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飞狐

【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找回密码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23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0625大连期货市场资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5 11:4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西长治深加工玉米收购价略跌,购销清淡

  今日山西长治地区深加工企业二等玉米收购价为1530元/吨,车板价约1530元/吨,均下跌10元/吨。农民手中余粮不多,只有深加工仍在维持收购。深加工基本从收储企业手中购粮。目前贸易商和粮库的玉米库存仍旧庞大,外运情况不好。相比于去年同期已达50%的出库量,目前贸易商手中普遍仍有80%的库存。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1:49:32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东部玉米价格稳定,市场观望态度较浓

  黑龙江东部牡丹江、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所属市县,红兴隆、宝泉岭、建三江、牡丹江农场管理局所属农场玉米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其中富锦玉米收购价格0.64元-0.66元/斤,桦南玉米收购价格0.63元-0.66元/斤,宝清玉米收购价格0.62元-0.65元/斤,佳木斯站台交货价格0.67元-0.70元/斤,(水分一般在14-14.5%)比较上周同期价格上涨0.01元-0.02元/斤。目前,东部地区农户及家庭农场手中剩余玉米数量已经不多,但剩余玉米经过前期晾晒基本达到安全水分,质量较好,价格有所提升,其中自然晾晒玉米和前期烘干玉米价格上有所不同,一般价格差异在0.02元-0.03元/斤。从调查情况看目前一些玉米贸易商手中依然存储相当数量的玉米,以烘干玉米居多,质量有所不同
,烘干玉米价格难以提振,自然晾晒玉米价格有所提升。鉴于目前的市场态势多数玉米贸易商出手依然谨慎,市场观望情绪较浓。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状态持续低迷,收购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中集贤瑞丰公司收购价格0.57元-0.58元/斤,友谊合兴公司收购价格0.56元-0.57元/斤,桦川“慧丰”公司收购价格0.55元-0.57元/斤,(水分一般在(14.5-15%)比较上周同期价格变化不大。各地养殖业及饲料加工企业收购活动相对平稳,但收购也较前期谨慎,库存普遍不多。预计,近期东部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及玉米贸易商的收购及交易活动仍不会有明显变化,养殖业及饲料加工企业的收购将逐渐上升但幅度依然有限。多数地区玉米市场价格维持基本稳定格局,少数地区价格会有所波动,但对整体市场影响不大。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1:50:36 | 只看该作者

今日蛇口港玉米报价混乱,成交较少

  今日蛇口港二等玉米主流成交价为1680元/吨,与昨日持平。目前港口玉米报价混乱,也有1630-1640元/吨的成交价格,主要是焦糊粒多或者是陈化粮,质量较差。港口优质玉米到货较少,以差玉米居多。贸易商反映,这部分劣质玉米无法用于猪料,用于鸭料中都存在困难。贸易商的心态有点趋跌,高报价低成交。港口库存约17万吨。目前大连港至蛇口港的船运费为110元/吨,据了解后期运费仍有上涨的可能。
4#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1:50:56 | 只看该作者

大窑湾港玉米无成交,发运僵持

  今日大窑湾港今日玉米无平舱价,买卖无成交,内贸无发运,港口陷入僵持状态。内贸库存约20万吨。
5#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1:51:38 | 只看该作者

辽宁旱情持续恶化 53%播种面积遭旱

  记者23日上午从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到23日8时,辽宁省范围内仍无有效降雨,旱情持续恶化。
  目前有131.71万人,56.8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据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22日晚间统计,辽宁全省农田作物受旱面积2505.23万亩,已占全省播种总面积的53%。其中重旱(包括干枯)789万亩,占全省播种总面积的16.8%。另外,167.84万亩水田缺水。
  据介绍,目前全省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有121座水库干枯,2.75万眼机电井出水不足。
  据辽宁省植保站消息,受干旱天气影响,有1000余万亩左右的玉米田发生了玉米螟虫害,虫害蔓延趋势严重。除去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螟至少影响玉米产量在10-15%。
  据辽宁省气象台23日早间预测,未来三日辽宁旱区仍无明显降雨过程,旱情将进一步加重。据气象资料,这是辽宁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夏旱,旱情波及辽宁省14个市51个县区。
6#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1:52:08 | 只看该作者

