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飞狐

【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找回密码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198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0516大连期货市场资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6 11:4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签下美国大豆史上最大单

   中国签下美国大豆史上最大单 铺垫“有形成果”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trategicEconomicDialogue)将于5月22日至23日在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长保尔森将作为两国元首特别代表,共同主持此次对话。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昨天在北京表示,此次对话中美双方将围绕服务业、投资与透明度、能源和环境、平衡增长和创新等议题进行讨论。  
  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马凯新闻)、商务部长薄熙来等有关部委负责人也将随团前往。
  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6年12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采购外交铺垫“有形成果”
  由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带队的“中国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团”目前正穿梭于美国各大城市,最终将签下总额达16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以此缓解近几个月来中美在贸易上的紧张气氛。
  美国对于即将在华盛顿举行的战略经济对话非常重视,美方主持人、财政部长保尔森为此放弃了18日前往德国参加G8(八国集团)财长会议。
  保尔森就任财政部长以来一直把美国同中国的贸易关系放在首要位置,他希望这次美中战略经济对话能产生“有形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保尔森上周在接受CNBC专访时表示,美国与中国创纪录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并非中国对人民币估值过低,而是中国民众的高储蓄率和不愿消费。他说,汇率是两国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不是“主要的”。
  再买826万吨美国大豆
  上周,中国机电采购团在旧金山的科技大单刚刚敲定;本周一,马秀红又带领着中国大豆采购团打响了另一场采购战役。
  由13家公司组成的中国大豆采购团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为代表,计划在本周内与美国大豆出口商签订27份采购合同,总共向美国购买3亿蒲式耳的美国大豆,相当于826万吨,为美国历史之最。
  其中与8家美国出口商的15份大豆采购合同美国时间14日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签订,数目为2.09亿蒲式耳美国大豆,相当于576万吨,总价值约20.7亿美元。交货日期是在2007-2008年度。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中国采购团计划考察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粮食仓库,一家生物柴油厂和一家大豆农场,届时他们将在圣路易斯举行另外一次签约仪式。
  美国大豆协会驻中国首席代表雷天龙在14日的签字仪式后向媒体表示,中国政府希望让美国公众知道中国在采购美国产品。对于美国玉米、大豆和棉花种植户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美国的农民正积极努力地耕作来完成中国的采购数量。”美国大豆基金会主席埃里克(EricNiemann)表示,“对于中国的大举采购,我们感到非常兴奋,相信今后我们会更好地满足各方的需求。”
  芝加哥交易所的场内交易商则表示,中国代表团的考察对大豆市场的影响甚微,更多是走形式,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的影响。
  目前,中国对于大豆的进口不断加大,中国每年进口的美国大豆量要占到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40%。
  此次的芝加哥大豆采购是继首站旧金山科技采购后的第二站。5月9日,马秀红带队的中国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团在旧金山签订了价值43.2亿美元的科技采购合同。直至将于下周二举行的战略对话召开,中国采购团还将奔赴华盛顿和亚特兰大等城市继续签订采购大单。
  紧抓知识产权不放
  尽管中国企业频频献礼,但美国似乎并未领情,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仍紧抓不放。美国司法部长冈萨雷斯美国时间14日向国会提交了《2007知识产权保护法》。该法案中设定了每年的“优先观察名单”,此次上榜的共12个国家,中国列首位。
  对此,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陶文钊认为,买东西和知识产权是两码事,应该区别对待。“中国大举的采购,主要是为了平衡中美之间的贸易,减少中国的顺差,这和知识产权问题没有直接关系。”
  陶文钊认为,像这样的采购外交还是有作用的,至少可以帮助缓解中美贸易的摩擦。至于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的一再施压,他认为也可以理解,毕竟我们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2#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1:44:33 | 只看该作者

