。 
        据新华社报道,在此之前的6月7日,国务院紧急召开了常务会议,主要讨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问题。        
    由于煤变油项目和粮食燃料乙醇项目都是“以缺代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导致大量污染物还造成原材料紧张,相关原材料价格飞涨。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发改委一位官员称,此次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对粮食燃料乙醇和煤变油的发展情况表示非常担心,会上多次插话发表意见,并明确指出,第一,粮食燃料乙醇要停止;第二,煤变油今后不得再搞。
        以非粮代替粮食         
    “除了河南天冠、吉林燃料乙醇、黑龙江华润酒精、安徽丰原燃料酒精这四家企业(上述四家企业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十五’期间全国4个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之外,今后不得再批准其它新项目,包括现有的四家在内。”上述发改委官员表示。
        国家能源办公室副主任、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也表示,国务院已在总体部署中指出,我国今后能源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今后我们发展生物燃料的原料将以薯类为主,如向木薯、红薯、红高粱方面发展。”上述发改委官员称,“国务院领导在此次会上提出在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同时,必须要遵循‘三个不得’和‘四个坚持’。‘三不得’就是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四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环境生态保护,坚持科学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石元春在6月9日举行的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表示,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大势所趋,“从全球范围上看,现代生物能源大约占整个能源结构的1.91%,美国生物能源大约占到2.76%,而中国生物能源大约占到0.20%,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从全球来看,生物乙醇发展前景非常好,非常快。”
        事实上,中国在生物乙醇方面起步也比较早。在21世纪初就在东北建立了四个生产乙醇的基地。 
        2006年8月,发改委召开了全国生物能源开发利用工作会议。
        2006年11月,财政部、发改委等五部委正式启动了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财税扶持计划。
        目前,中粮、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国企以及广西、山东等省市已经积极投入到生物质能能源的开发。        
    “我们今后在生物质能领域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明确发展非粮替代。”上述发改委官员说,基本原则是生产基地要靠近原料基地、靠近市场,要达到合理经济规模,要省内自产自销,形成一个整体的布局。
        粮食乙醇之忧
        对于中粮集团旗下的丰原生化而言,粮食原料的供应瓶颈已成为公司发展燃料乙醇的掣肘。        
    今年4月30日,丰原生化发布公告称,预计公司2007年上半年度亏损,所提及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玉米等主要原辅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导致产品制造成本上升。
        近年来,随着燃料乙醇遍地开花,其主要原料玉米的价格上升趋势明显。
        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玉米主要生产地之一的吉林,每吨玉米的价格已经由2005年初不到1000元上升到如今的1500元上下。        
    5月29日,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收购玉米的市价达到每斤0.69元,而180多公里外的公主岭市收粮大户——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更是报出了每斤0.735元的高价。
        非粮乙醇已成为燃料乙醇继续发展下去的选择。        
    石元春认为,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首先,美国的人均耕地是0.59公顷,中国只有0.11公顷,我们耕地极其缺乏,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其次,2005年美国人均拥有粮食1213公斤,中国只有318公斤,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第三,2005年中国经进口使用油籽2604万吨,食糖是103万吨。针对这个国情我们提出的原则是中国燃料乙醇不争粮地,才可以持续发展。中国燃料乙醇的发展,就是要“试之粮,发之非粮”。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则指出,为陈化粮问题,国家在“十五”期间批准建设了4个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但从去年开始,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乙醇存在与人争粮问题开始凸显出来。
        第一大户中粮转型
        对于国家此次紧急叫停粮食燃料乙醇的强硬政策,作为国内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中粮集团无疑压力倍增。
        根据中粮的计划,2010年前后,其生物燃料乙醇产量将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0%。        
    “现在国家限制粮食原料来做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要求我们向非粮或者纤维素方面去转变。但非粮乙醇燃料的原料在中国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辅助发展。”论坛中,中粮燃料乙醇的技术与发展规划郝小明说,“我觉得适度发展粮食原料做燃料乙醇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以及对于粮食的储备与转化,都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认为应该严格控制规模,而不应该一律禁止。”
        不过,中粮总裁于旭波表示,为响应国家号召,下一步中粮首要任务就是迅速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
        事实上,在去年12月,中粮就已在广西北部湾建立了一个以木薯为原料的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总投资为14.6亿元。        
    “中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纤维素燃料乙醇。”于旭波说,目前中粮集团和丹麦诺维信公司(世界最大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企业)合作在黑龙江投了5000万共建一个用玉米秸秆做纤维素乙醇的试点基地,目前的规模是500吨,希望尽快扩展到5000吨。
4#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5:07 | 只看该作者

