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飞狐

【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找回密码
 手机注册
查看: 242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0522大连期货市场资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2 11:4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国多地猪肉价格涨至历史最高点

  本报讯 近期,猪肉价格暴涨已成为各地市民热议的话题,济南、南京等多地的猪肉价格已达历史最高点。农业部网站消息称,进入五月因为猪源紧张,多数省区市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而猪肉价格上涨也拉动其他肉类产品价格的波动。
  青岛肉价一月涨四次
  济南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张志强前日表示,当地监测结果表明,猪肉价格从4月中旬开始止跌并快速回升,目前济南猪肉每公斤平均涨1元,肋排达28元/公斤。
  与此同时,青岛的猪肉价格也创下10年来历史最高点。21元/公斤,“半个月时间里,猪肉价格至少上涨了20%!”前日,青岛盛泰源副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法称。
  “明天我们还要调价,这已是5月3日以来的第四次了。”青岛一猪肉代理商称,3日、11日、15日和19日,每公斤金锣冷鲜肉的价格进行了4次调整。从每公斤16.4元涨到如今的18.8元。
  长春猪肉卖牛肉价
  南京方面,近期猪肉价格每斤上涨2元,已达到9.5元,预计本周将超过10元/斤。
  19日,长春市前进广场附近某超市的售货员说,“两天内猪肉的价格再次上涨,从20元/公斤上涨到了21元/公斤,部分超市为21.6元/公斤。”
  长春以往牛肉价一直比猪肉每公斤高出8元,目前市场上牛肉价格为24元/公斤,与猪肉几乎打成了“平手”,所以猪肉的涨价间接地增加了牛肉的销量。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统计城市农副产品价格以来,当地现在的猪肉价已创新高。
  沈阳肉价一年内翻番
  沈阳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前日表示,从沈阳本地涨幅看,目前猪肉价已创出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已超出99%.
  本报记者昨晚获悉,目前肉价波动已引起了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关注,并已组织专门人员到市场进行调查,以保证人民生活需要。
2#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1:45:51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畜产品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土建完成