中塑LLDPE现货6月22日行情简述:受部分石化提涨的带动,市场询盘有所增多

中国塑料价格指数上涨1.30点至1299.18点;中塑现货指数上涨0.33点至1232.13点。   
    一、上游动态: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WTI原油下跌0.21美元至68.6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下跌0.20美元至70.22美元/桶。
    二、厂家动态:
    中油华东7042膜料在12050元/吨,库存不多,走货基本正常;大庆石化线型7042粒料在12060元/吨,粉料无货;齐鲁石化LLDPE今日价格稳定,7042报价在12100元/吨; 中原石化LLDPE今日出厂价稳定,9050K报价12100元/吨,7050报价12100元/吨,厂家销售情况尚可;扬子石化LLDPE今日报价稳定,7042报价在12150元/吨,同昨日价格持平;广州石化LLDPE今日出厂价稳定,7042报价在12150元/吨,厂家销售情况尚可;茂名石化今日7042报价为12050元/吨,同昨日持平;吉林石化LLDPE最新出厂价上扬:LLDPE粉料出厂价涨100至11760元/吨,粒料出厂价维持12060元/吨。
    三、各地市场行情:
    中国塑料城LLDPE市场行情平稳,态势尚可。受部分石化提涨的带动,市场询盘有所增多,但因缺乏实际成交的支撑,整体气氛并没有明显升温。目前市场主流价位:市场主流价位:LLDPE:12300-12700元/吨;临沂线型市场今日市场询价气氛一般,报价基本平稳;齐鲁化工城市场受石化高压调涨影响,线性报价上涨明显,市场成交清淡。常州线型市场早间报价较稳,石化调涨以后,高压市场跟涨较明显,对当前价位下游观望较多,多数贸易商对后市看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1:52:3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粮食问题调查:主产区仓储能力不足威胁安全

(CCTV消息)昨天(6月23日)我们报道了我国的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因为铁路运力不足,粮食运不出去,致使很多农户卖粮难,增产不增收,其实,在粮食生产中,存在这种瓶颈的,还不只是运输环节,粮食储备基础设施陈旧,存储能力短缺,也给种粮农民带来了不少损失,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5月,我们栏目就曾报道过这个问题,事隔十年,粮食仓储条件是否得到了改善呢?
    粮食主产区仓储能力不足威胁粮食安全
    这是一个足以让世人骄傲的数字,17400万亩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0,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水稻商品量居全国第一。
    “一天一个专列,3年都发不完。”
    十年前,这里曾因为仓储能力不足,大量粮食只能露天摆放。
    “仓储条件差,一化冻,水稻就要发霉,就要变质,在地里就要滚成泥球。”
    十年后,仓储能力不足的问题老调重弹。
    “有4/5的粮食都是在农户的地头进行存放,所以说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这一块粮食的存放应该说难度挺大。”      
    粮食真的安全吗?
    39岁的梅桂清,是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创业农场第八管理区的种粮户,2004年她和丈夫于永水从外地来到建三江,承包了300亩耕地种植水稻,2006年,因为种植了高产水稻,梅桂清的水稻亩产突破了1100斤。
    记者:“往年种三百多亩水稻能卖多少钱?”
    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创业农场第八管理区农民梅桂清:“要是卖七毛多也能卖二十来万。”
    梅桂清的丈夫于永水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每到闲暇之余,他就会拿着一个小本子,记录着水稻的生长情况,盘算着这一年的收成。
    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创业农场第八管理区农民梅桂清丈夫于永水:“最多的时候,到地里晒场,全是粮。”
    于永水说的晒场,实际上就是各个管理区在管辖范围内找出一块空地,供农户晾晒粮食的地方,建三江农垦分局共有15个农场,139个管理区,只有少数的管理区有仓储库房,绝大部分只有1个露天晒场。
    “大的仓储目前来讲作为咱们连队做不到,因为没有设备。”
    这是七星农场的晒场,记者看到由于缺乏仓储库房,很多水稻至今还在这里晾晒,周围的群众说,这些粮食就是去年打下来的,因为受潮,所以只好留着自己吃,这片空地是前进农场的晒场,因为已经过了晒粮的季节,这里空空荡荡,据建三江垦区主管粮食的领导介绍,这个晒场是所有农场里最好的一个,但能存放的粮食也极为有限。
    “这个水泥晒场是15000平方米,存放粮食能存放3000吨,要晾晒的话只能晾晒一千多吨粮食。”
    郑旭斌告诉记者,前进农场共有22个生产队,只有这一个晒场,2006年前进农场水稻产量高达35万吨,如果照此计算,在这个晒场每天晒1000吨粮食,前进农场至少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把粮食晒完,而即便是能够晒完,由于没有库房,粮食也无处存放。
    “满足农场的需要这样的场垸得建多少个?”
    “得建120个。”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农户打下粮食之后,需要经过晾晒、烘干、脱皮等几道工序,而黑龙江水稻收割的时候已经到了冬季,水稻堆放在外面经过雨雪冰霜,湿气严重,因而影响了粮食的质量。
    “很多农户有时候倒运不及时,通风不及时,底下有一、二十公分的粮食就潮湿霉烂变质。”
    尽管场垸条件简陋,但对创业农场的于永水来说,是他做梦都想的好事,由于粮食太多,没有足够的场地晾晒,更没有库房储存,于永水家的粮食很多发霉,直接影响了收入。
    “这一下损失多少钱?”
    “损失两三万呢。”
    在记者在十年前拍摄到的画面,时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张广勤表示,粮食主产区仓储能力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粮食质量,威胁到粮食安全,遗憾的是十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资料)时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张广勤:“我们这个国家的商品粮的基地它体现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我们生产出来的粮食,90%左右要成为商品,要进入大的市场区进行流通,现在看来我们仓储能力,除了保存我们下一个生产年度的所用的种子外,基本上不具备仓储的能力,只能露天堆放,烘干的能力也只能是烘干种子,也不具备烘干商品粮的能力。”
    今年5月下旬,又到了插秧的时节,梅桂清不断地将秧苗撒向田里,她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她还忘不了那些发霉的粮食。
8#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1:52:52 | 只看该作者