发改委:农民大量宰杀母猪导致肉价上涨

2007年6月12日15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陈伟生、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朱小良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5月猪肉价格反季节大涨原因涉及农民不愿养猪和猪蓝耳病等报告影响供给。周望军明确指出“养猪不如打工划算”是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解释称,猪肉价格大涨涉及到一些具体情况。去年生猪价格达到了最低,每市斤毛猪价格是3.23元。导致农民大量宰杀母猪,不愿意养猪。一些生猪主产省报告了蓝耳并猪高热病,对供给有一些影响。
  周望军同时指出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的三大主要因素:“第一,养猪不如打工划算。第二,养猪面临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所谓市场风险主要是价格风险,比如去年毛猪价格只有3块多钱一斤。疫病风险就是一旦染上猪病,可能就血本无归了。第三,养猪的成本在提升,包括饲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从长期来看,农民养猪的纯利润就是10%左右,最近涨价,暂时表现出利润高一些,但长期来看,纯利润是比较少的。我认为这三个原因可能是影响农民养猪特别是散户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周望军说。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朱小良表示今年4、5月份,国内市场猪肉价格涨得比较快,国务院和各地政府努力进行调控。根据商务部监测,近一段时间全国猪肉价格已经基本上趋于稳定。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6月10日为20.93元/公斤,比5月底下降2.3%,猪肉批发价格为16.51元/公斤,比5月底下降0.3%。
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5:33 | 只看该作者

粮食价格能涨到多少?

  低的粮食库存、强劲的需求增长、以及化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会引起人们对世界粮食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的担心
  近期国际粮食价格急剧上涨。粮食价格从2007年年初以来持续上涨,到4月份上涨了约20%,其中玉米价格增长尤为迅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包括通过牲畜和禽类的饲料),粮食在食品摄入量中占很大的份额。粮食在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中的权重大约为11%(若仅计算直接消费的话)。尽管长期来看,粮食的实际价格趋于下降,但是有些时候粮食价格会急剧上涨,例如当粮食库存降至低水平,由于干旱而减产,或者主要的粮食生产国或消费国的政策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候。
  上一次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发生在1994-1996年。那时,由于粮食库存低、化肥价格高以及快速增长的经济导致了粮食需求增加,玉米和小麦价格翻了一番,大米价格上涨了一半。目前,除了粮食库存更低,化肥价格更高,经济增长更强劲以外,我们现在的情况与1994-1996年类似。现在也有两个主要的政策变化,导致(中国)粮食库存的降低以及粮食消费的提高(美国的生物燃料)。此外,能源价格接近历史高点,这使得粮食生产的成本上升、供给减少。玉米价格较2006年夏天上涨了75%,即将到来的北半球收获季节对粮食价格及食品供给是非常关键的。
  目前国际粮食库存量非常低。预计库存量在本市场年度末(2007年年中)降至总使用量的15.8%,相比之下,自1990年以来这一数据的平均水平是27%。目前这一数据只是略高于1972-1973年的15.4%;而当时随之而来的,是在1974-1975年的粮食价格翻了一番多和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现在的玉米存库量特别低。
  2007年的粮食供给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尽管要对今年的粮食产量做一个好的估计还为时过早,但是化肥和能源的价格居高不下,可能使粮食生产的成本上升,进而会降低产量和供给。在过去的五年中,化肥价格稳步增长到高于1994-1996年的价格水平,在过去的6个月增长尤为迅速。能源价格也高于1994-1996年的水平,并且大约等于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水平。除了对粮食产量的增长不足以重建库存的担心之外,有人担心美国的乙醇生产对玉米的需求会超过供给的增长,引起玉米及其他农作物价格的上涨。乙醇生产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美国是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3。通常,美国有大量的生产过剩,并能通过现有的存货或扩大生产来补充其他国家的不足。然而,原油价格上涨,再加上政府税收的激励措施,导致乙醇生产对玉米的需求急剧增长,目前乙醇生产对玉米的使用量占美国玉米产量的20%,而且预计在2007年将达到25%。由于乙醇生产的大幅增加,美国农民预计会增加15%的玉米种植。但是这种增长来自于将用于其他农作物生产的土地(主要是棉花和大豆)转为种植玉米,这预期将引起其他农作物价格上涨。
  由于粮食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价格压力可能持续。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收入的强劲增长,推动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的粮食消费从2000年到2005年增长了17%。由于经济增长加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中国(占世界粮食消费的20%)目前的粮食库存仅为1999年粮食库存的三分之一,不具备多少缓冲粮食生产不足的能力。印度由于干旱导致粮食库存量较低。
  综合这些因素,低的粮食库存、强劲的需求增长、以及化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会引起人们对世界粮食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的担心。 
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5:52 | 只看该作者