总投资5亿元的黑龙江欣欣大庄园畜产品深加工项目一期土建主体工程日前全部封顶。预计今年8月份达到欧盟生产标准后即可正式投入生产。
    黑龙江欣欣大庄园食品有限公司是肇东市去年引进的畜产品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占地总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生产能力为年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肉羊50万只,大鹅100万只,鹿2万只。
    该项目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总投资1亿元,于去年5月开工建设,现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完成3000万元,先期鹿厂投资1500万元,牛厂投资500万元,设备投资1000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土建工程已经封顶,其中完成车间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二期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今年8月开工建设,2008年8月投达产;三期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2009年8月投达产,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东盟、中东地区和附近各大主要城市。项目投达产后将实现产值2.74亿元,利税1475万元。
3#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1:46:4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出现“第三代饲料” 无抗健康肉今秋上市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子项目——无抗生素发酵饲料研制及无抗健康生猪饲喂技术,历经6年科技攻关成功实现了向生产力的转化。“肉多多”无抗发酵饲料5月1日开始在保定国家储备生猪基地投放养殖;5月15日,投放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报告厅举行。
    在生猪饲养中不添加抗生素目前已经是国际公认的猪肉安全标准。世界即将进入无抗肉时代,欧盟自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因此,无抗肉项目的研发与实施,是国家“863”、“973”计划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课题。冠有“肉多多”牌高品质无抗健康猪肉就是这些科技攻关重点课题的成果之一,在不增加饲养成本的条件下实现了生猪无抗生素饲养。
    根据生猪生产周期,专家预计,“肉多多”无抗发酵饲料正式投放后,在仔猪进入生长期后全程(20kg ~ 出栏)喂养,产出的生猪也冠以肉多多品牌。从今年 10月1日这天起,将开始向北京市场供应每天最少50头“国壮肉多多”牌生猪肉。这种无抗健康生猪肉中的抗生素药物残留符合欧盟安全肉标准的要求。由于“国壮肉多多”无抗健康肉品质好、口感好,加之先期规模小、成本高,估计市场价格与牛、羊肉价格持平,每斤13-15元。
    据悉,“肉多多”无抗发酵饲料此前已经在北京、河北和山东等地共15家规模化大猪场进行了实地饲养试验,试验生猪总数超过2万头。无抗肉课题组技术负责人陆文清博士指出:在这一基础上,“肉多多”无抗发酵饲料在保定国家储备生猪基地投放养殖,能极大地缩短我国饲料工业和无抗健康猪肉与欧盟的差距,在抗生素残留指标方面还要优于欧盟安全肉要求。
    “国壮肉多多”牌高品质无抗健康猪肉和“肉多多”无抗发酵饲料是北京肉多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市饲料监察所、北京国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的“肉多多”无抗肉项目课题组的攻关成果,“肉多多”的核心技术是“呼吸膜厌氧固态发酵技术”,对此,无抗健康肉项目主持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李德发教授解释说:能进行无抗生素生猪饲养的技术方法很多,但都因为成本原因或技术过于复杂,在我国难以进行商业化推广应用;“肉多多”生猪无抗饲养技术操作简便,不增加饲养成本,特别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陆博士进一步介绍说:“肉多多”的呼吸膜厌氧发酵技术巧妙地结合了微生物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的优点,原料不需要消毒就可以直接使用。另外由于使用了呼吸膜技术,可以进行移动式发酵,简化了生产设备,同时还解决了产品的保存和运输等实际问题,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微生物饲料的生产成本,为无抗生素饲料的普及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国家为什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发无抗生素生猪饲养的技术?参与这一课题攻关的中国农大动物营养专家谯仕彦教授介绍说:大量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对动物长时间地使用抗生素添加剂,会导致动物体内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动物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越来越差,治疗时使用的抗生素剂量也随着越来越大。人食用了含有抗生素的食物,相应地也会增加人体内微生物的抗药性。30年前,人注射青霉素20万单位就可以了,后来逐渐发展到80万、100万甚至更高。
    谯教授进一步解释说:我国的饲料行业目前仍在普遍使用抗生素,饲养水平也明显落后于欧盟,导致肉食品中的药物残留指标大大超标,对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多的潜在危害。人类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农药、激素、色素超标的畜禽产品,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多种疾病。有些物质进入人体后滞留时间非常长,可达几年至几十年。据2006年国家卫生部估计,全国每年由于使用高剂量抗生素而导致的死亡病例约8万人左右,受高剂量抗生素治疗而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病人至少超过100万人。当体内存储的药物残留达一定程度后,导致常规剂量的药物治疗失效,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什么是“无抗健康猪肉”?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教授级高工邓富江说:在饲料中不含抗生素、激素、精神类药物、防腐剂、色素、瘦肉精等药物和添加剂,实行全程无抗饲养;出栏后生猪肉质的抗生素残留量符合欧盟现行安全肉标准。邓富江会长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经销商为了扩大市场,分别推出放心肉、绿色肉等等概念,但是并没有真正地解决肉类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市场上也已经有少量的有机肉和无抗肉,但价格很难为广大消费者接受,难以满足老百姓的普遍需求。与之相比,“肉多多”无抗肉的最大优势是在降低生猪饲养成本的条件下进行无抗生素饲养,商业化操作性好,便于大规模推广,让老百姓吃上无抗健康肉。
    这种“无抗健康猪肉”生产所需要的饲料,被一些专家称之为“第三代饲料”。
    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还是最近20多年的事。在饲料工业刚起步的时候,动物养殖用的饲料主要是把几种原料,主要是一些农副产品,经过简单混合而获得的混合饲料,饲料的利用效率和养殖水平都不高,那时候的饲料称为“第一代饲料”。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正大、康地等国外一些大型饲料养殖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带动了我国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在饲料的营养学和加工工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内许多饲料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这时生产的饲料称为“第二代饲料”。目前,“第二代饲料”是流通的商品饲料的绝对主体,占总量的95%以上。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深入,动物养殖已经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安全环保型生物饲料是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导方向。但是由于技术和市场的原因,目前真正能在我国畜牧业推广使用的安全无抗生素生物饲料还极少。北京肉多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和北京市饲料监察所,经过6年多艰苦的努力,通过反复实践,研制成功了在我国现有生猪饲养条件下具有商业推广价值的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在不增加饲养成本的条件下,在生猪配合饲料中添加15—25%的发酵饲料,可以实现生猪从20kg到出栏的无抗生素饲养,猪肉品质达到欧盟安全要求。这是一种具有极大经济和社会意义的生物饲料,含有高浓度的活性乳酸菌,能够利用很多高水分含量的农副产品和轻工副产品作为生产原料,保质期长,不受环境影响,可以常年生产。这种生物饲料在储存发酵过程中不断进行生物转化,很多动物难以利用的大分子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被降解成小分子,同时产生大量有利于动物消化吸收的有机酸和维生素,这些都是以往第二代常规饲料所不具备的特点,北京肉多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提出了“第三代饲料”的概念。
4#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今年财政补贴农业规模达276亿元 同比增130%

