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标题: 20070620大连期货市场资迅 [打印本页]

作者: 一期一货    时间: 2007-6-20 11:37
标题: 20070620大连期货市场资迅
第二代燃料乙醇产业化呼之欲出

  作为替代能源,仰仗酒精行业的背景,燃料乙醇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不少酒精生产企业纷纷上马燃料乙醇项目。但是,现在这种趋势将发生变化。由于国内生物燃料乙醇大多是用玉米等粮食作为原料,这种“以缺代缺”的产业模式造成原料紧缺,价格飞涨。这一现象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今年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将停止在建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可以说,这一决定的主旨是让燃料乙醇项目紧急“刹车”。此举意味着,各地一哄而上的粮食燃料乙醇项目行将受阻。
  事实上,对于上市公司丰原生化而言,粮食原料的供应瓶颈已成为公司发展燃料乙醇的掣肘。今年4月30日,丰原生化发布公告称,预计公司2007年上半年度亏损。其所提及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玉米等主要原辅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导致产品制造成本上升。
  对于国家此次紧急叫停粮食燃料乙醇的强硬政策,国内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中粮集团无疑压力倍增。根据中粮的计划,2010年前后,其生物燃料乙醇产量将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0%%,而中粮燃料乙醇大约有一半是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的。
  据了解,随着燃料乙醇遍地开花,其主要原料玉米的价格上升趋势明显。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信息,国内玉米价格在过去9个月里上涨近30%%。在我国玉米主要生产地之一的吉林,每吨玉米的价格已经由2005年初不到1000元上升至如今的1500元上下。今年5月29日,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收购玉米的市价达到每斤0.69元,而180多公里外的公主岭市收粮大户——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更是报出每斤0.735元的高价。
  与此同时,2003年,国内燃料乙醇年产仅有7万吨,近几年一路飙升,至2006年,已达到年产100万吨。玉米价格的暴涨,使燃料乙醇生产遭遇原料危机。
  非粮乙醇即“第二代燃料乙醇”,已成为燃料乙醇继续发展的选择。
  作为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轻工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全国酒精行业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企业河南天冠集团公司,以及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燃料酒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至2005年底,这4家企业规划建设的102万吨燃料乙醇产能全部达产。某酒精企业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3.3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计算,目前中央财政支持的4家乙醇燃料定点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02万吨,一年转化玉米330多万吨。如再加上国内其他燃料乙醇企业,“与人争粮”问题凸显。而此次新政策一旦出台,意味着4家企业的在建项目将成为政府限制类,而其他新建项目也都将被叫停,政府将不再批准新建项目。而现有四家企业的生产也将逐步转为非粮燃料乙醇。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专家指出,国家重点支持以薯类、甜高粱及秸秆纤维资源等非粮产业发展,是战略性举措。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万吨薯类生产潜力。其中,在“十一五”期间可以形成200万吨的燃料乙醇供应能力。至于生长在盐碱地的甜高粱,北方13个省区有1.43亿亩盐碱地,种植潜力比较大,生产潜力可达2000万吨。
  目前,一些企业已开始根据政策调整行业发展方向。记者从广西经贸委了解到,广西轻工业科研院与中粮集团合作进行的甜高粱液态发酵实验,采取类似甘蔗糖蜜发酵生产乙醇工艺。与此同时,国内第一家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已在广西正式开工建设。
  但是,有关专家指出,薯类和甜高粱仍然只是燃料乙醇的过渡原料,从长远来看,植物纤维,也就是以秸秆等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才是今后行业的发展方向,而此项技术目前已有一定的突破。国内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应加快转化技术和生产工艺,尽早实现“第二代燃料乙醇”的量产,使其成为酒精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 一期一货    时间: 2007-6-20 11:37