饲料行业考察系列报道之二:饲料企业看好下半年市场

由大商所和中国玉米网联合组织的饲料行业考察团离开北京后,重点走访了山东六和集团与上海东方希望集团两大国内知名饲料企业,两企业均对下半年我国饲料需求增长表现出乐观态度。
    六和集团:目前饲料行业利润微薄 后期或有起色
    山东省饲料产量居我国工业饲料总产第二位,商品饲料年产量约为1100万吨,其中山东六和集团每年饲料产量约占全省饲料产量的30%。据该集团商贸原料部经理王建东介绍,今年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一直偏高,目前饲料企业玉米收购价格仍维持在1580-1600元/吨,企业处于微利经营状态,部分小型饲料企业已经亏损或关闭。
    王建东表示,目前国内生猪、鸡蛋销售价格上调,肉鸡鸡苗数量有所增长,养殖业盈利水平较上月有所增长,但是对于当地大部分的自养散户来说,大面积猪蓝耳病的爆发影响了他们的补栏热情。他估计,国内养殖行业的全面恢复应该还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对于今年下半年饲料总体需求情况,王建东认为,去年我国玉米获得丰收,目前山东、河南、河北地区玉米库存仍然比较充裕,饲料企业原料库存也多在1个多月以上,近期玉米价格暂时将保持平稳。预计后期随着生猪存栏量的下降和玉米原料价格的走低,养殖利润将进一步提高,饲料需求也将会慢慢恢复。
    东方希望:小麦价格抑制玉米上涨空间 下月末养殖业将缓慢恢复
    上海东方希望集团原料处有关负责人在分析后期养殖业及原料形势时表示,总体来看,近期国内饲料需求有一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原料的消费。今年一季度国内禽料产量有所增加,禽类补栏较去年同期相对增长;猪料生产及生猪补栏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水产养殖方面情况较好,需求稳步提高。但就目前华东地区而言,由于该地区小麦收购价格在1500元/左右,替代玉米有着一定的优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地区玉米价格的上涨空间。
    关于后期原料供需形势,该负责人认为,目前我国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尚有余粮,东北产区玉米库存也比较充足,后期国内玉米原料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但他同时表示,虽然短期内国内饲料、养殖企业依然维持弱势,但预计第二季度后期养殖业将开始逐渐恢复,届时国内饲料原料需求有望增加。
3#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1:45:21 | 只看该作者

我国营养强化米拟月底上市 售价与优质大米持平

  继食盐、酱油、面粉、食用油之后,大米将成为下一个经过营养强化处理走上市民餐桌的常用食品。记者昨天从第11届中国烘焙展览会上获悉,国家已成立大米营养强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对大米营养强化进行试点和推广,到本月底或下月初,广州市民也许就可以在超市或粮店里见到这种经过营养强化的新大米了。
  据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介绍,以大米为主食的中国人普遍缺乏铁、锌、叶酸、尼克酸和B族维生素营养素,而这种营养强化大米即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尼克酸、铁、锌等6种营养素为原料,按“中国大米营养强化推荐配方”的规定配比与米粉混匀,通过模具压制成与普通大米形状、密度及色泽等近乎相同的营养粒米,再以2%的比例混匀在普通大米中制成。其中的营养粒一般消费者很难用肉眼辨认出来,即使在淘米及蒸、煮、煲粥等过程中也不会造成营养元素的损失,用强化大米做出的饭食口感色泽也与普通大米没有区别。长期食用该米可以有效提高各种稀缺营养素的摄入量,对儿童健康发育和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有好处。
  他还介绍,通过不同的压制模具,可以制作出东北大米、泰国香米、籼米等不同米型的营养粒,但由于营养强化大米的工艺增加,估计每公斤成为将比普通大米增加不到6分钱,但零售价格与目前市场上的优质大米基本持平。
4#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1:45:52 | 只看该作者