  中央财政今年将新增156亿元补贴资金,加大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力度,从而使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规模达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加上今年已安排的从粮食风险基金列支的151亿元粮食直补资金,今年,国家对种粮农民两项直接补贴总额达到427亿元,比上年增加165亿元,增长63%。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认为,补贴逐年增加后,全国平均补贴标准明显提高,农民将更为满意,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的效果将更为明显。
  他指出,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目标和导向,重点鼓励多产粮、多调粮、产好粮,以更好地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今年新增资金分配,直接与粮食产量、商品量和优质稻生产挂钩,产粮越多、粮食商品量越大、优质稻生产越多,得到的补贴越多。
  同时,考虑历史补贴因素,在继续坚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原则下,对现有亩均补贴标准和补贴强度系数(每百斤粮食产量所得到的补贴)过低的地区,在新增资金分配上适当倾斜,适当提高其亩均补贴标准,较好地做到既体现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原则,又防止不同地区的补贴标准差距过大,补贴更为公平合理。
  朱志刚强调,充分考虑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预计全年的价格变动可能对农民种粮增支的影响,并适当留有余地。年内,即使柴油、化肥等农资相关政策发生调整,新增补贴资金也应该能弥补农资价格变动增加的支出。因此,中央财政一次性将全年补贴资金全部拨付到地方,地方财政部门一次性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户,原则上应在6月底前兑付到位,期间补贴原则上不再随农资价格变动而变动。
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1:48:45 | 只看该作者

私人出口商向中国出售110,000吨美国大豆

据华盛顿5月21日消息,美国农业部周一称,私人出口商向中国出口了110,000吨2007-08市场年度交割的美国大豆。大豆市场年度从9月1日开始。根据美国农业部规定,出口商如果在单一工作日向单一目的地出售了100,000吨以上大豆,需要在第二个工作日向美国农业部报告。
6#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1:49:29 | 只看该作者

截至15日,黑龙江省已播大豆4243万亩

  日前,从黑龙江省农委了解到,截至15日,全省已完成大田播种13002万亩,占播种计划的89%,比上年同期高8.9个百分点。为抢农时夺积温,各地抢抓水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快速泡田整地,全面掀起水稻插秧高潮。现已完成泡田2884万亩,插秧206万亩,分别占计划的83%和6%。
  据农情统计,全省已播玉米5532万亩、大豆4243万亩、杂粮杂豆494.3万亩、薯类600.1万亩、经济作物及饲料饲草作物1723万亩,分别占播种计划的110.6%、80%、55%、100%和80.5%。哈尔滨、绥化、大庆等地已结束大田播种。农垦水稻插秧工作已进入高峰期,日出动插秧机械6万台,日进度可达到120万亩,5月25日前将全面完成水稻插秧任务。
7#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1:50:58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大豆协会称中国又签220万吨大豆

  美国大豆协会(ASA)日前表示,一个中国贸易代表团在衣阿华州得梅因市签订了220万吨大豆采购合同,价值约7亿美元。
  早些时候,该代表团在芝加哥签订了570万吨大豆采购合同,这使得目前该代表团的采购总量达到了近800万吨,价值27亿美元,这相当于2006年中国贸易代表团采购大豆价值10亿美元的近三倍。  
  由于经济发展稳定,大豆加工产能利用率提高,中国的大豆进口可能继续稳步增长。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员崔晓利近来表示,中国将难以提高国内大豆产量,而人口的增长以及收入的提高将会提振豆粕等饲料以及豆油等植物油的需求。 他表示,大豆进口量将进一步提高,每年的增幅可能达到7%。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之前认为,2007年中国可能会进口3,100万吨大豆,比2006年增长9.2%。2007/08年度大豆进口量可能达到3,500万吨,增幅为12.9%。
8#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1:52:23 | 只看该作者