农产品期货上市步伐还应再快点

  国内期货市场各方面才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期货和西方国家比,明显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集中表现在上市交易的品种数量和合约交易的数量较少、产品结构单一等方面。
  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现状,与其所肩负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任务极不相称,鉴此,扩大农产品期货上市的品种,加快推出包括农产品期货在内的商品期货的创新和上市的步伐,已经成为当前期货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设”、“积极开发农产品期货品种”,对期货市场提出了新的任务。为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证监会积极稳妥发展期货市场列入全年工作的重点内容,指导各期货交易所加快了推进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市创新的步伐。近日,郑交所适时推出菜籽油期货新产品便是各方努力的一个重要成果。随着菜籽油期货的推出上市交易,可以预计的是,国内期货市场将推出更多农产品期货,农产品期货上市的数量会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也不断改善,期货市场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国内“三农”发展的任务正在得到全面体现和认真落实。
  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成熟的期货市场相比较,国内期货市场各方面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农产品期货方面,明显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集中表现在农产品上市交易的品种数量和合约交易的数量较少、产品结构单一等方面。目前,国内三家期货交易所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只有8个,而国际期货农产品有1000多种;在产品结构上,美国除了有大量农产品期货上市交易外,还有农产品期货期权上市交易品种20个。显然,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现状,与其所肩负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任务极不相称,也不利于期货市场积极稳妥发展新形势的需要。鉴此,扩大农产品期货上市的品种,加快推出包括农产品期货在内的商品期货的创新和上市的步伐,已经成为当前期货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
  扩大农产品期货上市的品种数量,加快农产品期货上市的创新步伐,需要解决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
  重新审视期货市场地位和功能  期货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期货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影响和作用不断加强,由此,要与时俱进,以积极的态势,重新审视和正确认识期货市场在整个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应当说,“确立期货市场作为广义资本市场的核心地位”的新观点,已经为业内外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所首肯和关注。这是因为:一是金融期货的推出上市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打破我国金融市场相互割裂的传统局面,期货市场作为各金融市场的联结或中介的影响力和作用将得到提升和持续显现,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核心地位将得到市场各方的重视和确认。二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期货上市品种的推出和期货衍生工具的丰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交易规模的增长和日益扩大化,将从根本上影响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结构、资金结构、市场运行、风险控制和市场监管的水平和效率,期货市场将在资本市场以及整个金融市场中异军突起,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三是随着期货市场产品的不断推出创新和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涉入期货市场投资,促使一些重要的大宗商品期货内在的金融属性不断凸显,从而促进期货市场特有的基本功能不断深化和拓展。期货市场除了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等功能以外,其具有的诸如分散金融投资过度集中、提供信贷融资参考以及为金融企业提供自身管理、为金融客户提供投资服务等金融投资功能正在金融领域中广泛运用,影响越益扩大。
  总之,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期货市场必将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一个无可代替的重要角色。
  建立国家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  现行的期货产品推出上市的审批管理制度,依旧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约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期货市场积极稳妥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在现行的期货产品上市审批管理制度下,期货交易所推出一个期货新品种上市,除了按正常渠道需要上报期货市场监管部门审批之外,还必须一一征询产品涉及的多个部委、现货主管部门、相关大型国企和地方政府的意见,且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导致上市过程协调难度加大,成本过高,进程缓慢。
  从西方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市场发展历程来看,期货产品推出上市的过程应该基本上是由市场方式推动完成。但国内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新兴加转轨时期。鉴此,在这一特殊发展时期,国家应建立一个统一、集中、权威和高效的期货产品上市创新的计划、决策和审批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指导和集中统一制定期货产品上市创新的整体规划、决策程序和审批管理工作,尽快改变现行的高度行政化、多头管理、相互牵制和效率低下的期货产品的上市审批管理制度,加快商品期货的上市创新步伐。
