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浪结构公式"的讯号延迟是当前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例如"清扬"先生的这个公式,当参数nn取3时,就如logoslogos朋友发帖中所用的参数是3
 当参数nn取3时,平均约在拐点后面3~6天时,高点讯号或低点讯号出现
 当参数nn取14时,平均约在拐点后面14天时,高点讯号或低点讯号出现
 当参数nn取24时,平均约在拐点后面24天时,高点讯号或低点讯号出现
 当参数nn取34时,平均约在拐点后面34天时,高点讯号或低点讯号出现
 一般我用的波浪参数至少是34,所以使用波浪结构公式时,要过了34天,高低点讯号才出现,这样用于当前的空间测幅,并无意义,倒是用于分析归纳历史数据的规则帮助很大
 nn:=34;
 A1:=REF(HIGH,nn)=HHV(HIGH,2*nn+1);
 B1:=FILTER(A1,nn);
 C1:=BACKSET(B1,nn+1);
 D1:=FILTER(C1,nn);{高点}
 A2:=REF(LOW,nn)=LLV(LOW,2*nn+1);
 B2:=FILTER(A2,nn);
 C2:=BACKSET(B2,nn+1);
 D2:=FILTER(C2,nn);{低点}
 drawicon(d2,L*0.94,11);
 drawicon(d1,h*1.06,12);
 
 有关"波浪结构公式"的讯号延迟问题,过去6,7来一有灵感我便会仔细研究一翻,2,3年前在理想论坛我也发过专帖探讨这问题,期望抛砖引玉吸引有兴趣的朋友加入探究,可惜没下文,2,3年来我也无进展,直到去(2010)年底,终于进了一步,虽然我估计相对于波浪结构公式而言,如要说到参数则大约介于24~34间,但是高或低点讯号是在第8天时便出现,过去6,7年来很紧要讯号,现在讯号提早了,但回头发现已无啥帮助,因为我用的空间间测幅或时间测幅,最多只延持一天,虽然这与波浪结构公式的讯号有所差别,但使用上已经不必拘束于"讯号"这个观念
 第一图中
 上图是波浪结构公式,参数24,须24天后才出讯号
 下图是我的的讯号公式, 参数大24~34, 须8天后才出讯号(偶而会出现失败点)
 第二图中
 上图是波浪结构公式,参数34,须34天后才出讯号
 下图是我的的讯号公式, 参数大24~34, 须8天后才出讯号(偶而会出现失败点)
 第三图中
 是我的讯号公式参照因子法则做切换点的传统测幅,讯号是过了8天才出现,所以第8天时,前面8天的的线会改变,但是因为我做线的转换时,曾取飞狐函数hhv及LLv抄过40天以上,所以前面8天的的改变便很轻微,甚或大都时没有改变
 第四图是我用的空间测幅及时间测幅的基本外貌,最多延迟一天而已
 参数通常取56,116,140,180,280,......等,空间测幅时正常使用116或56
 , 时间测幅时正常使用34加上llv及hhv转换
 不管使用56,116,140,180,280,.....那个参数, 最多延迟一天,也就是画线影响只延迟一天
 
 [ 本帖最后由 静芸 于 2011-1-11 23:0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