百余专家共议大豆产业发展

  本报讯 (记者周铮)我国大豆产业正面临着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严峻的产业发展形势,如何应对?6月22日至23日,来自全国大豆及油料油脂行业管理、科研、生产与加工、种子、行业协会等部门专家、领导和企业代表,以及部分国外驻京办事机构、跨国大型企业代表近200人齐聚北京,参加了由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三方共同主办的“2007年全国大豆暨油料油脂产业发展论坛”,把握形势、应对挑战、共谋发展是此次论坛的主题。
  在22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作了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大豆与油料油脂产业在国家食物安全和农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要加强对大豆与油料油脂产业宏观调控,创新产业机制,完善国内国际贸易体系,提高民族油脂产业国际竞争力。在专家论坛上,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卢良恕院士、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万宝瑞教授、大豆育种资深专家盖钧镒院士、油菜育种资深专家傅廷栋院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围绕我国大豆与油料油脂产销形势、产业安全与战略、科学研究与进展、加工贸易等做了专题报告。
  与会代表对我国大豆与油料油脂产业未来表示了高度关切,在论坛上纷纷建言献策,提出对我国大豆与油料油脂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建议。
  通过本次论坛,与会代表获取了我国大豆与油料油脂行业政策动向、国内外供需变化状况、市场价格行情趋势、企业竞争变化格局等相关信息,代表们普遍认为,这对促进我国大豆及油料油脂产业的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9#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1:53:13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拯救大豆?黑龙江基本达成共识