  抓紧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期货产品的推出上市和创新、发展,是一个涉及多方面权益的系统工程。不言而喻,期货产品的创新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观念、行政格局、行业管理、工作方式和规章制度,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推动。同时,期货产品的上市创新和运行也必然牵涉到市场各参与主体合法权益的保障、市场正常交易秩序的维护和风险的有效管理等,如何兼顾、平衡和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也是一个客观存在和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重视和抓紧期货产品上市创新及相关行政管理和市场运行的立法体系建设,利用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强制性、制约性来达到推动期货产品的上市创新、依法行政和市场运行,赋予相关参与主体法定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妥善解决各参与体的合法权益,实为必要,势在必行。
  建立一个期货产品上市创新及相关行政管理和市场运行的立法体系并不断加以实施和完善,才能真正奠定期货产品上市创新牢固的市场基础,确保期货产品上市创新的稳步、高效运行,为扶持现代农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6:16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1—4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1-4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显著下降。1-4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出口额为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进口额为1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农产品贸易逆差0.27亿美元,同比下降97.6%。
  一、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
  1-4月,我国出口谷物464.9万吨,同比增长53.1%;进口67.9万吨,同比下降53.3%;谷物净出口397.1万吨,同比增长1.5倍。分品种看,稻谷产品、玉米产品、小麦产品净出口,大麦产品进口同比下降:
  稻谷产品:出口49.9万吨,同比增长20.6%;进口18.5万吨,同比下降38.1%;净出口31.4万吨,同比增长1.7倍。在稻谷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大米出口占98.3%,进口占97.8%。
  玉米产品:出口348.0万吨,同比增长55.4%;进口0.6402万吨;净出口347.4万吨,同比增长55.3%。
  小麦产品:出口52.5万吨,同比增长72.6%;进口7.11万吨,同比下降67.3%;小麦净出口45.4万吨,同比增长4.2倍。
  大麦产品:进口40.3万吨,同比下降56.1%。
  二、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食用植物油出口下降进口增长
  食用油籽:1-4月出口47.8万吨,同比增长19.3%;进口878.2万吨,同比增长3.1%。其中,大豆出口17.5万吨,同比增长30.5%;进口837.1万吨,同比增长4.9%,占食用油籽进口总量的95.3%。
  食用植物油:1-4月出口6.6万吨,同比下降42.1%;进口253.3万吨,同比增长30.3%。其中,豆油出口2.31万吨,同比下降18.2%;进口79.2万吨,同比增长15.6%,占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的31.3%。菜籽油出口1.67万吨,同比下降60.6%;进口10.2万吨,同比增长54.8倍。棕榈油进口158.8万吨,同比增长27.2%,占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的62.7%。。
  三、棉花进口量大幅下降、食糖进出口量均下降、蔬菜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增长、水果进出口量和进出口额增长
  棉花:1-4月出口0.8414万吨,同比增长1.9倍;进口78.6万吨,同比下降52.8%。
  食糖:1-4月出口5.2万吨,同比下降11.5%;进口23.1万吨,同比下降9.7%。
  蔬菜:1-4月出口252.6万吨,同比增长14.5%,出口额20.2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进口3.2万吨,同比下降31.2%,进口额0.33亿美元,同比增长6.6%。
  水果:1-4月出口163.2万吨,同比增长28.8%,出口额11.7亿美元,同比增长50.1%;进口54.0万吨,同比增长5.9%,进口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28.0%。
  四、畜产品贸易逆差显著扩大;水产品贸易顺差稳步提高
  畜产品:1-4月出口额11.6亿美元,同比增长3.9%;进口额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贸易逆差7.3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其中,生猪产品出口2.8亿美元,同比下降3.4%;进口0.91亿美元,同比增长89.0%。家禽产品出口3.0亿美元,同比增长5.5%;进口2.5亿美元,同比增长79.8%。
  水产品:1-4月出口额30.1亿美元,同比增长15.9%;进口额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贸易顺差为14.6亿美元,同比增长6.8%。
  注:
  1.稻谷产品:包括大米、大米粉、稻谷和种用稻谷
  2.玉米产品:包括玉米、玉米粉、其他加工玉米和种用玉米
  3.小麦产品:包括小麦、小麦粉和种用小麦
  4.大麦产品:包括大麦、加工大麦和种用大麦
  5.生猪产品:包括活猪、加工猪肉、种猪、猪肉、猪杂碎
  6.家禽产品:包括加工家禽、其它活家禽、禽肉及杂碎、种禽
  7.水产品:包括碘、对虾、活鱼、加工鱼类、其它水产品、裙带菜、饲料用鱼粉、鲜冷冻鱼、珍珠、鱿鱼
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6:35 | 只看该作者