标题: 农产品期货走向对CPI的影响
  5月CPI大增3.4%,主要来自食品类价格的较快上涨。而近期豆类期货、小麦期货高位震荡,玉米期货价格连续跳水,农产品期价未来如何走向,农产品期货将对CPI数据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统计显示,5月食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8.3%,增速明显快于4月的7.1%。食品类价格中鲜蛋价格上涨幅度最高,达到37.1%,其次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6.5%,油脂价格上涨21.4%,粮食价格上涨5.9%,调味品价格上涨4.1%。虽然食品类中的水产品、鲜菜、鲜果价格有所下降,但远远抵消不了肉禽、鲜蛋、油脂和粮食的上涨幅度。
  由于食品类价格与农产品价格密切相关,而农产品期货市场能够发挥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于是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势将部分反映下半年国内的食品类价格走势,从而有助于判断CPI数据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CPI一直呈上升趋势,1月2.2%,2月2.7%,3月达到3.3%。4月由于食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涨幅略有回落,CPI为3.0%,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回落。但是,由于5月份全国范围内肉蛋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直接导致了当月CPI同比上涨3.4%。
  而就在这段时间,国内主要农产品期货价格也同样经历了类似过程:第一季度大幅上涨,4月份略有回落,5月份再创新高。其中大豆指数在第一季度上涨11.9%,4月份小幅回落,在5月28日再次创下3342点的历史新高;豆粕指数在第一季度上涨12.7%,4月份小幅回落,5月份重返涨势,收回4月跌幅;豆油指数则在今年5个月内上涨了接近24%。
  正因为CPI数据与农产品期货价格在前5个月表现出的较强关联性,投资者开始关注农产品期货下半年的价格走势。
  目前,受国内基本面与外盘农产品期价的双重影响,农产品期货价格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外盘(CBOT)大豆价格受天气因素、通胀预期等影响,已经创出历史新高,豆油、豆粕等也接近前期高点。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价格相对偏弱,大豆、豆粕、豆油、玉米等在近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倍特期货分析师曾雪周表示,面对外盘农产品价格强势,国内农产品是继续走软还是补涨依旧扑朔迷离。但内外背离、期现背离不是长远之计,农产品价格必然会遵从基本面演绎出下半年的行情。
  中国大豆网总经理刘兆福表示,天气因素、贸易商库存、加工行业的需求等,都将对下半年农产品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 一期一货    时间: 2007-6-20 11:38
标题: 诸暨首次发现玉米茎腐病
日前,市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在暨阳街道城新村的春季糯玉米田块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害——玉米茎腐病。
     玉米茎腐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高危害病害,我市是首次发现该病。该病的典型症状是:先在植株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而后病菌在浸染茎秆、心叶的过程中,造成生长点组织坏死、腐烂,心叶失绿萎蔫,易拔出,最后造成病株组织软化、腐烂,并散发出腥臭味。病株容易从病变部位折断,不能抽雄穗,感病植株在雨后高温高湿情况下容易发病。目前,该病在我市的危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市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要防治这种病害,就要选用抗病品种,实行水旱轮作;采用深沟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杀灭病菌;要配施氮、磷、钾肥,切忌偏施氮肥。发病初期可用根腐灵500倍液灌根,并用77%可杀得粉剂600倍液对病株周围进行喷雾。
作者: 一期一货    时间: 2007-6-20 11:38
标题: 国外经纪商6月19日CBOT大豆看市
国外经纪商Benson-Quinn观点:
    天气市当中不仅有施与,而且还有掠取,今天大豆市场的明显下挫就一个明证。美作物东部天气改善预报、玉米跌停以及技术指标超买状况共同促成了今天大豆期价暴跌,近月7月合约跌幅最为明显、11月合约略小,2008年11月合约跌幅最小。大豆的走软也带动了豆粕、豆油期价下跌。基金当天在油籽及谷物市场全线卖出,日内估计卖出大约8000张大豆、3000张豆粕、3000张豆油。
    周一晚间美产区爱荷华、伊利诺州以及印第安纳州降雨量达到了1英寸以上,好于先前预期,而且今天的天气模型也显示未来五天这些地区降雨量及降雨分布增多。在未来两周的天气预报中,本周余下时间气温仍将高于正常水平,但下周很可能会恢复至正常水平,除了本周末的这场预报降雨外,目前还看不到其它降雨机会。
