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飞狐

【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找回密码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193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0611大连期货市场资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11 11:5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港口库存较多 粮商待价而沽——东北地区玉米、大豆考察系列之一

    编者按:6月中上旬,是东北地区2006/2007年度玉米、大豆销售的关键期,也是2007/2008年度玉米、大豆出苗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东北主产区两品种的销售与生长情况,由大商所主办,期货日报、中国玉米网、中国大豆网协办的“东北地区玉米、大豆考察活动”组织考察团近期赴东北地区实地调研,本报记者将及时发回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经过走访,考察团发现,目前东北地区玉米现货数量依然较多,主要反映在港口玉米库存数量较大和一些大中型粮库前期收购的玉米多未销售上。
    港口玉米库存充足  中转速度缓慢
    从考察团走访的营口港情况看,由于近几个月外运量减少,目前港口积压了大量玉米,甚至达到了港口最大储存量。据营口港负责期货交割的高宝星经理介绍,目前港口内现货玉米成本价在1410元/吨左右,而作为主要销区的广东地区价格在1520元/吨左右,由于港口发货到广东的运费大约100元/吨,贸易商更多愿意将粮食留港,以待南方价格的上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锦州港。据锦州港业务处粮食部经理王剑介绍,目前该港有玉米30万吨,较去年压港较多,几天前发货之后才空出了3万多吨的库容。他也表示,目前产区港口玉米运到南方销区的每吨成本在100元左右,贸易商利润无法保证,导致近两个月玉米贸易量大幅减少。
    两家港口相关人员均表示,目前国家已经批准了40万吨的玉米出口配额,后期合同履约发货有可能促进玉米价格提高,进而带动内贸量增加。
    粮库存粮较多并待价而沽
    据吉林省农委玉米产业协会曹主任介绍,目前该地区农民手中余粮大约在40万吨以上。从走访情况看,吉林省包括内蒙通辽地区农民手中的余粮不多,大约在10%—20%,粮食基本上集中在现货商手中,与去年不同的是,由于今年农民卖粮高峰期拖后,现货商收购成本明显增加。
从往年情况看,新玉米上市至春节前是农民售粮的第一个高峰期,经过本阶段,民间玉米存量大概会剩余50%左右;春节后至3月份,民间玉米存量降至30%左右;4月份至“五一”前,随着新一轮春耕的开始,农民售粮活动基本停止。而今年因玉米销售高峰期延后,4月至“五一”前,农民售粮活动较往年有所增加。这种结构性的转变压缩了现货商的利润,并使之流入农民手中。
    以松原市为例,全市31个粮库有玉米库存60多万吨,大部分是春节前收购,且价格较高。因年后农民依然认可有所回落的价格,粮食外运较多,年前粮库收购的粮食无法顺利出库。
    接受采访的大部分玉米贸易商认为,随着深加工企业自备粮消耗完毕后重新收购的展开及饲料行业需求的恢复,后期玉米价格仍将继续上行,他们也将等待价格达到预期后再进行销售。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1:56:51 | 只看该作者

豆油迎来高价时代

  今年3月开始,大商所的豆油期货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在价格不断攀升的同时,成交和持仓也不断放大,6月6日的成交量更是创出了37万手以上的历史记录。
  交易的活跃吸引了市场进一步的关注。在上周六由大商所在上海主办的豆油期货分析师培训班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曹智认为,在我国人均收入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再加上生物燃料的需求,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都将是一个油脂短缺的国家,豆油的高油价时代也已经到来。
  宏观向好推动油脂消费
  2006/07年度,我国的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为16公斤,虽然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仍然低于东南亚国家的20公斤的水平,也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45公斤的水平。曹智认为,虽然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增长相对缓慢,但餐饮业迅速的成长所消耗的植物油却在快速增加,并使植物油的消费结构由主要家庭消费变为在外的餐饮消费。
  在植物油消费增长的现实和预期下,食用油结构也在发生改变。1995年时,我国植物油中还是菜籽油位列第一,豆油第二,而早在2003年,豆油的份额就已增加到33%,菜籽油为23%,棉籽油为18%。曹智认为,由于大豆贸易量和产量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对油料产品的需求还主要集中在大豆上,这正是导致豆油所占比重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
  生物燃料需求旺盛
  能源价格的高涨也使生物燃料的需求持续坚挺,曹智说,基于对生物柴油的规划,美欧在未来10到15年间的生物柴油需求量可以达到2800万吨,且不排除世界食用油消费出现增加的态势。“很多的资源被这些国家用来生产生物柴油,这必然导致食用油的紧张。”他指出,“生物柴油的发展让豆油和菜籽油等品种从纯农产品演变为需求量很高的工业产品,促进了价格的上升。”
  2006年中国的生物柴油的加工能力和总量达到280万吨,几乎是我国所有食用油的12%到13%。如果这些加工厂在价格合适的时候,收购一些食用油来生产,必然造成国内需求的增加和供应的紧张,“生物柴油这个概念掺入到农产品当中,就会导致价格的变化”,他认为。
  豆油的高价时代
  尽管豆油价格短期也存在回落的可能性,因为国家不允许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进而影响到群众生活质量,但曹智始终认为,生物燃料的使用使农产品渗入到工业品中,定价模式本身即发生了改变,中长期价格的上涨也成为了必然。其中豆油的需求即受到了生物燃料的支持。
  就目前而言,对豆油价格的判断还应考虑消费量相当的棕榈油价格,因为棕榈油在最近一段时间价格高于豆油。而由此看来,豆油和棕榈油之间价格的倒挂,也将促使一部分订购棕榈油的厂商转向订购豆油,从而推高其价格。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2:00:11 | 只看该作者