理性看待农产品贸易逆差

在耕地、淡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日趋紧缺的中国,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实际上是在进口耕地、淡水、油气等战略资源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农产品贸易一改以往长期顺差的局面,已连续三年出现逆差。首度出现农产品贸易逆差的2004年就达到46.4亿美元,虽经多方努力,2005年和2006年仍分别出现11.4亿美元和6.7亿美元的逆差。逆差因何而来,其出现是否意味着国内农产品市场将受到冲击?
  笔者认为,逆差的出现是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从农产品进口看,加入WTO使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空前提高:我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已降至15.3%,远低于62%的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大宗农产品关税配额的准入数量已达到承诺的最终水平。而随着纺织、油脂、橡胶等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的原料型农产品进口需求也迅速膨胀。再从出口来看,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继续增长,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长明显,但是,其出口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2006年,日本实行了肯定列表制度、欧盟实行了新食品安全法,大幅度扩大了有害物检测范围,并大幅度提高了检测标准,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的空间越来越紧。可见,正是由于进出口两个方面的新变化,导致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
  有人对于农产品贸易逆差表现出较大担忧,主要是担心大宗农产品,特别是棉花、大豆进口过多,会影响国内生产的发展。判断进口是否会影响国内生产,需从两方面着手:国内实际生产是否下降,国内潜在生产能力的释放是否受到抑制。
  从第一个方面来看,棉花、大豆进口并未影响国内实际生产。入世后,进口增加最多的是棉花,从2001年的11.3万吨,扩大到2006年的380.6万吨;其次是大豆,从2001年的1394万吨,扩大到2006年的2827万吨。但与此同时,国内棉花面积2001年为4810千公顷,2005年为5062千公顷,产量从2001年的532万吨增至2005年的570万吨;大豆面积2001年为9482千公顷,2005年为9591千公顷,产量2001年为1541万吨、2005年为1635万吨。可见,棉花和大豆的进口并没有替代国内生产。
  从第二个方面来看,棉花、大豆的进口,也没有抑制国内潜在生产能力的释放。而如果进一步扩大棉花和大豆的国内生产,则会受到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制约。
  实际上,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并不是一件坏事。首先,这有利于平衡我国国际收支。连年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长期、大量进口资源性农产品也是今后平衡我国国际收支的一条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有利于缓解我国工农业和城乡间的资源争夺矛盾。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工农业对土地、淡水等资源的争夺很激烈。一方面农业资源要继续大量流向工业和城市,另一方面农业还要支撑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工业化城市化长期持续发展,除要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外,还要求解决好工农、城乡争资源的问题,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更大发展空间。从耕地资源来看,国务院要求18亿亩的底线要坚守到2020年。从水资源来看,农业是用水大户。目前在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正常年份全国缺水将近400亿立方米,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城市严重缺水。随着城市和生态用水的增加,今后分配给农业的水资源量可能会减少。如不及早采取措施,我国将迎来严重的水危机。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减少资源消耗,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资源生产效率,也需要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来支撑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因此,在耕地、淡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日趋紧缺的中国,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实际上是在进口耕地、淡水、油气等战略资源。以2005年为例,进口265万吨棉花,相当于进口232.5万公顷耕地;进口2659万吨大豆,相当于进口13300千公顷耕地。今后应更多地从耕地、淡水等战略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角度,来看待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增长问题。
  农产品贸易平衡状况今后还会有所变化,可能会重新出现顺差,但长远来看,出现逆差的几率更大,对此要有思想准备。长期以来,国家外汇短缺,出口创汇被视为政绩,在地方尤为明显,而进口多少却很少有人关注。在工业化早期,农业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供外汇积累,为进口工业设备提供支持。但如今我国外汇储备已超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因此,在农业方面也需树立科学的“创汇”观。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新阶段,不必刻意追求农业的外汇贡献,多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既是势所必然,又符合国家战略利益。
  (作者系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研究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5#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1:46:23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垦区春播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果