大豆市场收购普遍困难

  本周(6月2日-6月8日),国内多数地区的大豆市场现货价格再度攀升,东北产区更是出现了自年度收购期以来的最高价格。截至2007年6月7日,黑龙江东部地区贸易商及中等加工企业收购均价为2.88-2.92元/公斤,较上周报价上涨0.04元/公斤。从调查和监测的情况看,当前东北陈豆销售即将售罄,而下游产品火热的市场行情又让还有少量存货的农民惜售心理加重,使得各地大豆收购普遍困难,有价无市局面较为明显。而食品大豆收购状况略强于油用大豆,但多数贸易商的日收购数量仍不足百吨。据了解,目前产区收购均价已经提升到2.96-2.98元/公斤,较本周初价格上涨0.04元-0.06元/公斤。预计随着国产大豆库存的日益紧张,其价格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有价无市局面也将更加凸显。
  一周要闻回顾:
  ★山东龙口口岸截获大豆疫霉病菌山东省龙口检验检疫局近日在对来自美国的两批、58309.5吨、货值1775.5万美元的黄大豆实施检验检疫时,检出携有禁止进境的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大豆疫霉病菌。这是继去年该局首次检出大豆疫霉病之后,再次截获两批次该类疫病。目前,龙口局已按要求对进境大豆实行严格监管使用,对相关的杂质及下脚料进行监管销毁处理。
  ★黑龙江农民已售大豆余粮48.75亿公斤从黑龙江省粮食局获悉,自从去年秋粮上市以来,全省农民已销售水稻、玉米、大豆三大品种余粮236.1亿公斤,占三大品种商品量的92%。其中,大豆已销售48.75亿公斤。综合测算显示,该省农民总体增收约21.2亿元。而据黑龙江省粮食局农村处处长吕朝文分析说,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高、进口大豆成本提高是黑龙江省大豆市场收购价格低开高走,购销活跃的主要原因。
  ★东北地区新作大豆出苗情况较好目前,东北地区大豆出苗齐、长势好。据有关农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吉林省新作大豆已出苗96%,和去年同期持平;而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当地的大豆出苗面积已占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
  ★Conab预计06/07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5802万吨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预计2006/07年度大豆产量为5802万吨,与大多数私营分析机构的预测相一致。Conab五月份曾预计巴西大豆产量为5750万吨。据了解,巴西大豆收割工作基本结束,目前只有南里奥格兰德州尚余少量大豆没有收割。而2006/07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为2070万公顷,比2005/06年度的2220万公顷减少了7.1%。
  ★美国农业部作物进展周报:大豆播种完成88%截至6月3日,美国大豆播种完成88%,高于一周前的80%,去年同期88%,五年同期进度81%。报告出台前市场交易商预计播种完成88到90%左右。全国大豆出苗率为70%,上周48%,上年同期66%,五年平均进度是56%。大豆优良率为71%,去年同期70%。高于市场预计的67到70%。
  市场分析预测:
  国产大豆库存日益紧张,现货价格再度攀升本周,CBOT大豆市场保持了近期以来的强劲表现,期价继续稳步上行。由于消息面比较平静,技术性因素成为影响期价运行方向的主导,长期利多基本面美产区干旱担忧、全球植物油价格坚挺则依然对大豆市场构成持续支撑。截至6月7日,CBOT大豆7月主力合约涨9.75美分,报每蒲式耳832美分。较之外盘,连豆的盘面表现就相对偏弱,但基于豆油大涨和北半球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对盘面的利多影响,多数投资者对远期行情持乐观态度,认为后市补涨的可能较大。现货方面,本周以来,国内市场大豆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由于豆油价格仍保持强势,油脂企业压榨利润转好,对原料的收购热情较高,这再次成为此次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但由于产区市场可供交易大豆较少,整体成交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有价无市的情形日趋显著。据了解,目前当地大部分贸易商对远期行情特别看好,还在坚持收购,而且各粮点的收购对象已经扩展到了对中小型贸易商的直接收购。目前,由于外盘大豆期货价格持续走高,导致中国6月份船期的美国进口大豆理论成本已达3480元/吨,国内大豆价格的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可以预见,以上多种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将直接导致市场看涨气氛增强,大豆后市稳健上行的可能较大。而据来自气象部门的信息称,受5月下旬降雨较多影响,黑龙江、吉林等省旱区的旱象得到了极大缓解或解除。经了解,当前东北地区的大豆已进入出苗普遍期。
9#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6:52 | 只看该作者