全球掀起植物油热 豆油期货交易突破80亿

全球植物油价格步入上升新阶段豆油期货交易突破80亿。
  随着全球植物油价格步入新的上升阶段,国际豆油价格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高。同时,大商所豆油期货交易近期也火爆异常。昨日,豆油期货合约成交持仓首次双双超过10万手,交易金额也突破80亿元,成为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目前最具号召力的交易品种。
  豆油期货交易随着国际油脂价格持续攀升而不断升温。5月份大连豆油期货交易额达到572.30万亿元,与玉米、大豆、豆粕分占大商所期货交易额的25%,并成为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头品种。2006年1月10日,豆油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与大豆、豆粕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大豆系列期货品种,为豆类现货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工具,其持仓水平也随着品种的逐渐成熟而稳步增加。
  进入4月后,市场投资者以及现货商对豆油的兴趣更浓,主力合约0709三月底持仓5.29万手,截至5月18日收盘,0709的持仓已经超过10万手,几乎翻番。这是豆油期货去年上市以来,单个合约的持仓首次突破10万手大关;而在总持仓方面,大商所公布的盘后数据显示21日豆油总持仓已达10.96万手,豆油也就此成为了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目前最具号召力的交易品种之一。
  从市场角度来看,豆油、棕榈油进口成本不断提升,加上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植物油的需求快速增长,从而导致国内豆油价格、棕榈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截至上周五,进口毛豆油港口售价7566元/吨;而在2006年10月期间,价格当时停留在5500元/吨,涨幅达到了38%;各港口24度进口棕榈油日均售价7383元/吨,相对10月初的4650元/吨的价格上涨了59%,6月船期进口毛豆油的到货成本达到了7400-7450元/吨,这也是多年来的高位。
  另外,受国际海运费上涨的直接影响,我国进口大豆、豆油的到港成本仍在不断攀升,这成为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趋升的重要原因。同时,国内油脂市场看涨人气较多,部分领涨品种价格出现强劲上扬。价格如此剧烈的变化,风险进一步加大,增强了现货企业对期货市场避险工具的需求,形成了近期大连豆油市场交易热烈的场面。
  与此同时,国际油脂市场也持续成交火爆。CBOT豆油、大马交易所棕榈油、加拿大温尼伯湖交易所的菜籽油期货的成交量、空盘量也屡创历史新高。CBOT豆油价格受生物概念的影响,价格已经从2006年10月份的22美分/磅上涨到了目前的35美分/磅以上,创建了1984年6月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以指数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在豆油上持有的多单数量已经占到了20%以上,再度创建了新高;而大马交易所的棕榈油合约已经创出了8年来的新高,成交量和空盘量不断放大,而近期温尼伯湖交易所的菜籽油期货空盘量也刷新了历史纪录。
9#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1:53:2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豆油进口依然强劲

  1985/86年以来,我国一直是植物油的净进口国。1988/89年度净进口量占总消费比例达到31.38%。2002/03年度以来,我国植物油净进口量占总消费比例一直维持在1/3附近,预计2006/07年度该比例为33.43%。2006/07年度油用大豆的84.77%依赖进口,的得出我国植物油消费依赖进口的比例大致在55%以上。中国从1996/97年度开始大举进口大豆,当年中国大豆进口占全球大豆进口量的6.37%,而到了2006/07年度,该比例已经提升到46.10%;2006/07年度,中国大豆进口增量占到全球大豆贸易增量的81.92%,占到全球大豆产量增量的132.55%;1996/97年度至2006/07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从2.57%上升至14.42%。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1:54:1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东北平原旱情可能导致玉米减产

  综合媒体5月18日消息,东北地区的干旱天气已经耽搁了玉米播种,并影响到了已经播种的玉米作物,因而2007年该地区的玉米产量可能会下降。辽宁气象局称,自四月底以来,辽宁省已经有大约100万公顷农作物受到干旱天气的影响。长春粮食交易所分析师称,吉林地区的玉米作物也受到了不利影响。
  2007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预计增长2.5%,达到2760万公顷。播种耽搁可能会降低玉米产量,从而影响到中国玉米出口。
  2005年吉林和辽宁占到全国玉米总产量的21%。
  分析师称,播种耽搁的时间越长,玉米生长的时间就越短,单产就会受到影响。目前他们不知道会有多少已播种的玉米已经被毁。
  据吉林气象局称,气温高于正常以及降低量偏低的局面可能还会继续,加剧吉林地区的旱情。
  分析师称,看来2007年对玉米作物生长不好。天气太干燥了,如果不浇水,种子根本不会发芽。
  四月和五月是玉米和春小麦播种的最关键月份。
  据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9日预计,由于200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比2006年增长2.5%,2007年中国玉米产量可能增长1%,达到1.47亿吨,2006年为1.455亿吨。
  美国农业部在五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07/08年度中国玉米出口量为300万吨。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1:55:10 | 只看该作者