  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获悉,今年,黑龙江垦区农作物计划总播种面积3596万亩,其中水稻1480万亩,大豆646万亩,玉米616万亩,麦类234万亩,经济作物590万亩,其他30万亩。与去年相比,总播种面积增加80万亩;调整作物结构,增加水稻171万亩,增加玉米162万亩。
  春播以来,垦区出现较重的东涝西旱,东部农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雪灾,降雪量70~100毫米,为历史同期的3~4倍;西部部分农场前期旱情较重,土壤底墒严重不足,严重影响麦类播种和水稻扣棚育秧。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垦区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经过努力,春耕生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垦区大田播种进入高潮,“五一”期间旱田播种日进度均在百万亩以上,最高日进度接近200万亩。截至5月7日,全垦区已完成播种面积1150万亩,比去年同期多350万亩,其中麦类220万亩,大豆384万亩,玉米369万亩,经作177万亩。水田泡田已全面完成,为水稻适时插秧奠定了良好基础。个别农场水稻插秧已经开始,5月10日前后,水稻插秧将全面展开。垦区正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集中精力,组织机械、人力、物力,争分夺秒,加快进度,确保在5月18日前完成大田播种,5月25日前全面完成水稻插秧任务。
6#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1:47:06 | 只看该作者

内外盘豆油携手上冲

  中国海关总署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进口豆油21万吨,1-4月进口总量达到79万吨,较2006年同期增长15.6%;进口大豆265万吨,同比上升3.1%,1-4月进口量为837万吨,同比增加4.9%。
  强劲的中国需求加上上周五利多的美国农业报告,使CBOT和大连豆油都表现出色,其中CBOT主力7月合约距两年前创下的35美分/磅历史高点仅半步之遥,连豆油主力0709则创下上市以来7288元/吨的历史高点。
  受期价带动,现货行情也水涨船高,国内各地豆油现货价格继续上扬。山东地区豆油价格继续上扬,其中日照地区一级豆油报价7900元/吨,四级豆油7700元/吨,较14日上扬100元/吨,天津一级豆油报价7900元/吨,较14日上扬100元/吨左右。黑龙江地区一级豆油报7920元/吨,三级豆油7720元/吨,较14日上调60元/吨。
  美库存大幅削减
  上周五,美农业部(USDA)公布的5月份大豆月度供需报告预计,美国2007/08年度豆油库存为21.79亿磅,较当前年度削减7.75亿磅;预计豆油生物燃油需求38亿磅,较当前年度大幅增加125亿磅。
  报告公布的大豆数据也对豆油有利。USDA同时预测,新年度大豆产量为27.45亿蒲式耳,较当前年度削减4.43亿蒲式耳;美新豆结转库存3.2亿蒲式耳,较当前年度下降2.9亿蒲式耳,低于市场预测平均值3.37亿蒲式耳的水平。

  分析美国农业部报告内容可以发现,生物燃油下年度将消耗豆油高达38亿磅,并将导致豆油下年度的库存下降到21.79亿磅,较本年度的29.5亿磅缩小了7.71亿磅,降幅接近30%。目前市场炒作生物能源需求余热未退,而生物燃油消耗又将导致豆油库存下降,再度激发投资者对生物能源的炒作。
  棕榈油价上涨助推豆油
  豆油走强带动了豆类其他品种反弹,除了美国农业报告利多因素影响外,生物柴油需求增长超预期以及棕榈油上涨联动也是重要的支撑因素。
  据统计,今年以来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累计上涨了17%,而去年更上涨了40%。作为全球产量仅次于豆油的植物油,棕榈油价格不断走高无疑将促使豆油的上涨。
  至于棕榈油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人士将其归结于美欧生物柴油行业对其的需求增长,且中国和印度的食用油需求持续强劲。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上周四的数据显示,4月底棕榈油库存为118万吨,比3月份低了11.65%,这也是三年来的最低库存。
7#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1:47:50 | 只看该作者

“五一”前后 中国进口粮食运费劲升12%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中国企业进口粮食的成本有望增长近8~9美元/吨,因4月26日以来,从美国和南美到达中国的粮船运费强劲上升了近12%。
  黑龙江天琪期货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26日,美国到达中国的国际粮船运费为69.9美元/吨,而昨日上涨至77.9美元,上涨8美元,涨幅11.5%;4月26日,阿根廷达到中国的国际粮船运费为75.3美元/吨,昨日上涨至84.7美元,上涨9.4美元,涨幅12.5%。
  市场人士指出,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因此,国际航运费的上涨对于大豆进口成本的影响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大豆进口成本主要包含三个要素: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大豆期价、美湾大豆基差以及航运费。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国际贸易的繁荣,使得国际航运费价格保持着较快的上涨势头,一些主要的航运指数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了2004年的历史高点。在这种大背景下,从美国和南美运抵中国的国际粮船运费自然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数据显示,今年1月初,美国到中国的粮船运费约49美元/吨,而阿根廷到中国的粮船运费则位于56美元附近。
8#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1:48:41 | 只看该作者