    技术图表上,随着今天大豆期价回撤近期涨幅的24%,市场9日相对强弱指标也由超买区域(70以上)回落至55附近的中性水平。7月合约近1个半月以来首次收在10日均线下方,20日均线水平将成为首次支撑位、随后将是涨幅38%回档位809 3/4美分水平。本周五将是7月期权合约到期日,目前该合约有大量的800美分虚值看涨期权、看跌期权持仓。11月合约也是类似情况,首个支撑位将是20日均线851 1/2美分水平,其次是38%回档位841美分。大豆市场长期趋势仍被看好,因为未来几年美国、南美仍需要生产大量大豆以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植物油需求。
作者: 一期一货    时间: 2007-6-20 11:38
标题: CBOT玉米期货市场6月19日评述:天气改善预期引发基金抛售,多数合约跌停
道琼斯6月19日消息:受天气改善预期影响,周二CBOT玉米期货市场大幅回落。期价低开低走,临近中午时候有关美作物东部干旱地区本周末期间将降雨机会增金的预报则进一步拓展了期价跌幅,最终大多数合约都在了20美分跌停板位置。
    7月合约当天开盘408美分,最高410 1/2美分,最低396美分,收盘396美分,较前一天下跌20美分;9月合约收盘404美分,下跌20美分;12月合约收盘403 1/2美分,下跌20美分。
    分析师称,一年当中的这个时候,市场活动完全是围绕着天气炒做进行,周二CBOT玉米市场的大幅下挫就是基于天气模式变化产生的,因为预报显示美作物带东部伊利诺斯州、印第安纳州以及俄亥俄州等干旱地区潜在降雨机会增多。
    与此同时,技术卖盘以及基金多单平仓盘也扩大了当日玉米跌幅,商品基金全天卖出大约1.1万张玉米期货合约。
    美农业部前一天盘后公布的作物进度报告显示,截止6月17日(周四)一周的美玉米作物优率为70%,较前一周下降7个百分点,其中伊利诺斯、印第安纳以及俄亥俄等东部干旱州降幅尤为明显。然而,周一晚间及周二早期美作物带东部的零星降雨抵消了这份报告的利多影响,以至于今天市场开盘即表现疲软,而午间有关本周末降雨机会将增多预报则进一步扩展期价跌幅。
    最新天气预报显示,本周末期间伊利诺斯州北部2/3地区、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将可能出现0.5-1.5英寸降雨,利于缓解这些地区旱情。
    展望后市,分析师认为天气仍将是影响玉米市场活动的最关键因素,周三期价运行方向将取决于隔夜天气预报情况。基于复合式期权交易影响,预计12月玉米合约隔夜电盘交易将可能低开3美分。
    在日线技术图表上,7月玉米合约今天收盘价已经重新回到10、20日均线下方,同时也处于400美分整数关下方。
    场内交易方面,ADM投资卖出1000张12月合约,Man财经卖出1000张12月合约,Rosenthal卖出1000张12月合约。全天CBOT玉米期货成交量约31.8万张;商品基金日内卖出大约1.1万张。
作者: 一期一货    时间: 2007-6-20 11:39
标题: CBOT豆类期货市场6月19日评述:受天气改善预期影响,期价大幅回落
道琼斯6月19日消息:因天气预报显示美作物带东部干旱地区降雨机会增多,周二CBOT大豆期货市场回吐此前建立的天气风险升水,期价在投机卖盘压制下盘中接连大幅下挫,最终各合约收低20-26 3/4美分。7月合约开盘846美分,最高853 3/4美分,最低827美分,收盘829美分,下跌26 1/4美分;11月合约最高888美分,最低861美分,收盘864美分,下跌25美分。
    7月豆油合约收盘35.32美分/磅,较前一天下跌0.77美分;7月豆粕合约收盘229.70美元/短吨,下跌8.10美元。
    分析师称,隔夜美作物带东部干旱地区降雨确立了今天大豆市场下跌基调,而午间有关该地区周末期间潜在降雨活动增多的预报则进一步刺激投机买家减持多单。与此同时,场内技术性卖盘特征也非常明显,当周一低点被突破后期价下行加速。
    当日CBOT玉米期货全线20美分跌停,这同样加重了大豆市场下行压力,投机基金在整个农产品市场争相出逃多单。
    分析师指出,天气改善前景是周二大豆市场下跌的动力之源,而超买的市场环境也促使期价顺势做出修正。预报降雨对大豆作物生长非常有益,特别是在5、6月份一直缺少降雨的作物带东部地区。然而,市场总体趋势依然保持向上,长期利多的基本面前景继续为大豆期价提供支撑,作物漫长生长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将令市场在整个夏季月份不可避免地出现剧烈震动荡。
    据美国天气模型最新预报,本周五至周六期间美作物带东部将有较好降雨机会,旱情严重的伊利诺斯州、印第安纳州以及俄亥州届时雨量在0.25-1英寸之间。气象分析师称,目前的唯一问题是,未来10天预报图表看不到其它降雨机会,所以那些错过这场降雨的地区至少未来一周内还将保持干燥天气模式。在这场降雨到来前,美作物带还会保持几天高温天气,但远期预报显示气温将回落。
    场内交易方面,ADM投资、RJO、JP摩根、Tenco等机构均是当天大豆市场明显卖家。全天CBOT大豆期货成交量约19.2万张;投机基金日内卖出大约8000张。

*豆粕 豆油
    周二,CBOT豆粕、豆油期货跟随大豆疲软走势全线收低,投机卖盘压力促使期价回撤。豆粕当天主要是受到大豆拖累,场内缺少新利多消息,期价全天被牢牢压制在弱势区域。豆油市场当天除受大豆疲软影响外,隔夜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先行下跌也增加了其回调压力。分析师称,投机基金今天在CBOT农产品市场全线抛售,豆油自然也不能幸免。
    截至周二收盘,7月豆油在压榨套利中的份额为43.47%,7月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为64 3/4美分/蒲。
    全天CBOT豆粕期货成交量约7.1万张,豆油成交约8.3万张;投机基金日内卖出大约3000张豆粕、2000-3000张豆油。




欢迎光临 【阳光飞狐__与财富同行】 (http://bbs.8815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