玉米5月合约平稳下市

  5月21日,伴随玉米0705合约进入最后交易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玉米0705合约以1568元的收盘价摘牌。至此,为各方所关注的大连玉米0705合约巨量交割问题落下帷幕,当日21616手合约转入集中交割。
  根据大商所网站公布的数据,从5月10日至5月23日,玉米5月合约滚动交割加上集中交割的总交割量将为514120吨,为大连玉米合约上市以来的最大交割量,但后续合约交易并没有被5月合约的交割问题所羁绊,0801合约近期更是走出了连创高点的突破性走势。
  玉米期货0705合约持仓量去年11月30日达到974106手,创去年中国期货市场单只合约持仓最高记录,玉米期货的活跃也使0705合约是否会出现巨量交割风险成为市场一时谈论的话题。不过进入今年4月后,随着保证金的逐周提高,玉米0705合约的减仓速度不断加快,由3月末的461960手迅速减仓至4月末的108642手。进入交割月后,玉米0705合约保证金提高到30%。持仓迅速下降,到最后交易日前一日持仓减至21616手,实现平稳退市。
  市场人士认为,相对于国内玉米1.44亿吨的总产量,玉米0705合约最终51.4万吨的交割量完全在市场消化能力范围之内。同时由于玉米价格较大豆低得多,因此51.4万吨的玉米交割量与大商所历史上2002年的76万吨大豆交割量相比,也就显得微不足道。
  辽宁中期期货分析师时岩认为,近期市场有利的基本面因素为0705合约平稳过渡提供了支持。
  首先,经过多方争取,中国政府在4月份又发放了新的出口配额,这有效缓解了市场对于5月和6月份大量玉米积压港口的担忧,同时也促使贸易商在期货市场上主动平仓空头套保头寸。而目前北方港口现货价格稳中有升,库存总量虽然达到200万吨左右水平,但其中除掉期货粮、出口粮,用于贸易的玉米数量并不庞大,同时由于产区价格提升,集港成本也有所拉高,粮食流转开始流畅。
  而饲料行业的复苏又对南方玉米需求构成刺激。“五一”黄金周过后,各地猪肉价格开始强劲上扬,养殖业利润的提高刺激养猪热情,而家禽养殖业也已提前好转,因此饲料需求开始放大。而前期饲料企业始终维持处于警戒线的低库存水平,在饲料消费有所起色后略显被动,补库动作促使南方港口到货有效消耗,价格也是逐步走高。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北方港口的发货热情,从而使得南北港口的库存压力均得到有效缓解。
  东北方面,玉米深加工企业目前基本上进入平稳收购期,除部分企业至9月份尚有10万吨左右缺口外,其他企业按照目前的收购量以及库存,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新作物下市之前的需要,因此深加工企业的报价象征性意义加大。但华北地区特别是山东玉米消耗已尽,其采购量中河北玉米和东北玉米大概各占其消耗的50%比例。华北地区从主产区向主销区的转变,也有效刺激了玉米市场的贸易热情。
  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商品期货市场已经相当理性和成熟,市场对交割量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越来越强,期货交易所也积累了应对巨量交割风险的经验。因此,以发展的眼光看市场,市场规模扩大并非意味着风险的到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1:55:53 | 只看该作者