旱情再度抬头 玉米播种生长面临威胁

  一周以来,东北及华北两大玉米主产区气温偏高,降水稀少,使一度有所缓解的旱情再次抬头,对新季玉米的生长和播种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玉米处于拔节的生长阶段,以吉林省中部为例,玉米普遍株高30厘米左右,叶片6-7只。5月下旬至6月1日期间,东北地区降雨频繁,中部及东部地区普遍出现透雨,墒情较好。而西部地区则降雨量有限,但旱情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此间玉米幼苗在得到水分补给后,迎来高温天气,生长较快。本月上旬以来,各地普遍气温较高,蒸发严重,而降雨稀少,使旱情再次抬头。根据中华粮网的电话了解,目前辽宁省西北部,吉林省西部干旱较为严重,中部及东部也均有不同程度缺墒,限制了玉米的进一步快速生长。
  华北地区目前正处于夏玉米播种期。从中华粮网与各地的电话采访中掌握,进入中旬,华北南部地区小麦收割已毕,玉米播种进展较快,河南省南部地区农民早在6月初趁当时降雨天气进行了抢种。本周,华北北部几个玉米主产省基本完成小麦收割工作,玉米播种也将陆续开展。但现实的气象条件却极为不利。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降水检测数据显示,6月2日至6月11日期间,华北各省降雨量普遍在10厘米以内,多数地区甚至未出现降水,与此同时,该区域持续30度以上的高温使地面蒸发强度较大。华北地区春季以来持续的旱情使玉米播种工作面临较大威胁。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7:10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去年变化趋势

  6月11日,大商所大豆玉米考察团开始了对大豆和玉米主产区黑龙江的考察。从总体考察情况来看,黑龙江地区延续了去年的大豆面积减少,玉米面积增加的趋势,而新年度该省新作物生长开局良好。
  上年度玉米剩余量多 大豆销售比较顺利