国外经纪商5月15日CBOT大豆看市

国外经纪商Benson-Quinn观点:
    受夏季天气担忧、面积减少以及巴西雷亚尔走强、美元疲软支撑,今天CBOT大豆期价攀至六周高点,而豆油、豆粕期价则分别刷新合约以及一个月高点。上周美豆播种快速推进的消息对今天市场早期上涨曾构成抑制,但7月大豆合约在775美分上方以及11月合约在800美分上方触发了技术止损买单,投机基金买盘进一步推动期价走高,11月大豆合约自4月5日以来首次收在了800美分整数关上方。由于美农业部当前供需平衡表预留的调整空间非常小,市场开始重新关注有关今夏美作物带拉尼那气候将引发干燥少雨天气的远期预报,特别是对5月份上半段降雨较少的作物带东部地区更为担忧。今天巴西雷亚尔对美元汇率最终收于1.98:1,为近六年来首次突破2:1大关。雷亚尔持续走强令市场担心巴西农民明年将可能不会增加足够的大豆面积以填补美豆产量大幅下降的缺口。
    天气以及以巴西货币走强担忧是当前大豆市场走强的主要动力,但考虑到期价已连涨三天且9日相对相强弱指标处于超卖区域,明天大豆期价可能会出现一些调整。
9#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1:50:07 | 只看该作者

CBOT豆类期货市场5月15日评述:获投机基金买盘拉动,大豆连续第三天收高

道琼斯5月15日消息:受投机基金买盘支撑,周二CBOT大豆期货市场延续了近期上涨趋势,期价日内稳步攀升,最终各合约收高6-7 1/2美分。7月合约开盘769美分,最高781 1/2美分,最低769美分,收盘778美分,上涨7 1/2美分;11月合约最高810美分,最低798美分,收盘807美分,上涨7 1/2美分。
    7月豆油合约收盘34.60美分/磅,较前一天上涨0.11美分;7月豆粕合约收盘208.20美元/短吨,上涨1.70美元。
    分析师称,投机基金连续第三天成为大豆市场主要买家,美国2007年大豆作物产量的太多不确定性吸引买家为期价增建风险升水,与此同时,随着主力合约继续守住各主要均线上方的表现,技术面强势也激发了一些投机买盘兴趣。技术面强势以及作物产量不确定性最终掩蔽了上周美豆播种加快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有关潜在拉妮那气候将可能使美国中部今夏出现温暖干燥天气的传闻也令卖家了结部分头寸。
    然而,毕竟美国2007-08年度大豆目前还仅处于播种阶段,未来影响到产量及库存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因此交易商对当前市场走势仍持有谨慎观点。
    周一盘后美农业部公布的作物进度报告显示,截止5月13日美国2007年大豆播种已完成32%,较前一周大幅推进22个百分点,已经领先于去年同期及五年平均31%的水平,而市场预测区间为25%-35%。
    据气象机构DTN预报称,受冷锋通过美国大平原及中西部地区影响,未来两天美国主作物带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降雨,预计本周二中西部作物带西部将有1英寸降雨,周二晚间至周三期间降雨将移入东部地区,本周余下时间里整个美国中部地区气温将出现下降。这场降雨对于作物出苗生长有积极影响。
    天气预报模型继续显示美国中部地区下周将出现强降雨,但最新展望预报表明下周降雨较多的地区主要是在作物带西部、东部地区相对较少,整个作物带地区届时气温将处于正常至高于正常水平。
    分析师指出,作物带东部的伊利诺斯州、印第安纳州以及俄亥俄州5月份上半段一直维持干燥天气,下周看起来也缺少降雨,虽然现在雨水对作物生长影响还不是关键阶段,但在通常雨水较勤的5月份缺少降雨,这不能不令人们对该地区未来作物生长条件产生担忧。
    场内交易方面,JP摩根买入500张11月合约,Fimat买入2500张7月合约,Man财经买入700张7月合约、800张11月合约,RJO买入500张7月合约、600张3月合约;Fimat、Rand财经各卖出400张7月合约,UBS证券卖出600张7月合约。全天CBOT大豆期货成交量约9.9万张,投机基金日内买入大约9000张。
*豆粕 豆油
    周二,CBOT豆粕、豆油期货市场追随大豆期价强势全线收高。豆油市场早期曾遭遇抛压,但大豆走强以及原油反弹为期价提供了向上动能,利多的长期需求前景继续为市场提供支撑。豆粕期价今天攀至1个月高点,大豆上涨以及少量的油/粕套利解仓交易为其提供支撑。
    至周二收盘,7月豆油在压榨套利中所占份额为45.38%,7月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为60 3/4美分/蒲式耳。
    全天CBOT豆粕期货成交量约3.3万张,豆油成交约3.3万张;投机基金日内买入大约1000豆粕、1000张豆油。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1:50:43 | 只看该作者