黑龙江大豆走到今天,衰落过程是渐进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到底如何拯救龙江大豆?黑龙江省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人士基本达成共识。
    救大豆快伸扶持手
    业内人士在不断呼吁拯救大豆的同时,分析认为,“振兴大豆一定要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市场和整个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台全方位、大力度的扶持和鼓励政策。”
    长期关注大豆市场形势的国际商务师、天琪期货公司总经理韩正辉说,黑龙江省大豆的振兴,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国家伸出援手,在政策层面和市场环境方面给予扶持。如制定鼓励大豆种植、收购、加工、出口的政策。扩大对农民的补贴数量,对种大豆的农民,像种水稻一样给予全面积补贴,种一亩补一亩,并将补贴额度由现行的每亩10元提高到15元,与水稻拉齐等。扶持龙头企业,鼓励国内企业使用国产大豆加工。对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收购量达到一定规模,储存一定期限,就可以比照和享受国家专储粮的补贴政策。
    兴大豆必树天然牌
    对黑龙江省大豆来说,非转基因的天然牌无疑是最大的竞争力。并且由于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多了一张绿色有机牌。
    为此,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非转基因大豆的保护力度,实行标识认证制度。建议国家在黑龙江省设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禁止转基因大豆进入黑龙江省,避免基因污染。同时,依据黑龙江省地域优势,在省内主要大豆产区和商品集散地建立大豆出口基地,专品种收储,统一对外签订出口合同,扬长避短,拓宽国际市场。
    黑龙江省有关方面正在组建两个专家团:一个是由大豆科研专家、农业气象专家等组成的大豆种植专家团,主要帮助豆农科学种豆,提高单产;另一个专家团由大豆价格研究、信息咨询和期货方面专业人士组成,核心工作是指导豆农把大豆卖一个好价格,并帮助有能力的农村经纪组织设计套期保值方案,实现增收。
    强大豆必须强大户
    必须把解决豆农的“无组织状态”问题提上日程。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孙魁文强调,对黑龙江省来说,目前种植中存在的规模小、品种杂、标准低等诸多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农户的分散经营,把他们组织起来,把耕地连成片机械化作业是根本的出路。“从目前情况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主要应是依托省大豆协会在各地组建大豆专业协会或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此外,应注意通过龙头的集中供种、技术指导及订单收购等来扩大生产规模。”
    立大豆需先壮龙头
    没有加工的产业链是残缺的,没有龙头带动的大豆产业自然难以振兴。与有宏大外资支撑的沿海大豆油脂企业相比,黑龙江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原料收购资金匮乏。每当新粮上市地产大豆价格便宜的时候,地产企业却因资金有限而无法大量收购储存原料,靠边生产边销售回笼资金,使企业陷入原料成本过高以及原料匮乏的窘境,竞争失利在所难免。
    针对如何扶强壮大加工龙头,黑龙江省最大的民营大豆加工龙头阳霖油脂集团董事长刘树林说,鉴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比拼原料优势的特点,最好能在原料收购、运输、储存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扶持。伴随国有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大豆购销已完全进入市场,大型加工龙头已经在实质上部分承担国有粮库的职能,如果政府能据此对这些企业给予相应补贴,比如给予收购资金贷款支持和一定存储补贴等,“不仅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还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卖豆难,提高农民卖粮收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1:53:32 | 只看该作者

大豆命运是中国农业的缩影

  最近一段时间,稍微关注生活的人都知道食用油的价格又飙升了。一瓶油上涨几元钱。这对于收入高的不算什么,但对于低收入者却是触动了他们的神经,捉襟见肘的家庭收入将面临着更加拮据了。或许有人说,不就是几元钱吗?用得如此紧张吗?对于收入不高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绷紧神经是因为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造成的。
  其实人们真正绷紧神经的原因,是大豆价格上涨将造成一连串的农产品上扬。事实就是如此,花生、玉米、面粉……等粮油产品的价格跟着上扬。柴米油盐是人们生活中一天也不可缺少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家庭开支增加,而收入还没有增加的群体,当然会感到生活的压力。
  价格相对低点的调和油原料是大豆,而食用油价格上涨却是因为进口大豆上涨,国内大豆减产造成的。我看电视,那位超市经理站在一排排瓶装食用油的前面说:“这些食用油价格将继续上涨,这是因为进口大豆价格还在飙升决定的。”后来我查找了有关资料,证明了这位经理的话并不是为了超市利益而夸大其词。
  农产品价值上扬,按理对农民来说是好事,但这种好事往往却是农民坏事的先兆。每次农产品大涨之后,都可能是一次农产品价格大跌。这样的事已被无数事实证明。而造成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扬,是缘于大豆这个“罪魁祸首”,那么就必须从大豆里找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第4大大豆主产国,但就是这样的产豆大国,大豆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受进口大豆量增价跌的冲击,国产大豆持续低迷,积压严重,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原本充满生机的国内大豆加工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不少处于休克和破产状态。
  2003年大豆价格上涨,2005年大豆产量急增,价格就下跌,2006年大豆就大减产。中国大多的农产品都经过了这样的高潮与低谷周期。而那些农业出口大国就虎视眈眈地看着这个,你高潮期他们就库存,你低谷期他们就炒作,让你跟着他们走,好让他们赚个盆盈钵满。
  从大豆生产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国家对大豆生产的宏观调控方阵错乱,被国际市场牵住了“牛鼻子”,而使得我国大豆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从品质方面看,国产大豆的优势是富含高蛋白,且为非转基因;劣势是出油率不高、品质不均,加工成本较高。进口大豆的优势是出油率高、品质均匀,加工企业投入产出比高;劣势是多为转基因产品,检疫不合格比重偏高。但是我们并没有注重自己大豆优势,我们的食用油企业只注重出油率,拼命地进口大豆,而打压本国大豆。从政策方面看,我国对出口大豆政策支持还不够健全,保护力度也比较欠缺。国外一些国家对本国大豆出口实行政策补贴予以保护。
  从以往历史看,基金更喜欢炒作大豆,目前大豆有更大炒作空间。数千年前,大豆在中国最先栽培,神农帝王把大豆列为五谷之一。但先人没有想到自己先种的大豆命运却掌握在异国之帮人的手中。
  黑龙江是我国大豆主产地,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据海关统计,2006年1~9月份,黑龙江省大豆出口与进口相比,呈现明显“倒挂”现象。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的事实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是最早开放的领域之一。我要说的是大豆命运如此,这只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第一次真正面对狼来了,脆弱的中国农业,其它农产品会不会遭受同样的命运,谁又能预测到?从大豆命运,我们看到了中国农业的一个缩影,也看到了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波动性是非常大的。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1:55:16 | 只看该作者