豆油继续扮演期货黑马

  5月1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同时在南京、郑州、武汉三地举办菜籽油期货推介会,菜籽油期货可能将在6月上旬上市交易,而大连商品交易所也打算在今年推出棕榈油期货。若真如此,则三大植物油——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将在国内期货市场胜利会师。
  2006年1月10日,豆油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与大豆、豆粕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大豆系列期货品种,为豆类现货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工具,其持仓水平也随着品种的逐渐成熟而稳步增加。
  进入4月后,投资者以及现货商对豆油的兴趣更浓。截至5月18日收盘,主力0709合约持仓已经超过10万手,几乎是3月底5.29万手的两倍。这是豆油期货去年上市以来,单个合约持仓首次突破10万手大关。
  5月21日,豆油总持仓已达10.96万手,其价格也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豆油就此成为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目前最具号召力的交易品种之一。
  近期豆油现货市场价格上涨迅猛,日内波幅巨大,风险加剧。企业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利用豆油期货回避价格风险的需求较为强烈。现货企业的积极参与带来的风险转移与收益,也吸引了一批投机者的参与。国内豆油期货市场迅速升温,市场流动性明显提高。
  由于近期原油价格继续走强、生物燃油需求强劲以及全球植物油普遍大涨,基金大举介入做多,进一步推升了豆油期货价格。日前,CBOT豆油期货7月合约已经达到35.3美分/磅,创下近23年来的新高。据CFTC最新持仓报告,截至5月15日商品基金持有豆油期货与期权净多单77841张,较前一周增加3610张。而到5月18日,基金持有豆油期货与期权净多单已经增加到83341手。
  受大豆和豆油进口成本提高、国际海运费上涨以及棕榈油等替代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豆油现货价格稳中有升。5月21日,江苏张家港地区四级豆油报在7600-7650元/吨,价格保持稳定,当地一级豆油在7800-7900元/吨,上涨50元/吨。
  技术分析显示,国内豆油期货自2006年1月初上市以后,到去年11月21日,完成了第一波牛市行情,其中豆油指数最大涨幅高达1989点,达到阶段性高点6957。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势调整,目前处于第二波牛市行情当中。如果本轮涨幅达到前期最大涨幅的0.5倍、0.618倍和1倍,则豆油指数有望分别上涨至7412、7647和8407点附近。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2:00:25 | 只看该作者

国外经纪商5月21日CBOT大豆看市

国外经纪商Benson-Quinn观点:
    受技术买盘以及玉米、原油上涨支撑,今天CBOT大平期价攀至三个月高点。当天早晨新基本面消息依然缺乏,但市场在上周的三重高点稍上方触发了技术止损买单,最终主力7、12月合约均获得了8美分涨幅,且7月合约还是现货月连续图表上的两年半高点。天气预报显示,本周美作物 带东半部将继续干燥天气,这对市场有利多影响。但盘后农业部公布的大豆播种进度以出苗率情况均领先于五年平均水平,显然是得益于上周的晴好天气状况,估计这份报告结果将可能对周二盘面带来一定压力。在外部市场,由于美原油期价攀反弹至66美元/桶价位上方、铜期价因需求改善脱离上周低点,今天CRB商品指数创出五周新高点水平。基金日内大豆、豆粕及豆油期货市场各买入大约3000张。
    盘后美农业部公布的玉米作物优良率为78%,远高于去年同期66%及市场预期水平,这将可能导致玉米期价出现5美分的跌幅。今天大豆是在跟随玉米上涨,而明天或许也将跟随玉米期价回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2:01:24 | 只看该作者