东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倒挂” 粮源争夺加重

  据辽宁省粮食部门信息,目前东北玉米市场价格达到近年来同期高点,虽然销区价格也有所上扬,但上涨幅度小于产区,二者之间运行步伐并非完全一致,这就使得局部产销区市场价格“倒挂”,无奈之下粮商只得将高价收购的玉米存入库内,待到有利润的时候再销售。
  据了解,北方港口、辽宁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均较上周每吨走高10元-20元。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农民玉米留存量已减至10%-15%,而农民对质量好的玉米又较为惜售,这不但使得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量普遍难以满足当日生产所需,而且,由于目前标准品玉米货源较少,东北收购主体和国内用粮企业争夺粮源现象趋于加重,玉米质量价差也明显扩大。
  另外,随着气温明显升高,东北地区烘干塔已经停止作业,目前东北玉米采取自然晾晒降水。然而,近期东北一些主产区仍不断出现降雨,使农民玉米难以及时晾晒,造成许多玉米出现不同程度霉变,霉变率在3.5-6.5%。
4#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2:00:28 | 只看该作者

CBOT大豆市场一周综述(6月4日-6月8日)

过去一周,CBOT大豆期货市场总体仍延续了近期强势表现,期价震荡上行、合约高点被不断刷新。整周里,7月大豆合约最高833美分、最低806 3/4美分、收盘820 1/2美分,较前一周上涨2 1/2美分;11月合约最高866美分、最低838 1/2 美分、收盘853美分,上涨5 1/2美分。
    当周CBOT大豆市场利多支撑主要来自于美产区东部干旱担忧、远期供应趋紧预期、全球植物油价格持续坚挺以及投机买盘拉动。近月7月合约整周都保持在800美分关口上方运行,期价刷新822美分前高点,同时也是连续图表上的近三年新高;远月11月合约则是连续第二周创出合约新高。自4月末低点开始反弹以来,7、11月合约累计攀升幅度分别达到107 1/2美分、104美分。然而,经过近期的大幅上涨之后,短期供应充足基本面、美产区天气不确定性、指标超买盘等因素也令CBOT大豆市场遭遇了一定程度的获利平仓压力,期价在当前高位的震荡性加剧。
    美主产区天气状况发展依然是影响当前大豆市场走势的主线。过去一周,干旱的美作物带东部地区虽获得了一些有利降雨补充,但地表湿度仍显不足,而作物带西部降雨状况依然较好。天气预报显示,下周美作物带降雨很可能将维持“西多东少”格局,东部旱情改善前景仍不明朗。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一份远期预报称,“拉妮娜”气候现象有望在未来1-3月内形成,今年美国大豆作物在夏季关键生长期将可能面临不利的温暖干燥天气模式。事实上,当前美国大豆作物整体生长状况还是较为理想,人们的这种天气忧虑更多的还是基于心理预期层面。美农业部周一报告首次公布的大豆作物优良率为71%,较去年同期高出1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五年同期平均水平。
    投机基金近期在CBOT大豆市场买入动作并没有像预想得那样放缓。据CFTC周五持仓报告,截止6月5日(周二)商品基金持有CBOT大豆期货净多单14.3万张,较前一周约大幅增加1.9万张,其中单向增持多单的数量高达18800张。基金大豆净多单近六周已累计增加8.1万张,也是连续第三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而大豆市场总持仓稳步增加的表现则进一步诠解了基金买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当前形势看,除非有强利空题材出现,否则基金近期仍不会轻易放弃其所建立的巨量头单头寸。预计截止6月8日(周五),商品基金CBOT大豆期货净多单约为13.9万张。
    在周边市场上,基于生物能源需求扩张前景以及全球小麦产区的干旱天气影响,近期全球植物油、饲用谷物期价普遍坚挺。当前农产品市已经形成了一种“羊群效应”,各品种间也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本周CBOT豆油、小麦、玉米等商品期价均保持在了近期高位,而基金在这些品种上的买入动作也都较为明显。据CFTC报告显示,截止6月5日(周二)商品基金持有CBOT玉米期货净多单24.9万张,较前一周剧增3.6万;持有CBOT小麦期货净多单1.4万张,较前一周增加1.4万张;持有CBOT豆粕期货净多单4.2万张,较前一周增加9000张;持有CBOT豆油期货净多单7.8万张,较前一周增加2900张。
    美国农业部6月11日(周一)将公布新月度供需报告。由于分析师预期美农业部在6月30日面积确认报告前对新作物预估数据进行调整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估计报告对市场影响较为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农业部本次报告将首次发布2007-08年度全球大豆供需预估数据,南美产量预估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为市场带来一些意外,毕竟,巴西货币雷亚尔兑美元汇率的坚挺表现并不利于该地区新年度大豆面积增加。
    总体上,影响下周CBOT大豆走势的关键因素很可能还是在天气方面,潜在干旱担忧、基金强烈看多意愿以及周边品种强劲表现将进一步拓展市场向上空间,但考虑到技术指标超买、天气不确定性影响,期价震荡反复性也将变得更为频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飞狐】 ( 网站ICP编号:京ICP备06013475号-7 )

GMT+8, 2025-11-11 03:48 , Processed in 0.1124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