CBOT大豆市场一周综述(6月18日-6月22日)

受美作物东部旱情缓解、基金大举抛售影响,过去一周CBOT大豆期货市场演绎了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期价自周初合约新高点接连大幅下挫、一举颠覆此前连续七周的上涨趋势。整周里,7月大豆合约开盘859美分、最高859美分、最低791美分、收盘798美分,较前一周下跌48 1/2美分;11月合约最高893美分、最低825美分、收盘829美分,下跌51美分。
    当周CBOT大豆市场下跌表现完全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期价有三个交易日跌幅都超过20美分,7、11月合约一举回吐前七周反弹幅度的50%。美作物带东部旱情缓解是引发期价暴跌的主要原因,而投机基金多单获利平仓、技术性抛售以及止损卖盘则进一步放大了期价跌幅。
    当周美国中西部大豆主产区东部出现1英寸左右的有利降雨,局部地区雨量较大,而且天气图表显示下周还将有新的降雨机会。另外,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远期预报称,拉尼娜气候有可能要推迟到作物生长后期才会在美国本土形成,这也对市场产生了一定利空影响。虽然这些降雨、潜在降雨还不足以扭转美作物带东部的总体干旱局面,但却为市场充分修正前期过大涨幅提供了机会。随着美豆作物生长期的深入,相信未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种剧烈动荡行情还会上演。
    美农业部周一公布的作物进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17日的美国大豆作物生长优良率为65%,较前一周下降5个百分点,已低于去年同期67%的水平。美作物带东部的伊利诺斯、印第安纳以及俄亥俄州降幅都在10%以上,干旱对作物生长的消极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今年这三个州大豆播种面积约占美国大豆总播种面积的27%。
    投机基金过去一周在美豆市场大举抛售。虽然CFTC周五持仓报告显示截至6月19日(周二)商品基金持有CBOT大豆期货净多单14.3万张,较前一周增加3300张,但估计到周五时其大豆期货净多单已经降至12.4万张水平。
    过去一周,CBOT其它农产品期价也普遍大幅下跌,与大豆期价形成连动效应。CBOT7月豆粕期货周跌幅为28美元/吨,7月豆油下跌113点,7月小麦下跌16美分,CBOT7月玉米跌幅更是高达52美分。
    玉米是当周跌幅最大的品种,前一周37美分反弹涨幅被消耗一空不说,期价已滑落至5月30日来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周玉米市场除受到天气改善、基金抛售压力外,今年美玉米面积大幅增加的基本面也始终都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另外,由于美玉米作物目前正开始进入授粉关键生长期,所以市场对天气改善的利空反应也比大豆来得更为激烈。据CFTC周五持仓报告显示,截至6月19日(周二)商品基金持有CBOT玉米期货净多单26.7万张,较前一周增加约1.5万张。预计到6月22日时,商品基金玉米期货净多单已经降至25.6万张。
    下周将是CBOT大豆市场较为关键的一周,美农业部在6月29日(周五)将公布作物季度库存报告、作物面积报告,而且下周五还是7月合约的第一交割日。市场对面积报告、季度库存报告的偏空预期以及7月合约交割日到来前的移仓活动都可能令期价继续走弱,但关键影响还是要取决于美产区天气发展状况。
    最新天气图表显示,周末期间美中西部作物带虽出现较大范围降雨,但雨量并没有先前预期大,而且气温仍普遍较高。预计下周三以前整个作物带地区仍将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周三到周五期间由西向东将可能再次出现0.5英寸降雨,而下周末有望恢复干燥天气模式。按这种天气发展趋势,作物部东部旱情仍将令人担忧。所以,经历了前一周急跌之后,期价修正性反弹值得期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手机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飞狐】 ( 网站ICP编号:京ICP备06013475号-7 )

GMT+8, 2025-11-11 03:49 , Processed in 0.1336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