CBOT豆类期货市场5月21日评述:继续技术性上涨趋势,大豆收高7-8美分

道琼斯5月21日消息:受投机买盘拉动,周一CBOT大豆期货市场继续了近期的技术性上涨势头,期价高开高走、全天稳步上行,最终各合约收涨7 1/2-8 1/2美分。7月合约开盘795 1/2美分,最高803美分,最低794 1/2美分,收盘800 1/2美分,上涨8美分;11月合约最高831 1/2美分,最低823 1/2美分,收盘829 1/4美分,上涨8美分。
    7月豆油合约收盘35.26美分/磅,较前一天上涨0.11美分;7月豆粕合约收盘215.50美元/短吨,上涨3.50美元。
    分析师称,技术图表强势信号、美国作物带东部干燥地区单产潜在担忧以及周边玉米期价的明显上涨吸引了大豆市场买家,主力7月合约攀至2月26日以来的最高水平。技术图表强势信号在当日大豆期价上涨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7、11月合约在分别上破4月份高点801、828美分后触发预设止损买单,期价进而被牢牢锁定在强势区域。此外,有关中国新购入11万吨美国大豆的消息也为市场提供了利多支撑,同时一些气象机构有关美作物带东半部缺少降雨的预报也令交易商对单产前景感到担忧,特别是在美国新年度大豆供应预期本身就偏紧的情形下。
    然而,由于人们也都在等待周一盘后的美农业部作物进度报告结果,大豆市场全天交投活动相对萎缩。分析师预计截止5月20日(周日)的美豆播种完成进度将在55%-65%之间。
    据气象机构DTN预报,周二至周三期美国中西部作物带西部将出现1.5英寸降雨,这种降雨天气对已播种作物早期生长有利,但由于该地区自5月份以来雨水一直偏多,部分地区大豆播种最终将可能无法完成。
    在作物带东部,预计本周后半段将有0.75英寸降雨,各地雨量差异较大,特别是该地区伊利诺斯州中部、北部,5月份降雨量较平均水平下降95%,地表水分缺失状况明显。然而,由于本周气温将总体处于正常至低于正常水平,旱情将可能有所缓解。
    场内交易方面,Fimat买入600张7月合约,Man财经买入400张7月合约,RJO买入300张7月合约,FCStone、UBS证券各买入200张7月合约;Tenco卖出300张7月约,花旗卖出200张7月合约。全天CBOT大豆期货成交量约9.1万张;投机基金日内买入大约3000张。
    盘后美农业部公布的作物进度报告显示,截止5月20日美豆播种已完成59%,前一周为32%,去年同期及五年平均进度分别为52%、48%;大豆出苗率为21%,去年同期及五年平均分别为16%、18%。
*豆粕 豆油
    周一,CBOT豆粕、豆油期货各合约均最终收高。由于空头回补以及投机商调整油/粕套利影响,当天豆粕涨幅要强于豆油。豆油今天未能连续第七个交易日刷新合约高点,主力7月合约尝试突破上周五合约高点阻力未果,连续大涨后的技术性修正要求以及油/粕套利解仓盘对期价构成压力,但全球生物燃油强劲需求基本面以及原油尾市明显反弹表现最终仍促成豆油期价收高。
    至周一收盘,7月豆油在压榨套利中的份额为45%,7月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为61 1/2美分/蒲式耳。
    全天CBOT豆粕期货成交量约3.2万张,豆油成交约2.4万张;投机基金日内买入大约3000张豆粕、3000张豆油。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2:02:07 | 只看该作者

CBOT玉米期货市场5月21日评述:尾市技术买盘扩大期价涨幅,收高9-13美分

道琼斯5月21日消息:受技术买盘以及下午作物进度报告公布前的利多天气预报支撑,周一CBOT玉米期货市场走出明显反弹行情,各合约最终收于日内高点附近、涨幅在9 3/4-13 3/4美分之间。7月合约开盘377美分,最高382 1/4美分,最低373 1/2美分,收盘381美分,上涨9 3/4美分;12月合约最高381 1/2美分,最低370 1/2美分,收盘380 1/4美分,上涨13 3/4美分。
    分析师称,今天玉米市场早期上涨主要是承接了隔夜电子盘收高惯性,同时有关美作物带东部近期将维持干燥天气的预报也为期价提供支撑,而尾市当新作物12月合约上破40日均线阻力后,更多技术性买盘涌现令期价最终收在了日内高点附近。
    当天午间天气预报维持了早期有关作物带东部近期将继续以干燥天气为主的预报,这也抑制了市场抛售兴趣。一些交易商认为,美农业部周一盘后首次公布的玉米作物优良率将可能是在60%附近,而不是上周五市场预期的70%左右水平。此外,有消息称中国今后将可能减少玉米出口。这些都为今天玉米期价上涨提供了利多支撑。
    分析师指出,在正常年份里美玉米作物生长等级率变化不是特别重要的消息,但今年由于美农业部预期美新玉米总体供应仍将偏紧,市场对此就显得尤为关注。
    周一盘中美农业部公布的周度出口检验报告玉米数据远低于市场预期。截止5月17日(周四)一周的美玉米出口检验量为2265.3万蒲式耳,而市场先前预测区间为3500-4000万蒲式耳。
    对于明天期价走向,分析师认为将主要决于今天盘后的作物进度报告及相关天气预报情况。
    在公开喊价盘日线图表上,主力7月玉米合约自5月4日以来首次收在40日移动均线上方,也是自该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全天CBOT玉米期货成交量约16万张;投机基金日内买入大约8000张。
    盘后美农业部公布的作物进度报告显示,截止5月20日(周日)美玉米作物优良率为78%,远高于市场预测的62-65%区间以及去年同期的66%水平;美玉米播种完成92%,领先市场预区间的88%-91%水平,去年同期及五年平均分别为91%、8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手机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飞狐】 ( 网站ICP编号:京ICP备06013475号-7 )

GMT+8, 2024-6-18 02:17 , Processed in 0.3035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