CBOT玉米期货市场5月15日评述:产量担忧吸引投机买盘,收涨6-8美分

道琼斯5月15日消息:因长期生长季节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技术指标强势引发投机买盘,周二CBOT玉米期货市场走出明显反弹行情,期价日内低开高走、全天大部分时间稳步上推,最终各合约以上涨6 3/4-8 1/4美分收盘。7月合约开盘356美分,最高374 1/2美分,最低356美分,收盘371 1/2美分,上涨8 1/4美分;12月合约收盘378 1/2美分,上涨7 1/2美分。
    分析师称,当预期创纪录产量仍然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增长需要时,市场对可能影响到作物产量的真实或潜在威胁继续反应敏感。当前美玉米市场已经度过了作物播种第一道坎儿,但未来漫长生长期内影响作物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在私人机构预报今夏美国中西部作物带将出现炎热干燥天气模式的影响下,一些投机买家进场为玉米期价构筑风险升水。
    技术性买盘对拓展周二玉米市场涨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主力7月合约挑战上周低点未果以低位浓厚商业承接买盘兴趣为市场提供了很好的买入机会。分析师指出,美玉米供需平衡表并没有充裕空间来消化任何产量威胁情况,这将为今后玉米期价运行提供长期支撑。
    据气象机构DTN预报称,受冷锋通过美国大平原及中西部地区影响,未来两天美国主作物带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降雨,预计本周二中西部作物带西部将有1英寸降雨,周二晚间至周三期间降雨将移入东部地区,本周余下时间里整个美国中部地区气温将出现下降。这场降雨对于作物出苗生长有积极影响。
    天气预报模型继续显示美国中部地区下周将出现强降雨,但最新展望预报表明下周降雨较多的地区主要是在作物带西部、东部地区相对较少,整个作物带地区届时气温将处于正常至高于正常水平。
    分析师称,作物带东部的伊利诺斯州、印第安纳州以及俄亥俄州5月份上半段一直维持干燥天气,下周看起来也缺少降雨,虽然现在雨水对作物生长影响还不是关键阶段,但在通常雨水较勤的5月份缺少降雨,这不能不令人们对该地区未来作物生长条件产生担忧。
    场内交易方面,JP摩根买入500张7月合约、500张12月合约,Fimat买入300张7月合约、300张12月合约;JP摩根卖出300张7月合约、600张9月合约,Fimat卖出800张7月合约,Tenco、Rosenthal各卖出300张12月合约。全天CBOT玉米期货成交量约19.1万张;投机基金日买入大约5000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飞狐】 ( 网站ICP编号:京ICP备06013475号-7 )

GMT+8, 2025-11-11 03:49 , Processed in 0.1159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