  黑龙江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考察团,由于前年大豆价格高开低走,去年豆农多在收获后就积极销售,农民手中大豆剩余数量减少。目前黑龙江大豆商品量大约还剩余130多万吨,其中贸易商手中有100多万吨,农民手中有30多万吨,而去年同期农民大豆还剩余近100万吨。他说,从铁路部门提供的数据看,到5月底,大豆铁路外运辆达到570万吨,同比多运了100多万吨。而且从变化趋势来看,出现外运量逐步减少的迹象,省内销售商与农民多看好后期价格,并不急于出售。从目前情况看,大豆的效益比去年有所提高。
  关于玉米,该负责人说,目前农民手中剩余大约在65万吨左右,而在中间贸易商手中的应在500多万吨左右,前期外运量同比少运112万吨,目前呈逐步增加趋势,外运压力较大。其原因在于玉米收购成本较高,多在1444元/吨左右,现在销售利润不高,贸易商销售并不积极。同时,省内部分玉米加工企业面临利润下降,开工不足现象,也减少了本地玉米消化速度。
  随后考察团走访的齐齐哈尔市粮食局解的情况反映了省粮食局讲的情况。据齐齐哈尔市粮食局农管科吕延安主任告诉考察团,该地区2006年产大豆127万吨,目前农民剩余量约为10万吨;玉米产量为361万吨,农民剩余量约为20万吨,而中间贸易商收购的280万吨的大部分还没有销售。
  新年度作物播种与生长情况较好
  黑龙江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大约在5915万亩,同比减少500多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近700万亩,有望达到2000万亩,继续保持了去年的大豆减少,玉米增加的局面。
  从生长情况来看,由于雨水比较多,土地墒情很好,总体来看,今年无论是大豆还是玉米出苗情况都为近几年最好。目前出苗很齐,虽然5月底出现低温现象,但6月初气温回升和充足的光照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作物生长情况总体保持良好状态。去年大豆亩产在110公斤,玉米亩产在400公斤左右,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去年作物生长后期的天气情况异常良好,今年的作物单产很可能不如去年,但种植面积的变化还是会使两品种的总产发生较大变化。
  在佳木斯市,考察团看到,从沿途的大豆和玉米田的情况同省农委介绍的比较符合,东部地区今年降雨量较多,土壤较为湿润,不过对于大豆和玉米这两种耐涝型作物来说,其影响十分有限。
  佳木斯市农委丁主任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2005、2006两年农民种植大豆、玉米成本变化以及今年的趋势。根据抽样调查数据,2005年大豆生产成本140.17元,2006年为120.71元/亩。玉米2005年生产成本187.95元/亩,2006年则达到204元/亩。而对于2007年的情况,由于柴油价格的上涨,这两种作物的生产成本预计都有小幅上扬,但涨幅有限。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7:53 | 只看该作者

国外经纪商6月12日CBOT大豆看市

国外经纪商Benson-Quinn观点:
    今天大豆受获利平仓盘以及远期良好天气预报压制对前日明显涨幅进行修正。除小麦市场继续走强外,周二商品市场大多走软。美原油7月合约已经回落至66美元/桶水平下方,黄金期价则处于4个月低点,而CRB商品指数也跌了2.35个点。基金日内卖出大约2000张大豆、1000张豆粕、1000张豆油。目前7、12月大豆合约9日相对强弱指标分别为63、65,而在70以上被认为是超买。
    今天私人机构有关美物带东部干旱地区下周初将出现有利降雨的预报基本一致,下周初以前主产区气温将高于正常水平,随后将回落至正常水平并出现降雨。然而,这种天气预报仍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且降雨分布、雨量大小也是关键问题。欧洲天气模型暗示下周作物带东部干旱地区将有1-3英寸的明显降雨,但一家私人机构预报仅称作物带北部届时有0.25-1英寸降雨、旱情可能得到一定缓解。这些有些偏差的预报动摇了人们的信心,市场也有望继续震荡运行。
    美豆现货市场继续表现疲软,今天美湾、内陆基差报价均再次下跌。随着出口需求放缓,套保活动变得相当活跃。今天收盘7/11月合约大豆合约价差拉大至33美分,但仍不足以弥补远期交割成本。今天的可交割库存报告也显示,大豆库存反季节性增加65.9万蒲。本月末就将是7月合约第一交割通知日,或者现货价格恢复坚、要不就是期价回落,否则该合约将可能面临较大的交割压力。出口销售放缓、可交割库存增加、技术指标超买,这些因素都将使期价近期易于出现回调,但美产区东部干旱以及下年度供应趋紧预期将起到限制期价跌幅的作用。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8:11 | 只看该作者

CBOT豆类期货市场6月12日评述:受下周良好降雨预报影响,期价回调整理

道琼斯6月12日消息:经前一天明显上涨后,周二CBOT大豆期货市场在整理走势中小幅收低,有关美作物带东部将出现有利降雨的预报对盘面构成压力。7月合约开盘828 1/2美分,最高832美分,最低822 3/4美分,收盘826 1/2美分,下跌3 1/2美分;11月合约最高865美分,最低855 1/2美分,收盘860 1/4美分,下跌3 1/4美分。
    7月豆油合约收盘35.27美分/磅,较前一天下跌0.15美分;7月豆粕合约收盘229.20美元/短吨,下跌1.0美元/吨。
    分析师称,今天大豆市场对周一合约新高点进行巩固整理,投机卖盘、美作物带东部明显降雨预报压制期价,场内缺少新利多消息支撑。欧洲天气模型过去八周一直都是预报美作物带东部是如何的干旱,但本周一晚间以及周二下午的欧洲天气模型雷达图表却显示,下周一、周二期间作物带东部最干旱地区将可能出现1-3英寸的明显降雨。
    与此同时,其它一些天气预报也确认下周早期降雨机会将令作物带东部旱情得到一定缓解。全球天气服务公司气象专家表示,下周整几乎整个中西部作物带都将出现0.25-1英寸降雨,其中作物带北部地区雨量相对较大,但不排除伊利诺斯、印第安纳、俄亥俄等东部各州届时出现1英寸以上降雨的可能性。
    分析师指出,由于对美作物生长初期的干旱担忧,大豆市场经近期明显上涨后已变得超买,面对下周良好降雨预报,人们选择了减持头寸。当然,未来6-7天的天气发展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交易商将继续关注近期天气预报以寻求市场方向指引。如果接下来的天气预报进一步确认降雨,明天大豆期价有望继续走低,毕竟下周预期降雨量实在是太大。
    美农业部前一天盘后作物进度报告公布的大豆优良率为70%,较前一周下降1个百分点,符合分析师预测的下降1-3个百分点区间,去年同期为67%。尽管报告优良率出现下降,但当前美豆作物整体长势依旧非常理想,周二市场早期也因此吸引了一些抛盘。
    场内交易方面,ADM投资买入500张7月合约,JP摩根、Tenco各卖出400张7月合约,Rand财经卖出400张11月合约。全天CBOT大豆期货成交量约15万张;商品基金日内卖出大约2500张。
*豆粕 豆油
    受大豆期价回调整理影响,周二CBOT豆粕、豆油期货各合约也均收低。豆粕市场当前也已处于超买状况,期价对三个半月高点作出小幅修正。豆油市场今天早期曾努力自开盘跌幅中反弹,隔夜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恢复走强以及套利交易为期价提供支撑,但大豆及原油的下跌令这种反弹显得十分艰难。
    全天CBOT豆粕期货成交量约3.8万张,豆油成交约5.8万张;商品基金日内买入大约1000张豆油、在豆粕市场为双边交易。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11:48:31 | 只看该作者

CBOT玉米期货市场6月12日评述:受获利平仓盘压制,期价小幅收低

道琼斯6月12日消息:由于天气预报显示本周后期美作物带西部降雨量增加,周二CBOT玉米期货市场修正前一天的明显涨幅,期价受获利平仓盘压制全天震荡下行,最终各合约小幅收低1/2-2 1/2美分。7月合约开盘395美分,最高397美分,最低387 1/2美分,收盘393 1/2美分,较前一天下跌2 1/2美分;9月合约收盘402 1/2美分,下跌2 1/2美分;12月合约收盘405 1/2美分,下跌1/2美分。
    分析师称,当前玉米市场存在着太多不确定性因素,以至于一些交易商调整手中头寸。美农业部前一天盘后公布的玉米作物优良率好于预期以及小麦/玉米跨品种套利交易均对今天玉米盘面构成压制,而且有关下周美作物带东部干旱地区将获得良好降雨的预报也抑制了市场买盘活动。
    美农业部作物进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10日(周日)美玉米优良率为77%,虽较前一周下降1个百分点,但仍远高于去年同期67%的水平。
    由于全球小麦供需基本面的利多前景,近几天CBOT小麦市场涨势强劲,期价昨日触及30美分涨停板、今天又进一步上涨9-14美分。
    分析师指出,周二玉米市场表现为震荡整理模式,人们更多地是进行技术性获利平仓交易,而且参照基本面。高盛指数基金由7月合约向远月合约的移仓活动还在继续,这种熊市套利交易对近月期价有明显压制。从大的方向看,在市场能够更好地把握新作物产量之前,玉米期价将继续受到天气预报及供应预期因素影响。至于明天玉米市场走向,将主要取决于隔夜的最新天气预报情况。
    日线技术图表上,7月玉米期价目前仍保持在除100日均线以外的其它各主要均线上方。
    场内交易方面,Man财经买入1000张7月合约,UBS证券卖出1000张12月合约。全天CBOT玉米期货成交量约32.1万张;商品基金日内卖出大约3000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飞狐】 ( 网站ICP编号:京ICP备06013475号-7 )

GMT+8, 2025-11-11 03:49 , Processed in 0.2726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